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26):黑白想黑白講:古早人的食(3)做新子婿禮節現代結婚隨時代進步,簡而速只當事人二人親自到戶政事務所,依法豋記就法定上成為合法夫妻,並無隆重紀念性回憶可言,傳統婚嫁風俗莊嚴.慎重使夫妻回憶無窮,加之兒女出生後,雙方小事互忍,更加強婚姻之堅固,比之一時衝動草率,速成婚姻脆弱性,隨時都有破裂之危機,因此離婚率之高,據說,十對就有三對。
法令隨時勢潮流修改,我們不談此事,回顧傳統婚嫁的種種行事,經多方面蒐集編成如下,留為後代參考。
娶某的故事 (滿洲娘 曲唱)
一,結彩祭祖過年晚
今夜阮要做新人
被送做堆入新房 呆勢面續紅
逗陣大漢 叫哥彼的人
今夜變成阮新郎
二,八音鼓吹媒人婆 黃道吉日打大鑼
豬羊轎仔棍仔索 嫁粧滿廳桌
紅頂繡轎 古早的娶某
古式傳統的禮路
三, 時代變遷擱進步
男女戀愛互思慕
媒人失業無發渡 餐廳開宴桌
公開儀式 賀客來祝賀
這種婚禮省禮路
四,舊式禮數都放棄 相愛雙人到法院
公證結婚完成畢 公開受賀喜
蜜月夫妻 雙飛旅行去
濃情蜜意永不離
做新子婿禮節
伴新子婿選不比子婿帥的人!
溪湖早前一般習俗,做新子婿是,第六天或第十二天,新娘早上先坐轎回娘家,隨後新郎偕同,伴子婿友朋五、七人(與新郎合計必須雙數討吉利)因此子婿隊通常以六人或八人為一隊伍,陪客友朋儘量選比子婿較老,較不起眼的,使子婿人才看起來更出眾,1940年代子婿隊伍都騎腳踏車,如果新子婿騎一台富士霸王則非常風光(當時富士霸王等於現在賓士車)。
新子婿食的第一關麵線、二粒雞蛋
新郎要手携檳榔籃仔,及禮品到岳家獻禮,一行被迎入廳堂坐下子婿拜岳家公媽後,子婿先被請吃甜湯(內有麵線、二粒雞蛋甜湯),子婿用箸高高挾起麵線不吃放下,再將雞蛋 用箸挾斷,那時代嬸姆們欲戲弄子婿,先將用油炸過變成堅硬、滑溜溜的雞蛋放入甜湯,看新子婿挾不住剪不斷雞蛋,而困擾尷尬的表情取樂,此舉非惡意,辦喜事 加熱鬧一種的餘興行為,因此做新子婿要應付剪雞蛋,而暗藏一支小刀在身備用與嬸姆們鬪法。
媒人帶新子婿介紹堂內族人請檳榔,煙(子婿好像被看大豬)
之後由媒人帶新子婿介紹堂內族人認識,那時代稱呼岳父、母︰岳父叫「伯仔」、岳母叫「姆仔」現在都叫爸爸、媽媽較富親切感,古早叫法古板而帶點嚴肅感,現代人改的很好。
再說媒人帶新子婿介紹堂內族人,新子婿提檳榔籃仔跟媒人後面,「正身、護龍」族內住宅一一登門拜訪」,阿舅、阿妗、姑丈、阿姑、阿伯、阿叔、姆婆、三叔公、九嬸婆…媒人介紹,新子婿就隨口叫阿舅、阿妗…等並請檳榔、煙,伴行的人就幫子婿點火,族內眾人就借機詳細觀察子婿才,尤其是婦女三、二人 集群,談笑論品論貌評論新子婿,子婿好像被看大豬。
再說媒人帶新子婿介紹堂內族人,新子婿提檳榔籃仔跟媒人後面,「正身、護龍」族內住宅一一登門拜訪」,阿舅、阿妗、姑丈、阿姑、阿伯、阿叔、姆婆、三叔公、九嬸婆…媒人介紹,新子婿就隨口叫阿舅、阿妗…等並請檳榔、煙,伴行的人就幫子婿點火,族內眾人就借機詳細觀察子婿才,尤其是婦女三、二人 集群,談笑論品論貌評論新子婿,子婿好像被看大豬。
食的禮節︰新子婿坐大位
介紹結束後再回廳堂,古早三合院廳堂是專接待貴賓之處,一般訪客都在護龍閒間,或正身的五間尾招待。
