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89年3月8日,早上九點三十分至十一點十五分
地點西勢里:受訪者自宅
訪談耆老:蔡三賀 年齡八十一歲
主訪人:劉麗慈
訪談內容:教育,產物,水利。
主訪人:
以前呢?
蔡三賀:
那些人都已經往生了。
主訪人:
這邊讀書要去哪裡讀?
蔡三賀:
以前日本時代是去阿媽厝學校讀,光復後,西勢里的人就去湖南國小讀。湖南國小以前是教日本人,以前在糖廠工作的日本人在讀,只有日本人才可讀的,光復後,台灣人就接收起來。以前教室裡都鋪木板,日本人讀書都穿木屐,咱讀書都打赤腳,非常的刺腳。
主訪人:
阿媽厝那是什麼學校?
蔡三賀:
媽厝公學校。
主訪人:
那時候已經有媽厝公學校
蔡三賀:
是,日本時代就有了。
主訪人:
讀書不是去溪湖公學校?
蔡三賀:
日本時代有溪湖公學校、媽厝公學校及湖南,以前湖南國小叫尋常小學校,
後來才改湖南學校。
主訪人:
以前日本時代,溪湖只有三間學校。
蔡三賀:
三間而已。
主訪人:
媽厝公學校的歷史很久喔。
蔡三賀:
很久。溪湖公學校和尋常小學校最久,後來才又分阿媽厝。後來光復後,才慢慢有湖東、湖西國小。日本時代只有三間學校。
主訪人:
以前有學堂,學漢文的地方?
蔡三賀:
以前有。
主訪人:
西勢厝這裡有。學漢文的地方是在哪裡?
蔡三賀:
日本時代不可以學漢文。西勢厝蔡長壽有勢力,以前他做保正,日本人才可以讓他請先生來教,教的地方是他家,打通不是住家的三間大的房子,在那邊教。
(網路圖)
主訪人:
那邊算是一間小學校嗎?
蔡三賀:
那邊算是無名的學校,這種算是偷讀的,警察若來,不讓你教,你也沒辦法。因為他做保正,跟警察的關係很好,老師偶爾會跟警察喝酒。
主訪人:
老師從哪裡請來的?
蔡三賀:
大突頭請來的,叫吳秋陽。
參考資料(1)
節錄<彰化縣口述歷史>中關於曾祖父吳惟倫的部份- (點入網路)
tw.myblog.yahoo.com/luke_1976_tw/article?mid... - 頁 庫存檔
2009年12月15日 – 節錄<彰化縣口述歷史>中關於曾祖父吳惟倫的部份分類:未 ... 以前有吳秋陽、
漢學課本(網路圖) 教學教室(網路圖)
主訪人:
那個時候學生有幾位?
蔡三賀:
那個時候有四、五十位。我也是在那裡讀的。
主訪人:
去那邊讀需不需要繳錢?
蔡三賀:
沒有,以前是拿米給他。以前的人可以安家就好了,米就是一個月三斗給他。
主訪人:
一個月三斗左右。
蔡三賀:
差不多是三斗左右。不是給錢。只收取一些米可以養妻子。
主訪人:
那個時候一斗米差不多多少錢?
蔡三賀:
幾角銀而已,差不多五、六角銀。很便宜。
主訪人:
去讀要讀多久?
蔡三賀:
不限。你要是有錢就一直讀下去,讀到非常的熟,書讀透透,就可以不用去唸了。自人之初開始讀起,讀完後再讀論語,論語讀完再讀先進、大學、故子、尺牘。尺牘就是在寫信的,以前寫信要唸尺牘。
主訪人:
尺牘讀完,要再唸什麼?
蔡三賀:
看你要唸什麼,自己去買來讀。差不多讀到這時候,自己會讀,不用人家教。
主訪人:
自人之初讀到尺牘,差不多要花多久的時間?
蔡三賀:
以前不限時間,讀到可以記得,才可以換下一篇。
主訪人:
就是人之初讀到可以記得,才可以讀論語。
蔡三賀:
讀到可以記得,寫的出來,才可以讀論語。
主訪人:
那個時候有幾個老師在教?
蔡三賀:
一個而已。
主訪人:
一個人可以教全部。
蔡三賀:
一個人可以教全部,以前是用點的,你今天讀這一篇,讀到熟,先生看可以,
明天才可換下一篇。不像現在用黑板教,會的人讀,不會的人跳過。以前是
一個一個教,不會的人,還是較記不起來的人唸少一點,較會唸的人就唸較
多。
主訪人:
所以就是一個一個教。所以程度不同也沒關係。
蔡三賀:
就是要熟才可以換下一篇。這篇若是不會,唸三年也在唸。會唸就唸比較多,不會唸就唸少一點。
主訪人:
那算是學堂嗎?
蔡三賀:
那算是學堂。
主訪人:
學漢文到什麼時候就沒有了?
蔡三賀:
到日本戰爭就沒有了。
主訪人:
為什麼日本戰爭開始時就沒有了?
蔡三賀:
日本戰爭時,日本人來徵召得參加戰爭的人。
主訪人:
先讀媽厝公學校,再讀漢文嗎?
蔡三賀:
漢文先讀,有的人讀漢文,也有人讀日本書,以前的人說讀國小仔,就是日本書。讀日本書較有前途,才可以找到好的頭路,有那一張證書,學漢文沒有證書。以前若有唸到高等科,算是非常厲害。
公學校課本(網路圖)
主訪人:
就是公學校畢業,再唸二年的嗎?
