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9日 星期日

今天話題:做新子婿禮節


今天話題:做新子婿禮節
(伴新子婿選不比子婿帥的人)
早前一般習俗,做新子婿是,第六天或第十二天,新娘早上先坐轎回娘家,隨後新郎偕同,伴子婿友朋五人(與新郎合計必須雙數討吉利)因此子婿隊通常以六人為一隊伍,(一卓席位八位,留招待,及捧菜二位)伴新子婿儘量選比子婿較老,較不起眼的,使子婿人才看起來更出眾,1940年代子婿隊伍都騎腳踏車,如果新子婿騎一台富士霸王則非常風光(當時富士霸王等於現在賓士車)
新子婿食的第一關麵線、二粒雞蛋
新郎要手携檳榔籃仔,及禮品到岳家獻禮,一行被迎入廳堂坐下子婿拜岳家公媽後,子婿先被請吃甜湯(內有麵線、二粒雞蛋甜湯),子婿用箸高高挾起麵線不吃放下,再將雞蛋 用箸挾斷,那時代嬸姆們欲戲弄子婿,先將用油炸過變成堅硬、滑溜溜的雞蛋放入甜湯,看新子婿挾不住剪不斷雞蛋,而困擾尬的表情取樂,此舉非惡意,辦喜事 加熱鬧一種的餘興行為,因此做新子婿要應付剪雞蛋,而暗藏一支小刀在身備用與嬸姆 

 媒人帶新子婿介紹堂內族人請檳榔煙
  之後由媒人帶新子婿介紹堂內族人認識,那時代稱呼岳父、母︰岳父叫「伯仔」、岳母叫「姆仔」現在都叫爸爸、媽媽較富親切感,古早叫法古板而帶點嚴肅感,現代人改的很好。

再說媒人帶新子婿介紹堂內族人,新子婿提檳榔籃仔跟媒人後面,「正身、護龍」族內住宅一一登門拜訪」,阿舅、阿妗、姑丈、阿姑、阿伯、阿叔、姆婆、三叔公、九嬸婆…媒人介紹,新子婿就隨口叫阿舅、阿妗…等並請檳榔、煙,伴行的人就幫子婿點火,族內眾人就借機詳細觀察子婿才,尤其是婦女三、二人 集群,談笑論品論貌評論新子婿,子婿好像被看大豬。
食的禮節︰新子婿坐大位
介紹結束後再回廳堂,古早三合院廳堂是專接待貴賓之處,一般訪客都在護龍閒間,或正身的五間尾招待。
請子婿廳堂通常廳內備二隻桌,子婿桌是向廳口左邊桌,子婿是主賓當然坐大位,與女方母舅同桌,俗語說︰「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天頂天公最大,地下母舅最被尊大,古禮俗為尊重母舅,喜帖必須另發母舅帖,請新子婿一般都用八仙桌,尾位則謂捧菜位由女方服務。
喜宴中新子婿要行起坐一、二次,女方即勸坐到宴畢,新子婿宴畢後要放壓桌紅包,當日新郎也要給女家之幼輩或祖父母紅包禮。
按古俗新娘並不與 新郎一起坐席,而是在內室坐首席,與女族親們一起飲宴,當天新娘回婆家愈暗愈好,所謂「入門黑生某甫」,婆家人要避開讓新娘進入房間。
 古禮俗參考
成婦禮
翌日,新娘入廳堂祭拜男家祖先,見公婆結婚次日或第三天,新娘盛裝進廳堂,正式祭拜男家祖先,先與新郎向外面同拜天地神明,向內面拜神佛祖先,婢女捧茶給新娘,新娘接來供神明及祖先,俯伏再拜後起立。這時公婆南面接受媳婦四跪拜,後新娘向公婆敬茶,公婆敬畢,媳婦再四拜,公婆亦答禮。然後拜尊長並敬茶,完後,弟妹子姪拜新娘,。
新婦入廚房,象徵性地作家事
禮成之後,引新婦入廚房,象徵性地作家事,如起火、餵雞、鴨,作為料理家務的開始,自此,正式成為家庭中的一份子。
舅仔探房
婚後第三天,女方的兄弟來探訪其姊妹婚後的生活,稱「舅仔探房」。
新娘拜見公婆、長輩,就是古時的「廳見」之禮。              
在雲林、嘉義一帶,「舅仔探房」也叫「舅仔換花」。這因舅仔帶著花和禮品去換他姊妹回娘家作客,所以叫做「換花」。