請子婿廳堂通常廳內備二隻桌,子婿桌是向廳口左邊桌,子婿是主賓當然坐大位,與女方母舅同桌,俗語說︰「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天頂天公最大,地下母舅最被尊大,古禮俗為尊重母舅,喜帖必須另發母舅帖,請新子婿一般都用八仙桌,尾位則謂捧菜位由女方服務。
喜宴中新子婿要行起坐一、二次,女方即勸坐到宴畢,新子婿宴畢後要放壓桌紅包,當日新郎也要給女家之幼輩或祖父母紅包禮。
請子婿廳堂通常廳內備二隻桌,子婿桌是向廳口左邊桌,子婿是主賓當然坐大位,與女方母舅同桌,俗語說︰「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天頂天公最大,地下母舅最被尊大,古禮俗為尊重母舅,喜帖必須另發母舅帖,請新子婿一般都用八仙桌,尾位則謂捧菜位由女方服務。
喜宴中新子婿要行起坐一、二次,女方即勸坐到宴畢,新子婿宴畢後要放壓桌紅包,當日新郎也要給女家之幼輩或祖父母紅包禮。
按古俗新娘並不與 新郎一起坐席,而是在內室坐首席,與女族親們一起飲宴,當天新娘回婆家愈暗愈好,所謂「入門黑生某甫」,婆家人要避開讓新娘進入房間(通常有媒人婆指揮)。
古禮俗參考
1,成婦禮
翌日,新娘入廳堂祭拜男家祖先,見公婆。
結婚次日或第三天,新娘盛裝進廳堂,正式祭拜男家祖先,先與新郎向外面同拜天地神明,向內面拜神佛祖先,婢女捧茶給新娘,新娘接來供神明及祖先,俯伏再拜後起立。這時公婆南面接受媳婦四跪拜,後新娘向公婆敬茶,公婆敬畢,媳婦再四拜,公婆亦答禮。然後拜尊長並敬茶,完後,弟妹子姪拜新娘,。
新婦入廚房,象徵性地作家事。
新婦入廚房,象徵性地作家事。
禮成之後,引新婦入廚房,象徵性地作家事,如起火、餵雞、鴨,作為料理家務的開始,自此,正式成為家庭中的一份子。
舅仔探房。
婚後第三天,女方的兄弟來探訪其姊妹婚後的生活,稱「舅仔探房」。
新娘拜見公婆、長輩,就是古時的「廟見」之禮。
在雲林、嘉義一帶,「舅仔探房」也叫「舅仔換花」。這因舅仔帶著花和禮品去換他姊妹回娘家作客,所以叫做「換花」。
禮品普通是餅和冬瓜煎。舅仔坐轎子, 以鼓吹為前導,到了男家,新郎在路上迎接,彼此行禮,然後賓主才走進門內,新郎請舅仔進入正廳吃茶。茶畢,舅仔便致送帖子,邀請新郎全家到他家裡,但事實上,只有新郎、新娘二人於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到岳家去作客。致送帖子完畢後,舅仔就去探訪他的姊妹。
新娘拜見公婆、長輩,就是古時的「廟見」之禮。
在雲林、嘉義一帶,「舅仔探房」也叫「舅仔換花」。這因舅仔帶著花和禮品去換他姊妹回娘家作客,所以叫做「換花」。
禮品普通是餅和冬瓜煎。舅仔坐轎子, 以鼓吹為前導,到了男家,新郎在路上迎接,彼此行禮,然後賓主才走進門內,新郎請舅仔進入正廳吃茶。茶畢,舅仔便致送帖子,邀請新郎全家到他家裡,但事實上,只有新郎、新娘二人於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到岳家去作客。致送帖子完畢後,舅仔就去探訪他的姊妹。
北部地方的宜蘭、板橋等地,昔時新娘要到滿月才可歸寧。臺南則第四日歸寧。
