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24)東,西寮巫江河等23人


頂寮通天宮

牛車運蔗

古早山寮有蔗篰利用牛力製糖。

頂寮大姓是巫氏 觀光聞名鳳山寺 靈塔建立寺西邊 公墓排列像城市,

山仔腳人餚抓鱉 莊厝全庄作糞箕 胡厝出名布袋戲 角樹腳荷蘭豆市,

山寮後面有蔗埕 多姓群居也出名 頂寮羽毛興名聲 現今可稱鐵馬城。

東寮里西寮里

訪問日期:民國88124日上午9

地點︰西寮通天宮出席耆老︰巫江河等23

巫甘泉﹕ 「溪湖原來是溪和湖,頂寮的寮,意思是山寮,咱祖先到這開墾,佔在溪湖的頂邊也就是北邊,下寮是大突、北勢、田中都是下寮」!

巫江河﹕ 「頂寮的巫姓族譜依記載到現在共十四代,來台灣的祖先有記載的叫做茂華公,到我們這一代是十四代,咱頂寮的族譜,依照我到大陸研協出來得,我們頂寮的先祖是李世民封的,以前福建和廣東稱為蠻越,算蠻仔地」,他來平定且奏請李世民派兵來顧,李世民就封他做平南蠻王,在寧化巫家山那裏,就是太始祖(寧化一世祖)巫羅俊,我們也去那裏,還幫他蓋了一間祖厝,很美,就是這樣!頂寮以前是風頭厝水尾田,風頭就是從鳳厝吹來,記得三年內我們的厝被颱風吹倒三次,水尾田就是水源的最尾端,那是窮得快要死。所以小孩都送去當囝仔工,剛好李登輝當省主席時,獎勵家庭加工業,家庭可以接三條線的電線,有驅動力,才會有些工作可以在家裏做,開始大家都有工作可做,頂寮才有開始有所改善,變成做囝仔工的後來都自己做老闆了,所以我說頂寮的工廠在溪湖可以說是最多的,大家窮只好去作工,結果變成大老闆。

巫旗軍︰ 我說的地名是大致上的介紹,以前我們的祖先來開墾這個頂寮,幅地很廣闊,後來分家,就是分柱,一柱一柱往外分,有的分到圳頭,有的分到圳邊,這都是土名,表示居住地的特徵,可比鴨寮可能有養鴨,三柱內就是有三柱同住的意思,東寮里各鄰老地名分別是︰一、二鄰老地名就是圳頭:三鄰老地名是山仔腳:四鄰老地名是莊厝:五、六鄰老地名是胡厝:七鄰老地名是下厝:八、九鄰老地名是三柱內:十鄰老地名是鴨寮:十一鄰老地名是頂厝。各地特色有,有歌唸:胡厝吹噠滴,莊厝做畚箕,山仔腳會抓鱉。

(以上屬東寮里)

巫文章: 通天宮這邊攏是店仔邊,西寮巷就算牛埔,其中包括楊厝,西察巷轉彎過去就是過湳,過湳再上去就接山寮,山寮再上去角樹腳(示範公墓那邊),轉回來是孤竹圍,再下來是湳漧。

(以上屬西寮里),

巫甘泉: 店仔邊就是我們三叔公,他叫阿溝,他少年去鹿港吃頭路,後來開漢藥店,有些老大人撐雨傘到店仔邊坐,遮日頭遮雨都有,至於牛埔出嘿蝦就是古早大家貧困,四處抓蝦加菜填飽腹肚,所以有人說:「窮人不知死,戽蝦擱家了米」,意思是講,就已經沒米了,還抓蝦來下飯。早期水清,溪溝都有魚蝦可抓,不像現在污染躩嚴重,水質遭受破壞,已經無法看到魚蝦了。

過湳因位在水尾缺,所以要踩水車:山寮則用戽屐戽水。

巫喜諒: 所以有歌如此唸:店仔邊撐雨傘,牛埔出戽蝦,過湳出水車,山寮出戽屐。

巫旗軍: 通天宮的沿革是我們的先民原於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小溪,再遷移至南安再移至車兜,乾隆年間我們的先民從車兜紫極宮請了主神趙府元帥護佑渡海來台,保護這些庄內善男信女,因為有通天宮奉祀趙府千歲的過程,才有頂寮節慶,拜拜風俗習慣的由來可說,頂寮的節慶就是以趙府王爺千秋日農曆三月十六日拜拜為主,後來的吳府千歲,農曆九月十五日是吳王的千秋日。