禮品普通是餅和冬瓜煎。舅仔坐轎子, 以鼓吹為前導,到了男家,新郎在路上迎接,彼此行禮,然後賓主才走進門內,新郎請舅仔進入正廳吃茶。茶畢,舅仔便致送帖子,邀請新郎全家到他家裡,但事實上,只有新郎、新娘二人於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到岳家去作客。致送帖子完畢後,舅仔就去探訪他的姊妹。
北部地方的宜蘭、板橋等地,昔時新娘要到滿月才可歸寧。臺南則第四日歸寧。
 
成婿禮
婚後第四日、六日、十日或十二日(現在多數結婚翌日歸寧),新婚夫婦回女家,稱「作客」或「返外家」,亦即所謂「歸寧」。
午前,新郎新娘到女家,進堂先拜祖先,再拜父母及諸尊長,最後會見弟妹子姪,互贈禮儀。同時左鄰右舍來看新子婿,品頭論足,議論紛紛,新婿此時最尬。
 
中午,女家設宴款待,稱「請子婿」。直到黃昏時刻才回家,俗謂「入門黑,生埔(男孩)」,並攜回「帶路雞」,公母各一隻,甘蔗叢兩株,象徵子孫旺盛。
頭返客」回娘家時,新郎要帶禮品,如:橘子、蘋果(甜蜜)、香蕉(招呼)等或禮餅如「椪餅」(或以「椪柑」代替,象徵「新娘肚皮會漲,懷孕」)、酒等取偶數贈予岳家。新郎新娘抵達娘家,見岳父母在門前迎接,不必行禮作揖。進入廳堂後,新娘逕自進入內室,與女眷談婚後的情景。
新郎則在廳堂接受「龍眼乾甜茶」 之款待,略啜數口即止。女方家人再端一碗內置兩顆雞蛋的「雞蛋麵線甜湯」,新郎用筷子把麵線挑高約七、八寸,即放下不吃,擱在茶几上。
女方家人稍待即收拾入內,將此兩顆雞蛋撈起,用細紅紙條紮住,與回禮的「米香、糯米糕、桃餅、六件蜜餞」一起裝盛,抬回男家。
俗云:「惜花連盆,疼子連孫」、「丈母娘看女婿,愈看愈有趣」,此時,岳母笑容可掬地出廳來邀請女婿到房間吃一碗「甜糯米粥」(習俗一定要吃完),另有香腸、肉乾、肉脯、白切肉 等佐食的四樣小菜。(吃多、吃少或不吃均可)

新郎「成婿之禮」
女方因「新姑爺」初次「回門」,招待親族朋友介紹給新郎認識,新郎一一稱呼。然後,於中午時分大開宴席請客。 
 請子婿
通常女方於客廳內用兩張八仙桌合併設酒席宴請女婿,俗稱「請子婿」。「歸寧宴」之後,新郎「成婿之禮」即告完成。
宴席中,每一道菜上桌,必由新婿先動筷。以前因有「男女授受不親」之俗例,新娘並不與 新郎一起坐席,而是在內室坐首席,與女眷們一起飲宴。
通常女婿的坐位是面向客廳內右邊第一個位置,新娘的母舅則坐內方,面向外的左邊上位。開宴之前,岳母拿一「小椅子」高一尺以下的矮凳子)給女婿靠腳,俗諺:「有可吃,有可 靠腳」,象徵終身富裕。
該「小椅子」 宴畢將由新郎帶回家, 做為將來新娘生產時的 「生囝仔椅」。
 
宴席間新娘的舅父會替岳母挾燉雞之雞腿一隻,請新郎吃,以示岳母疼愛女婿。(北港習俗,娘家設宴款待女婿女兒,在開宴前岳母先炒一盤米粉給女婿吃,表示疼愛之意,俗諺:「丈母 請子婿,米粉包雞屎」,諷刺下人過份喜愛女婿。俗諺:「一豬、二子婿、三囝仔(子女)、四尪婿」,女婿在丈母娘心中的地位比子女、丈夫還高哩!
 