2,成婿禮
婚後第四日、六日、十日或十二日(現在多數結婚翌日歸寧),新婚夫婦回女家,稱「作客」或「返外家」,亦即所謂「歸寧」。
午前,新郎新娘到女家,進堂先拜祖先,再拜父母及諸尊長,最後會見弟妹子姪,互贈禮儀。同時左鄰右舍來看新子婿,品頭論足,議論紛紛,新婿此時最尷尬。
中午,女家設宴款待,稱「請子婿」。直到黃昏時刻才回家,俗謂「入門黑,生查埔(男孩)」,並攜回「帶路雞」,公母各一隻,甘蔗叢兩株,象徵子孫旺盛。
午前,新郎新娘到女家,進堂先拜祖先,再拜父母及諸尊長,最後會見弟妹子姪,互贈禮儀。同時左鄰右舍來看新子婿,品頭論足,議論紛紛,新婿此時最尷尬。
中午,女家設宴款待,稱「請子婿」。直到黃昏時刻才回家,俗謂「入門黑,生查埔(男孩)」,並攜回「帶路雞」,公母各一隻,甘蔗叢兩株,象徵子孫旺盛。
頭返客」回娘家時,新郎要帶禮品,如:橘子、蘋果(甜蜜)、香蕉(招呼)等或禮餅如「椪餅」(或以「椪柑」代替,象徵「新娘肚皮會漲,懷孕」)、酒等取偶數贈予岳家。新郎新娘抵達娘家,見岳父母在門前迎接,不必行禮作揖。進入廳堂後,新娘逕自進入內室,與女眷談婚後的情景。
新郎則在廳堂接受「龍眼乾甜茶」 之款待,略啜數口即止。女方家人再端一碗內置兩顆雞蛋的「雞蛋麵線甜湯」,新郎用筷子把麵線挑高約七、八寸,即放下不吃,擱在茶几上。
女方家人稍待即收拾入內,將此兩顆雞蛋撈起,用細紅紙條紮住,與回禮的「米香、糯米糕、桃餅、六件蜜餞」一起裝盛,抬回男家。
俗云:「惜花連盆,疼子連孫」、「丈母娘看女婿,愈看愈有趣﹂,此時,岳母笑容可掬地出廳來邀請女婿到房間吃一碗「甜糯米粥」(習俗一定要吃完),另有香腸、肉乾、肉脯、白切肉 等佐食的四樣小菜。(吃多、吃少或不吃均可)。
女方家人稍待即收拾入內,將此兩顆雞蛋撈起,用細紅紙條紮住,與回禮的「米香、糯米糕、桃餅、六件蜜餞」一起裝盛,抬回男家。
俗云:「惜花連盆,疼子連孫」、「丈母娘看女婿,愈看愈有趣﹂,此時,岳母笑容可掬地出廳來邀請女婿到房間吃一碗「甜糯米粥」(習俗一定要吃完),另有香腸、肉乾、肉脯、白切肉 等佐食的四樣小菜。(吃多、吃少或不吃均可)。
新郎「成婿之禮」
女方因「新姑爺」初次「回門」,招待親族朋友介紹給新郎認識,新郎一一稱呼。然後,於中午時分大開宴席請客。
請子婿
通常女方於客廳內用兩張八仙桌合併設酒席宴請女婿,俗稱「請子婿」。「歸寧宴」之後,新郎「成婿之禮」即告完成。
宴席中,每一道菜上桌,必由新婿先動筷。以前因有「男女授受不親」之俗例,新娘並不與 新郎一起坐席,而是在內室坐首席,與女眷們一起飲宴。
通常女婿的坐位是面向客廳內右邊第一個位置,新娘的母舅則坐內方,面向外的左邊上位。開宴之前,岳母拿一「小椅子」(高一尺以下的矮凳子)給女婿靠腳,俗諺:「有可吃,有可 靠腳」,象徵「終身富裕」。(該「小椅子」 宴畢將由新郎帶回家, 做為將來新娘生產時的 「生囝仔椅」)。」
宴席間新娘的舅父會替岳母挾燉雞之雞腿一隻,請新郎吃,以示岳母疼愛女婿。(北港習俗,娘家設宴款待女婿女兒,在開宴前岳母先炒一盤米粉給女婿吃,表示疼愛之意,俗諺:「丈母 請子婿,米粉包雞屎」,諷刺鄉下人過份喜愛女婿。俗諺:「一豬、二子婿、三囝仔(子女)、四尪婿」,女婿在丈母娘心中的地位比子女、丈夫還高哩!