蔡三賀:
是。以前公學校畢業,就可以去公所上班。
主訪人:
阿公,您是讀日本書,還是讀漢文。
蔡三賀:
學漢文。若是讀日本書,我差不多就到公所上班了。街長跟我父親是好兄弟。
我父親問街長公所有無空缺,街長說,沒有證書是不能在公所上班。
主訪人:
汴頭有很多人公學校畢業,可是他們畢業後,大部分都到田裡幫忙。
蔡三賀:
要有關係,要認識才可以。
主訪人:
以前西勢厝產業是在做什麼?
蔡三賀:
種田,種番茄、韭菜、花椰菜。
主訪人:
現在的產業是什麼呢?
蔡三賀:
現在比較沒有在種田。但也沒有像頂寮羽毛產業有特色,工廠也比較多。
主訪人:
西勢厝沒有工廠嗎?
蔡三賀:
沒有工廠。
主訪人:
以前水利設施從哪裡來的?
蔡三賀:
水圳從埤頭那來的。
主訪人:
那一條是什麼水圳?
蔡三賀:
那一條是濁水溪,水是從新厝館那邊過來。
主訪人:
是不是湖仔內溝?
蔡三賀:
對!是湖仔內溝,可以通到湖仔內。
主訪人:
那一條是不是大義圳?
蔡三賀:
對,是大義圳。
主訪人:
湖仔內溝就是大義圳。西勢厝有沒有古井?
蔡三賀:
有,自己家裡人在用的水,古井之後用幫浦,幫浦之後才用自來水。西勢厝
很多井,有的一戶一口井,也有二戶共用一口井,我們家就有一口井。
主訪人:
井是自己去挖的嗎?
蔡三賀:
是啊!
主訪人:
差不多要挖多深?
蔡三賀:
挖不深,差不多一丈多而已。
主訪人:
差不多幾尺?
蔡三賀:
十幾尺而已。
主訪人:
挖到是沙嗎?
蔡三賀:
是啊!都是沙啊!
主訪人:
井要常常挖嗎?
蔡三賀:
一年要挖一次,挖出垃圾及塞住泉頭的泥濘,人要下去井裡,將井裡泥濘挖
出來,使井裡的泉水重新乾淨,才能再使用。
參考資料(2)
淘井
淘井一般都會選 擇在大晴天進行。 舊時,每家派一個壯勞力,無勞力或勞力不在家的則出錢代工,要自帶水桶、樓梯等工具,三四人一班,用水 桶輪流將井水吊起來,井水吊幹後,再由一兩個後生踏著樓梯下到井中,將井裏的青苔、雜物、污泥等清理上來,然後用清水將井壁、井底清洗乾淨,最後在井底放 些木炭、石灰等消毒之物品,淘井就算結束。舊時,每家派一個壯勞力,無勞力或勞力不在家的則出錢代工,要自帶水桶、樓梯等工具,三四人一 班,用水桶輪流將井水吊起來,井水吊乾後,再由一兩個後生踏著樓梯下到井中,將井裡的青苔、雜物、污泥等清理上來,然後用清水將井壁、井底清洗乾淨,最後 在井底放些木炭、石灰等消毒之物品,淘井就算結束。 與此同時,剩 餘勞力則在井旁,做一些鋤草、鋪路、清理井旁的排水溝等公益性勞動。與此同時,剩餘勞力則在井旁,做一些鋤草、鋪路、清理井旁的排水溝等公 益性勞動。
主訪人:
有沒有聽過有移民村?
蔡三賀:
有,西勢厝對面有移民村,十一號啊!那是埤頭鄉管的。溪湖這邊沒有。
主訪人:
十一號在埤頭鄉。所謂的“十一號”是什麼意思?
蔡三賀:
總共有五十號,就像是軍營一樣,有一號、二號連著下去,一號在寶斗,田尾是九號。
主訪人:
所以埤頭就是十一號,田尾就是九號。
蔡三賀:
埤頭有一個十號,一個十一號。西庄有十二號。
主訪人:
西庄在哪裡?是不是埔鹽?
蔡三賀:
西庄好像是在二林管的。
主訪人:
溪湖沒有移民村嗎?
蔡三賀:
溪湖沒有移民村,溪湖沒有什麼官有地。地就要官廳的,才有移民村。
主訪人:
有官有地,才有移民村。
蔡三賀:
才有辦法分配日本人住。
主訪人:
溪湖就是沒什麼官有地。
蔡三賀:
溪湖就沒有什麼官有地,只有一點點而已。溪以前很寬,現在才又重新再填
起來,有人去種田,之後日本人才來。溪湖這邊的地填的較少,他們那邊填
的較多。
主訪人:
填起來的地變成官有地。
蔡三賀:
咱溪湖填起來的地只有一點點,也是算官有地。
主訪人:
一點點是差不多有多少?
蔡三賀:
沒有多少,所以十二號才會有一些人。光復後,就是先占先贏。
主訪人:
光復後,就是先占官有地,就是屬於誰的地。西勢厝有五分車嗎?
蔡三賀:
有一條從這裡經過汴頭,可以通到王功、牛稠,到沙崙才又分叉路,有的往
萬興,有的往王功,有的往牛稠,有的往大排沙。
主訪人:
沙崙是指哪裡?
蔡三賀:
二林那邊的沙崙,到那邊就分叉路。
未完待續
三叔公開 講部落格 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