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移民村農耕圖
西部河床移民村
台灣西部的日本移民村均位於河床
1932年,於台灣東部移民計劃受挫的台灣總督府,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再度嘗試以紓解日本本土壓力為考量的移民村設置計劃經過衡量後,移民事業委員會於捨棄了原本的花蓮移民計劃,轉向台灣西部平原,而他們選定的目標則是台中州包含東螺溪畔的濁水溪河床;如位於北斗郡的大橋移民村、高雄州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河川新生地;如位於高雄州的千歲移民村、及臺南州虎尾新生地平原,如春日移民村。這些俗稱溪底的河川浮復地成為除了紓解人口壓力外,亦有皇民化與國防等考量的官營移民村設置地點。
在移民村設置上,台灣總督府移民村除了在移民遷入內,以公費先行整地成方塊狀耕地、重建水玔、構築堤防外,還設置了屋舍、道路與飲水設施。而每戶約 有3.87公頃至至4.85公頃。而預計種植作物,除了糖廠所需的甘蔗外,也允許自給自足的稻米耕作。而此政策,也完全符合日本內地市場為考量;糖金米銀的台灣邊陲經濟特色。除此,台灣總督府全力配合,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加入參與的半官半私之移民村設置模式,也為日後設置於中國及滿州等各地日本移民村的圭臬與樣板。维基百科轉載。
時 間:89年4月15日(週六),上午十點二十分至十一點三十分
地點︰受訪人自宅
訪談內容︰(4)綜合篇
受訪人︰胡糶 (民國9年生刑警退休耆老)
主訪人:李秀芳
主訪人:
所以溪湖沒有移民村。
胡 糶:
溪湖沒有移民村。移民村在二林鎮,只有部分的地給他們管。
主訪人:
阿公,你有插甘蔗嗎?
胡 糶:
有啊!插甘蔗我專門的。
主訪人:
在胡厝這附近?
。
胡 糶:
插在日本人管的土地那裏。
主訪人:
在那邊插甘蔗。日本時代是規定的嗎?還是不一定?
胡 糶:
日本時代插甘蔗強制,叫大家到派出所事務所蓋章。
主訪人:
叫你一定要種,蓋章就是要你同意種甘蔗。
胡 糶:
就是生產、分配關係。日本屬於殖民政策,就是日本人對台灣的殖民地政策。
主訪人:
殖民地政策。因為要發展日本的戰備物質,聽說甘蔗可以做酒精,糖廠裡還有設酒精廠。
胡 糶:
對啊,有酒精廠。
主訪人:
還有規定大家要種杜篦?
杜篦欉
胡 糶:
杜篦是做飛機油,戰爭時,每口灶都要種杜篦,接下來就要繳馬草,軍隊馬要吃草,就要去割草,日本時代,割草是很辛苦,米也是限制的。
主訪人:
米用配給的。
胡 糶:
不是用配給的,我們那須要配給?是用限制的。
主訪人:
用限制,意思是要拿多少出來?
胡 糶:
這以前我忘記了,做勞動,三合八;普通人較少,買豬肉也要簿仔,用單子配給,買豬肉和魚仔也要配給,改日本人的名字就配給比較多。
主訪人:
您有改日本名字嗎?
胡 糶:
沒有。
主訪人:
應該是很多人改名。
胡 糶:
對啊!改日本人的名蠻多的。
主訪人:
所以日本時代有很多強制的措施,像溪湖這邊配合糖廠插甘蔗。
胡 糶:
二林鎮、溪州、埔鹽、福興也都有。
主訪人:
聽說糖廠是以前鹿港辜顯榮來設的,他設的位置和現在的位置,是不是不一樣?
胡 糶:
古早糖廠是用糖篰,用石輪去硤出來的。
主訪人:
那古早糖廠,我們溪湖有嗎?
胡 糶:
溪湖應該是沒有。
主訪人:
聽說山仔腳有一個石輪的基座。
胡 糶:
這我也不是很清楚。
主訪人:
您知道糖廠的鐵枝路也是辜顯榮舖設的嗎?