而新女 婿在席中,依習俗應有「三次起立擬告辭退席」的動作,而岳父則依例「要強挽留而至終席」。
宴席中,每一道菜上桌,必由新婿先動筷。以前因有「男女授受不親」之俗例,新娘並不與 新郎一起坐席,而是在內室坐首席,與女眷們一起飲宴。
通常女婿的坐位是面向客廳內右邊第一個位置,新娘的母舅則坐內方,面向外的左邊上位。開宴之前,岳母拿一「小椅子」(高一尺以下的矮凳子)給女婿靠腳,俗諺:「有可吃,有可 靠腳」,象徵「終身富裕」。(該「小椅子」 宴畢將由新郎帶回家, 做為將來新娘生產時的 「生囝仔椅」)。」
宴席間新娘的舅父會替岳母挾燉雞之雞腿一隻,請新郎吃,以示岳母疼愛女婿。(北港習俗,娘家設宴款待女婿女兒,在開宴前岳母先炒一盤米粉給女婿吃,表示疼愛之意,俗諺:「丈母 請子婿,米粉包雞屎」,諷刺鄉下人過份喜愛女婿。俗諺:「一豬、二子婿、三囝仔(子女)、四尪婿」,女婿在丈母娘心中的地位比子女、丈夫還高哩!
而新女 婿在席中,依習俗應有「三次起立擬告辭退席」的動作,而岳父則依例「要強挽留而至終席」。
新娘「頭返客」,新郎要給女家之幼輩或祖父 母紅包禮。女方長輩接受新女婿紅包後,表面欣然接受,背地裏要添加數額,交給新娘之父母,將紅包摺起,以紅絲線打紮,掛在「盛籃」提手上,稱為「掛頷錢」 (挽頷錢)。
習俗上初次「歸寧」不在女家過夜,且在天黑之前前即應返男家。女方應備:連根帶尾之甘蔗兩根(兩方甜蜜,有始有終)、雞一或二對(種子雞,準備新娘生產時進補用)、米糕(如膠似漆)等物,供新人帶回男方。
返抵男家門前,應「男前女後」進家。新人帶回「娶路雞」放進自己睡床下(傳統床有床腳支撐,有空間), 看公雞、母雞何者先走出來,以預卜新娘頭胎先生男或生女。 「娶路雞」要注意飼養,使其生蛋繁殖;而甘蔗則可食用,但要留一部份(蔗頭或一截)插枝種植繁殖,以示日後子孫榮昌。
新娘「歸寧」時會順便把剪刀、針線、鞋筐、竹凳之類的東西帶回夫家,俗稱「奉鞋柑」。因結婚時俗忌不能有剪刀、針等物,意味會傷人,所以與「裁剪」有關的道具,新娘只好暫寄娘家,「歸寧」時才帶回了!歸寧回來後,媒人的任務便告完成,新郎要攜帶「紅氈」等禮物前往媒人家拜謝。新娘「回娘家」做客回到婆家的第二天起,就算 婚期結束,一切恢復正常。
新娘「歸寧」時會順便把剪刀、針線、鞋筐、竹凳之類的東西帶回夫家,俗稱「奉鞋柑」。因結婚時俗忌不能有剪刀、針等物,意味會傷人,所以與「裁剪」有關的道具,新娘只好暫寄娘家,「歸寧」時才帶回了!歸寧回來後,媒人的任務便告完成,新郎要攜帶「紅氈」等禮物前往媒人家拜謝。新娘「回娘家」做客回到婆家的第二天起,就算 婚期結束,一切恢復正常。
新娘開始處理家務事,生兒育女之事也即將到來,生活的挑戰從此開始。
現在為了方便新人安排蜜月,所以「歸寧」時女方所需準備回禮物品如:甘蔗、種子雞、紅圓、米糕、麵桃等,多在結婚迎娶時即順便放在喜車同時帶抵男家。依據台灣民俗編輯
(完)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