巫喜諒: 戊戌年大水災就是王宮(正名巫舜雄)的阿嬤,她是河東車店人被大水流去,跟一條蛇一起抱著一根大木,才嫁來頂寮,那是已經一百多年前的事了。

巫甘泉: 在溪州三條圳曾聽一位老伙在說,那不是下雨已,土攏一直呂蹋陷下去。

巫有禮: 我曾聽我的媽媽說,晚上大約十一點多經過,之前溪要移的時候,二溪岸有一戔一戔的火閃過,像有神明拍示一樣,火經過那裏,溪就開到那裏,歷史就是這樣來。

巫甘泉: 「兄弟翰林」是我們巫家來台灣的同時,另有一族永定的派系來台,入墾溪湖巫厝庄,那一族已經搬去埔里,為何搬去埔里呢?聽說清朝時代,耕作要靠引水灌溉,巫厝庄居於水尾耕作無水,水頭是姓陳的,雙方為了爭水,發起械鬥,後來永定巫家敗走撤離巫厝庄,到了道光年間賜進士出身,翰林院編修官永定巫宜福微服來台,到了巫厝庄後發現巫姓族人都搬走了,最後來到頂寮三柱內,大家談了之後,可能有情誼,他才題了,「兄弟翰林」,現在額在三柱內。

巫甘泉: 西寮有五分車經過,原因是鳳厝有蔗埕,蔗埕就是放置甘蔗的地方,可比說,蔗糖生產期所採收的甘蔗,必需集中運送,就要有儲放的地方,載客客車也有車站(鹿港線的鳳厝站),山寮他有一個蔗埕但不同線。

巫江河: 東、西寮最早就是做羽毛,像我們就是做羽毛,大概是三十年前,那時候羽毛很好做,尤其是那時可以外銷,很好賺,現在台灣人,工資,在台灣請一個人,在大陸可請十來人,所以我的工廠已經移到大陸去了,在這裏已經無辦法經營了,像我繳八十四年稅金,被罰三百多萬,以你怎能做下去呢?當然是離開啊,因此羽毛不能做了,不過鐵馬(腳踏車)、輪界,也就是鐵馬界接著做得不錯,目前頂寮的鐵馬,像通天宮主任委員巫堯明他的工廠一個月大概出200300個貨櫃。全文完

附錄參考資料︰

巫姓入墾二林上堡(頂寮)

頂寮巫姓來祖出永定縣巫姓


雲川巫公祠
於溪湖頂寮巫姓,根據巫氏族譜載:頂寮巫姓來祖出永定縣巫姓,後裔遷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小溪,有七世巫廷實、巫廷聯兄弟,清乾隆年間,巫廷聯八個兒子,八世 巫仕姜、巫仕居、巫仕貢、巫仕鼎、巫仕魁、巫仕科、巫仕院、巫仕圭兄弟遷台,由鹿港上陸,入墾於溪湖頂寮,現為此地之望族。另巫氏族譜又載:南投縣魚池鄉 新城村、埔里鎮大城里巫姓,也是來自永定縣。淵源是永定大溪培元社巫姓,十世祖六兄弟中的第二房巫育園、巫育元、巫育才、巫育英四兄弟攜眷在乾隆年間,徙 居台南市,巫育才移墾南投竹山,其子巫振成於道光年間移墾魚池,此世系後裔現多住南投魚池鄉、埔里鎮,並分派各地等。
有趣的是,今彰化溪湖頂寮庄古代屬二林上堡,二林社又原是彰化地區平埔族巴布薩族東螺社的範圍。經調查今二林鎮有「頂番社」、「番社庄」,現住有部份潘姓人士即原原住民之後代,但世系已無可考。

