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話題:民俗:台灣信仰三教混合(孔孟大道統一世界)
儒、道、佛三教中,因道教在民間信仰的影響較大,導致三教混合,其在台灣的
如道教多又仿玉皇上帝擬為釋迦,或以太乙救苦天尊、雷聲普化天尊擬為文珠、情形,三教混合最顯著的現象為,神佛的混淆。普賢,又將觀音菩薩稱為,觀音同一祭神的多種名稱亦出自三教混合的結果。
例如:關羽佛教稱為,文衡聖帝,道教稱之翊漢天尊,協天大帝或山西夫子,佛教又稱蓋天古佛。媽等皆為佛、道混合者。
他如:呂洞賓儒教稱之孚佑帝君或純陽天子,道教卻稱之妙道天尊或呂仙祖,又佛教另稱之文神佛,既然如此混同,祠廟亦多帶道教的色彩,以致純然的儒教祠廟不多。
屬於純粹的儒教祠廟僅有少數孔子廟、節孝祠、文昌祠、家廟及祀文昌帝的書院或關帝廟而已,其祀五文昌者,因已道教化不能視做文廟,再如佛教亦不准供拜葷肉,在台灣祀佛,齊堂及施主廟中,後者卻不拒一般人 供祭葷肉,雖被解釋此為以供奉佛祖部下的神軍神兵,然則亦不外乎三教混合的結果。
台灣的寺廟計有:廟、祠、宮、寺、壇、岩、院、庵、殿、洞、山、廳、亭、閣、社、園、厝、樓、寮、館等多種名稱,除了少數之外,均無從分區其屬教別,又有太子爺廟、王爺廟等雜教的寺廟。(以上資料取之於台灣民俗)。
台灣人的信仰方式
台灣社會以道教為中心,三教混合的諸神為敬拜對象,除基督教信徒以外,對諸神信仰,都抱差不多的觀念。
台灣寺廟的祭神因儒、道、佛、三教並馳,為數甚多,通常在一座寺廟內就有好幾尊的神像,令人難於分辨,原來據民間信仰,以為神界組織實與人間組織相同,因此祭神有主神、屬神、客神的分別。
主神:包括統一神、一般神、地方神、雜神或行政神、司法神、職業神。
主神:包括統一神、一般神、地方神、雜神或行政神、司法神、職業神。
屬神:包括配偶神(神之妻妾)、配祀神(神之部下)、挾祀神(神之婢妃)、隸祀神(神之工僕)、分身神(神之代理。
客神有:同祀(友神或幕僚神)、寄祀(來賓格的神)等。
又祭神區別為:天神、地祇、人鬼。
天神有:被視為神中之至尊的玉皇上帝,以及日月星辰,風伯、雨師、司中、司命、司民、司神,五顯大帝,三官大帝。
地祇即是:土地、社稜、五祀、五岳、百物之神。
人鬼即指:先王、功臣、先公、先祖、及其他歷史人物等。
且同一神也有不同的俗稱謚號,如:玉皇大帝稱天公、天公祖、天帝、昊天上帝、元始天尊、王爺稱千歲爺、代天巡狩等,足見其複雜不易分清。
祀拜類別:
祀拜類別:
祀拜係敬神崇神的表示。
所謂敬神,即敬天尊祖,崇德報功。
求神在個人方面,即祈求消災,降福、富貴長命,團體方面,即祈禱風調雨順,合境平安。
以下略逑各種情形敬神:可分,表敬、謝恩、謝罪。
避崇幾種表敬:是對神佛崇敬之意,係一般最普遍的拜神方式,供奉清茶.水果.糕餅.上香點燭。
謝恩:是於祈願後病癒或達成目的,為報謝神恩祭祀者,供物通例要比當初祈願時增加幾倍,這種謝恩的祭祀為數最多,老人壽辰及年青人結婚均有謝神。
為求病癒祭煞的「豎符」,為改運的「補運」,寺廟落成時的「安龍謝」。
謝罪:是於罹病或要悔改前非時的祭拜。罹病則請道士「祭送」,此外尚有命相上「帶流蝦」的 婦女祈求安產的所謂「送流蝦」「安胎」,因「動土」衝犯罹病祭煞的「祭土煞」,旱魃時的「乞雨」等多項。
避崇:是卞建房建墓時,預先請日師,地理師擇定日時方向,以避免神的作崇之謂。
做醮:至於集體的祭祀,如神明誕辰的慶祝祭典,七月普度,祈福祈平安的做醮等,規模都很大。
中做醮者,或稱建醮,醮者大祭之謂,有二日醮,三日醮,甚至有達幾星期者。
年例的,有一年、二年一次,及至十年一次者,臨時的,有寺廟竣工時,為神像佛像開眼所舉行的開光醮,求合境平安的平安醮(或稱起安醮),解火厄的火醮,解水厄的水醮、解瘟 的瘟醮等幾種,均道士祭拜。
祭祀禮儀︰方 式大致,神前排列牲饌祭品,點然神桌蠟燭,神前獻茶三柸,焚香迎神,敬酌第一次酒,擲筶以問神明之降臨,神明已降酌第二次酒,有祈禱於神明者,擲筶以問神 明之諾否,雙手捧持金紙與爆竹拜拱神明察看,焚燒金紙然放爆竹,進第三次酒,擲筶問神明已否餐畢,既畢持酒潑酒金紙火爐。
擲筶︰ 筶有一對,擲於地,一陽一陰為聖筶,俗稱︰卜有筶>係神明許諾的表示。
兩陽為;笑筶;無可無不可,是摸不清的冷笑。
兩陰為怒筶表示神明的怒斥,凶多吉少。
後兩者俗稱卜無筶,則繼續要擲到,卜有筶為止。
求籤詩︰祭祀的習俗,尚有求;求籤詩者,以卜吉凶,又有藥籤者,筶上印有藥方,昔時鄉間患病者多求此藥筶。
敬神即敬天,尊祖、崇德、報功,求神即祈禱消災降福,富貴長命。
祭祀的對象,可歸納於: 有功於民者,成仁取義者,民族的象徵者,慎終道遠而崇拜的祖先,社祀之傳統而信奉者,由於原始的心理信奉的雜神等約有一百多種。
台灣人堅厚不服輸的個性,在這些各式各樣的競藝競技之下,不但勾勒出台灣民間豐厚的生命力,也造就了令人驚豔的地方特色與產業文化。
廟宇,是宗教信仰的所在,是聚落發展的中心,也是民俗文化的發源地。它呈現的不只是在地的歷史沿革,不只是裝飾藝術的極致表現,更包括了人民對這塊土地的熱情與活力。
孔孟大道統一世界台灣人堅厚不服輸的個性,在這些各式各樣的競藝競技之下,不但勾勒出台灣民間豐厚的生命力,也造就了令人驚豔的地方特色與產業文化。
廟宇,是宗教信仰的所在,是聚落發展的中心,也是民俗文化的發源地。它呈現的不只是在地的歷史沿革,不只是裝飾藝術的極致表現,更包括了人民對這塊土地的熱情與活力。
標準 YouTube 授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