而新女婿在席中,依習俗應有「三次起立擬告辭退席」的動作,而岳父則依例「要強挽留而至終席」。
新娘「頭返客」
新郎要給女家之幼輩或祖父 母紅包禮。女方長輩接受新女婿紅包後,表面欣然接受,背地裏要添加數額,交給新娘之父母,將紅包摺起,以紅絲線打紮,掛在「盛籃」提手上,稱為「掛頷錢」 (挽頷錢)

習俗上初次「歸寧」不在女家過夜,且在天黑之前前即應返男家。女方應備:連根帶尾之甘蔗兩根(兩方甜蜜,有始有終)、雞一或二對(種子雞,準備新娘生產時進補用)、米糕(如膠似漆)等物,供新人帶回男方。

返抵男家門前,應「男前女後」進家。新人帶回「娶路雞」放進自己睡床下(傳統床有床腳支撐,有空間), 看公雞、母雞何者先走出來,以預卜新娘頭胎先生男或生女。 「娶路雞」要注意飼養,使其生蛋繁殖;而甘蔗則可食用,但要留一部份(蔗頭或一截)插枝種植繁殖,以示日後子孫榮昌。

新娘「歸寧」時會順便把剪刀、針線、鞋筐、竹凳之類的東西帶回夫家,俗稱「奉鞋柑」。因結婚時俗忌不能有剪刀、針等物,意味會傷人,所以與「裁剪」有關的道具,新娘只好暫寄娘家,「歸寧」時才帶回了!歸寧回來後,媒人的任務便告完成,新郎要攜帶「紅氈」等禮物前往媒人家拜謝。新娘「回娘家」做客回到婆家的第二天起,就算 婚期結束,一切恢復正常。
新娘開始處理家務事,生兒育女之事也即將到來,生活的挑戰從此開始。

現在為了方便新人安排蜜月,所以「歸寧」時女方所需準備回禮物品如:甘蔗、種子雞、紅圓、米糕、麵桃等,多在結婚迎娶時即順便放在喜車同時帶抵男家。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今天話題:懷念的割稻仔飯

今天話題:懷念的割稻仔飯

辛苦耕耘農民們其食方面,平時節省儉用。至以播田,刈稻,俗稱割稻仔飯就,不吝嗇大魚大肉(寸厚的鵝肉片.白切鷄.香貢貢魯肉.貢貢香五柳庚.炒大麵.米粉佳餚VS好酒),真材實料,呈露鄉村素樸誠懇,令人懷念的阿母手路菜。
古旱播田割稻,就要約十人團隊忙碌流汗一整天,幕後也有一堆人為點心五飩操勞整日。 現在一台鐵牛(割稻仔機)同面積一個人穿襪.穿靴一.二點鐘就能涼涼處理一團隊工作量,莫怪現代社會失業率那麼高!面對現代科技,社會潮流只能感嘆時代呀!



有種田的人,對於割稻仔飯,更形容的入木三分。因為「播田時吃老爺飯,挲草乞食飯,割稻仔是吃皇帝飯」分中下上的菜色,是希望、無奈、豐收的喜悅,因此,小孩子們也最期待割稻仔飯的大魚大肉。


在人力收割稻穀的年代,農民為慰勞割稻人辛勞,準備餐食挑到田裡,填飽莊稼人的肚子補充體力,就是「割稻仔飯」。


遙想兒時三合院的農村生活,從生活中體驗周邊事物,不能忘懷的是濃濃鄉土味的割稻仔飯,不能忘情的是大家作伙吃鄉土菜的歡樂記憶。


割稻飯碗公裡有爌肉、豆干、白切土雞、筍乾、炒蛋、高麗菜,每一道菜都精心料理,白切土雞的鮮甜、紅燒肉的香濃、就地取材的新鮮時令蔬菜等誘人的菜色,主人熱情招呼的豪邁,吃最道地的「割稻仔飯」。

可能難再有的懷念吃刈稻仔飯場景(網路圖)
 農村仙草曬乾熬煮成茶飲用(消暑)
維基百科稱:仙草(學名:Mesona chinensis),
 中國大陸、馬新稱作仙草,港澳稱作涼粉草,又名仙人草、仙人凍、薪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為藥食兩用植物。
仙草名稱首見於中國藥植圖鑑,在「職方典」稱之為仙人草。又稱為田草、洗草、仙草凍、仙草乾、仙草舅,泰雅人稱Supurekku,排灣族稱ryarikan,英文名稱為MesonaChinese mesona。仙草名稱之由來有三個傳說:
少量的仙草乾莖葉加水熬煮後,濾汁加入少量的澱粉就變成大量的仙草凍,由少變多的特異功能,只有仙人才能享有。古代交通不便,出入均靠雙腿,善心人士曬乾熬煮成茶,施予中暑之路人飲用後,身體很快復原,神效的草應是仙人所賜予。福建有人採集草藥醫治中暑的母親時自己也中暑,醒來後發現天然形成的仙草凍,治好了母親的病。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