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溪湖鎮史記:(71):民俗.信仰:在溪湖訂根造夢第一話

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71):民俗.信仰:在溪湖訂根造夢第一話

楊照陽老師

 楊照陽老師是一位具有台灣歷史觀念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民俗採集家,他從長輩口中記錄台灣的歷史,也忠實的尋找與記錄台灣失落的民俗文化,用台灣的語言創作文學與記錄,陳延煇教授讚揚他是「伊能嘉矩」台語的化身。

在溪湖訂根造夢 91.12.1.a77-1 *楊照陽 

第一話:揹著唐山祖先的公媽龕到阿狂厝

  在1920年前後,唐山那邊姓楊的族親,探聽到臺灣的經濟發達,
跟唐山的經濟生活狀況比較起來,就好像是天堂和地獄的差別。他們
就想出一個鬼計出來,就是顧意在每年農作物收成的季節,就幾十個
人揹著祖先的公媽龕,從唐山來到溪湖的阿公厝。
  就開始敲鑼打鼓來繞街遊行,說是有拜祖先公媽牌的人,不但不
是忘恩負義背祖的人,而且可以得到祖先的庇蔭,就會一輩子大富大
貴。但是,要拜祖的親族,要先準備一個大紅包,來表示對祖先的孝
順敬意。
 就這樣每年都有拜祖的儀式,經過了幾十年,在期間因為風調雨
   順,所以阿公厝的族親,也不太計較,祇要對方開口要多少錢的紅包,
眾人都會咬著齒根拿給他們,反正錢是身外物,祇要打拚做工作,就
可以賺更多的錢回來。
   後來外來人口急劇增加,臺灣經濟急速萎縮,米糧和五穀都被官
方搜括殆盡,人民的生活都很困苦。後來有一年,所有的農作物,被
感染病蟲害,收成更差,所有的稻穗粒,都成了黑礁的稻米粒,大家
都對往後會渡日如年,而面有菜色。
  但是,那群貪吃懶做的過路親族.又照往年的例子,揹著歷代祖
先的公媽牌,來放在阿公厝的大埕(廣場),同樣要讓眾人來拜祖,
然後坐收大紅包。
  阿公厝的族親,就派出頭人和族長去和他們討論,看是不是拜禮
(金)少一點,因為往後的日子還很長,不要像往年包那麼多的紅包
禮金,看看是不是能通融一下?
  那群「吃屎不知芳臭」的族親,他們就像戴著親族面具的土匪,
每年來阿公厝「斬稻仔尾」回去。最後還是搖頭,很得意的說:
「別種錢可以省著花,拜祖先、追認祖先的錢,不可以打折充數。」
  後來,幾千個族人,所派出的代表,經過3 天3夜的討論,才做
出一個決論,就是從今年開始,不要再進行拜祖的儀式,以後要自己
佃公媽來自己拜,跟唐山祖「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裁。」不再繼續
當冤大頭。
  那群死賴皮的親堂仔(族),同樣連續3、5年都揹公媽牌過來,
但是僅能夠白吃白住一個多月,沒有辦法拿到金錢,他們才發覺「火
燒孤寮,全然無望。」而且滿面無光,自己捲鋪蓋走路,從此不再玩
拜祖先的把戲。
  後來他們發覺這種把戲不再靈光,就改變方法。譬如介紹別人來
依親,賺取介紹費,以及推銷古物、古字畫,祇要是可以換得到金錢,
甚麼辦法、甚麼事情都會去做。
(第一話)結束。請期待(第二話)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