胡 糶:
鐵枝路是日本明治製糖會社有馬社長來設的。
主訪人:
所以鐵枝路是有馬社長來設的,不是辜顯榮設的。
胡 糶:
輕便車和五分路要分別,輕便車是用竹竿撐的,五分路是用小火車在行走的。
主訪人:
可是輕便車也是用鐵路?
胡 糶:
不是,輕便車用比較小條,像員林和永靖以前也有用輕便車。
主訪人:
不一樣,有兩種鐵路喔?
胡 糶:
輕便車就是車比較小台。
主訪人:
我想說鐵路都一樣。
胡 糶:
要去水里的是七分車,和我們一般的鐵路的軌距是不一樣的。這我是不太內行,只是聽說而已。
主訪人:
阿公,您說的濁水溪戊戌年水災,是聽說哪一年的水災?
胡 糶:
戊戌年,我想應該差不多一百多年。這沒有確實,六十年一次戊戌年,確實戊戌年我不是很清楚。
主訪人:
有沒有聽過有關這種的傳說?
胡 糶:
只有聽說「打成溪」。
主訪人:
「打成溪」的傳說是什麼?
胡 糶:
就溪一直崩去西邊,東邊一直升起來。
主訪人:
東邊是指哪裡?
胡 糶:
東邊是指溪湖這邊,在竹頭仔,變成新生地,西邊崩下去,那邊的人就移走,庄也散了。
主訪人:
聽說很多被水沖走。
胡 糶:
以前我外公也是代馬花崙里的人,移到南勢埔。
主訪人:
是不是因為厝被水沖走,像西勢里也有些庄頭被沖走。
胡 糶:
可能也有,這我不是很清楚。這都是傳說,有確實、沒確實這也很難查證,不要說民間的傳說,政府的歷史,後來也都走樣了。記者文章較好的人,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比較流暢美觀,文章較差的人,比較無法用適當的文字來表達那個意思,看的人無法了解,所以文章好的人,和文章不好的人,寫出來的文章差很多。所以國文很深,你說記者要怎麼寫很難說,我認為記者也是很行,你跟他說之後,自然會變成一篇文字,標題又標的很漂亮,這也是厲害的地方。所以同樣的,日本時代,司法官的考試國文沒有六十分以上,一定不會上的,法官的考試,最重要的要會寫起訴書,要會用文章來表達才可以。
主訪人:
阿公,為什麼玉清宮要移出來,是因為那裡比較狹小嗎?!移出來的時間差不多是什麼時候?
胡 糶:
民國八十年九月五日動土興建,歷時四年才完成,因為興建要錢,要慢慢募集,才到八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就是農曆十月廿四日,入火安座。也是有這塊公地,不然也沒辦法蓋。不然這裡是都市計劃用地一坪就要十多萬,這有近四分地,你看就要多少錢?
主訪人:
所以地加上起建的費用,這些金額就很嚇人。捐建的人也很多,不是只有姓胡而已嗎?
胡 糶:
這不是只有姓胡而已,別姓也有人來寄附。
主訪人:
阿公,胡厝有跟溪湖通婚的地方應該也是很多,大部分是跟哪裡通婚的為主呢?
胡 糶:
那不一定,那是要看姻緣,嫁娶都是姻緣,常常在說夫妻臉、夫妻臉,這嫁娶很難說。以前的婚姻是媒人做的,以前通婚很簡單,只要父母說好就好。
主訪人:
所以沒有說一定有跟哪些個地方的人通婚就是了!
阿公,您今年幾歲了?
胡 糶:
民國九年生,今年八十一歲。
主訪人:
阿公,這本“胡振隆堂維通祖衍族譜”是您編輯的嗎?