二林鎮表示以前多次訪談附近耆老口述,其中最為珍貴之佐證有二,其一為番社隔壁萬興村陳樹月先生至今仍然保存著十五嗎舊地契所有的土地出典人均被稱為 「番」,且其中的十四庄舊契出典人都姓「潘」。由文中「與別房番親等無干」及「水田參坵座落土名在番社……」 等句應可佐證其為番社庄之土地確有漢番交易情 事。其二為滿清治台後對所歸順之番民曾賜「潘」、「蠻」、「巫」等,其中因「潘」字有「米」有「田」有「水」故廣為番族所喜愛,由二林地政事務所已除戶之 舊戶籍資料中得知「番社」今址為西庄里同安巷十九至廿五號,有二戶潘姓者分別由番社遷出萬興及華崙,而溯及該遷出之潘姓祖先戶籍記載種族欄內確實記著 「熟」字,查清朝戶籍簿種族欄分別以「生」、「熟」、「福」、「粵」,記錄生番、熟番等族性,由以上佐證該潘姓人家及陳樹月先生所收集番族勇仔之典讓地契 為「番社」之拓墾及地名由來下了最嚴謹註腳。典契時間為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原文如下︰
番族勇仔之典讓地契 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光貳年參月立典契人大突 社番潘勇仔有自己開墾水田壹段參坵,坐落土石在番社西勢港仔溝墘,東西南北四至批明,但載在契后。四至明白為界,今因乏銀應用,先盡問房親叔兄弟姪,不欲 承受,情愿將此田外托中引,就典與萬興庄王洋觀廷,出首承典三面議明的,時價佛銀捌大員正。其銀即今日仝中交收足訖,其田隨時踏界交付銀主前去起耕掌管耕 作,不敢阻擋。保此田係是勇仔有自己物業,與別房番親等無干。其田亦無重張典掛他人銀兩為礙,並無交加來歷不明的礙,如有不明,勇仔自己一力抵擋,不干銀 主之事。其田限至丁亥年終,備足契面銀一齊送還取出愿字不得刁難。其田倘日後被大水漂流,不干銀主之事。此係二比甘愿,各無反悔異言生端,恐口無憑,立典 契壹紙付執銀主,日後手炤。

巫姓入墾二林上堡(頂寮)

巫公祠
巫姓堂號『平陽』是依據巫姓最早發祥地-山西省平陽郡取名五世祖 伯齊公派下原籍:福建省漳州府小溪平和縣南安新庵鄉 後遷南安縣溪美鎮車兜(今官兜)五世祖 伯輝公首創輩份字層為:希元廷仕時 志達尊則喜

巫宜福公接敘輩份字層為:有唐初祖兆汀先 千載蕃昌子姓綿 支衍南安詒翼遠 宗從寧化本源傳台灣巫氏各支派祖籍簡介

桃園巫乃儒公派下:廣東省潮州普寧縣羅溪尾寨

新竹巫羅俊公派下: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嵩山凹下

彰化巫茂華公派下:福建省漳州小溪平和縣南安

南投巫翁、巫水公派下:福建省汀州永定縣溪口

高雄巫周德公派下:廣東省豐順縣湯坑市湖硯社庶林村

“巫”姓起源於古邾國- - [ 轉為繁體網頁 - Translate this page (取材自網路)

頂寮巫姓雖然族譜寫來自永定縣 由網路取材(溪湖巫姓的典故)

寮巫姓雖然現在的巫氏族譜寫來自永定縣,而且同樣的南投縣魚池、埔里巫姓,巫氏族譜也寫來自永定縣。而饒平巫姓世系也是寫來自永定縣,不過,清代政府賜 姓給原住民的時候,同時依他們新姓,也要寫族譜。這樣以後世世代代,久而久之就把原住民身分完全丟棄。今天有一個經過專家學者考據出來的具體例子。它是桃 園霄裡社頭目原名叫做「知母六」,被改賜漢名蕭那英後,族譜就從「蕭那英」為一世寫起,和所有客家人姓蕭的寫一樣的族譜,只是一世前不清楚交代上代是如何 來的。
南投縣魚池、埔里的巫姓

個平埔族改姓寫族譜的例子,告訴我們,在前面中部原住民的遷徙和賜姓改姓解說中,今天南投縣魚池、埔里的巫姓,相當程度來自原中部二林社「頂番社」、「番 社庄」原住民,而族譜改寫套用相同姓氏族源的族譜套用,應該是可以理解了。至於要接的天衣無縫,我想是很困難的。下面,如果我們 不仔細,很容易會被這一些族譜混淆到,當然幸好我們有一個饒平巫姓做比較,才可以將之顯現出來。
南投縣魚 池、埔里的巫姓除了上面巫氏族譜 記載的一段以外,另一個也是稱來自溪湖巫姓的另一個系統,巫永福及其作品《巫翁、巫水公派下族譜》資料中,主要內容是︰「祖籍為福建省永定縣大溪,…明末 清初,渡海經安平移居台南市,後於康熙、雍正年間與李姓入墾溪湖鎮巫厝,為最早之溪湖開拓者,經過一番困苦經營後,成為大農莊戶。至嘉慶末年因與陳姓占水 灌田發生械鬥,撤離巫厝,家譜因此失傳。」
這一部分敘述,基本上和饒平大榕社五節嶺遷台的十二世巫為樂、巫勤業兄弟二人,遷溪湖鎮巫厝過程,一模一樣。這樣寫,不禁讓人以為他們是一體的,難道他們也是饒平人嗎?

下回訪問大突里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