胡 糶:
是很多人整理的,我是總編的,一人指派寫一部分,有的整理系統,有的寫記事,不過資料大部分都是我去查的。我退休後,用了三、四年的時間,才完成一本族譜。
主訪人:
我們溪湖與其他不一樣的地方,是很多人都對族譜很重視,像姓楊、巫、胡和姓蔡的,都整理的很完整,像我們花壇那邊就沒有這樣的情形。
胡 糶:
這種工作無法強求,需要有人較懂這些事情,事事都比較清楚,並且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像這本族譜在製稿,都是我花錢,像要查這些資料也是我去跑的、去找出來的。要編自己姓氏的族譜,就要有犧牲的精神,要懂一些世事,不懂世事的人,要他做是不可能的,不知來龍去脈,你要他編族譜,也是很困難,無法強求。
主訪人:
姓胡有沒有不可以跟哪幾個姓氏通婚的禁忌?
胡 糶:
姓胡是不可跟姓陳、姚通婚,三姓不可通婚,因為同一個祖先的關係。詳細情形要再仔細研究資料才會明瞭。要慢慢看、慢慢分析才有辦法清楚。
主訪人:
阿公,謝謝您今天接受我的訪談,這本族譜可不可以借給我影印、參考,印完就還您?
胡 糶:
好啊!
訪問結束。
參考︰1「經濟統制」一詞,是二次大戰時(日治時期)在台灣施行的一種戰時糧食(包括主副食)統一管制的特別制度。日本政府的戶口制度向來相當完整而嚴密;舉凡生 死、遷居、徵兵、國民教育、動員民工、徵捐(含捐稅)、攤派、通緝凶犯……莫不據此以行。這可以說是施政的基礎,莫不提綱挈領,事半功倍。
糧食政策
先 就糧食來說,大概依農民耕作土地面積、地目、等則、農作物種類、水利設施,分區算出當年收成量,然後按生產農戶口數核定其生活必需量,可留供自用外,一律 按公定價格強制收購。當掌握到這些「公糧」,除軍用及戰備糧食之外,一律依戶口名簿上的人頭大小定期定量配給米糧,其他生活必需品也是比照辦理。
開 始實施之前,當然也有人考慮到今後生活必需品必將吃緊,趕快搜購囤積備用。當年政府也防備到這一點,除下令禁止囤積,一經查獲,立即視為「非國民」罰辦, 毫不留情。民生問題是最現實的,試以城市裡食指浩繁、嗷嗷待哺的、特別是「無產階級」的一般薪資生活的家庭,有錢也買不到生活必需品,特別是糧食、魚、 肉、菜蔬等三餐果腹之物,最為緊張。
時間一久,城鄉之間的差異是更加明顯了。城市人家以衣食而言,就以食最為吃緊,衣服較充裕些,頂多縫縫 補補,或以大改小,猶可穿用,暫時足以應付;鄉下人在這方面就不同了,田裡自家種的多多少少總可以有填飽肚皮的東西,但衣物較少,不像城市人那麼寬裕。而 肚皮既然是最現實的,因此就由城裡人帶頭,將一家大小多餘的衣物,拿到鄉下挨家挨戶換取糧食、雞鴨、農產品等物。就這樣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於焉 產生。
由經濟統制與我 轉載
作者﹕陳淵燦
參考︰2 「糧食日用品配給制」
1937中日戰爭起,台灣捲入戰體時,物資被運戰地去,農民拼額半小死,
大量米糧被征去,田地冬尾糊蕃薯,三飩蕃薯來充飢,半飽半餓渡日子,
米油鹽肉配給制,大口小口記詳細,為生大家就想計,暗藏米糧成大勢,
有的藏在草綑內,也有設法地下抬,自己種作自己栽,不得自由真悲哀,
日本警察真嚴格,想盡辨法來取締,隱糧藏米犯大罪,抓著你就大問題,
應運而生也咪市,物物交換先開始,米糧換物及換衣,嘸免常穿五彩旗,
蕃薯過飩不餓死,無布摭身最可悲,一補再補變彩旗,補久布身變冬衣,
配給布料代纖維,FIBRE是布名字,未洗新衣就破去,褲底一裂無稀奇,
農民布袋做農衣,防寒擋雨兩相宜,如此耕農的裝備,戰時田庄常看見,
鳳梨纖維較粗絲,亞麻織布雖較硬,手織布料流行起,涼爽土織渡戰時。
由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轉載 (三叔公編寫)
下次訪問東.西寮里耆老們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