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65):民俗信仰:紙錢
紙錢(取材自網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金紙
中國人相信,冥幣可使用於地府,故焚燒冥幣,可幫助祖先的經濟來源。另有人相信,通過冥幣能夠買通地獄中的鬼卒,而免於較重的刑罰,而已故親屬的家人往往會在春節、中元節、重陽節、清明掃墓節等節日,也會焚燒冥幣給「陰間」的親屬。
銀紙
目錄
[隱藏]
|
這些說法,都被認為是鄉野傳說,不太可信。據唐代封演著《封氏聞見記》記載,古代埋圭、壁、幣、帛祭祀鬼神,漢代埋寶錢陪葬;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1]。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有學者認為,佛教的傳入,燒錢也隨之盛行。故可知燒紙錢由來,應該是受到印度或中亞習俗的影響。印度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紙錢本身,則出自中國本土。
傳統的紙錢,一般是黃白色紙,上面黏著金色或銀色的箔片。黏金箔的稱為「金紙」,是燒給神明或作為祈福之用。黏銀箔的稱為「銀紙」,是燒給祖先或者鬼魂,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2]。
華中、華北也有把紙錢剪裁成銅錢、銀錠狀的。清代用的紙錢大如杯口,黃色紙錢印有「泉台上寶」字樣,白色紙錢印有「冥游亞寶」字樣[2]。
在台灣南北,紙錢款式大同小異,但花色、名目卻不太相同,如流行於北台灣的「刈金」,南台灣則不流行,以「四方金」替代之。
也有一種紙錢,上面繪著僕役、美女、車馬、生活器物等。此種冥鈔並非一般貨幣形式,而代表實物本身,如台灣流行的紙錢「更衣」、「甲馬」等。
「更衣」或稱「經衣」,是一張繪有衣服、褲子等生活器物的紙錢,用來燒給亡靈。「甲馬」則是用來燒給天兵天將的,是一張繪有盔甲、馬匹、隨從的紙錢。
古代墓祭還用彩色紙剪成長縷,懸掛墓上稱為掛錢[2],繼承古俗,現代也有不是用燒的紙錢,如掃墓時用以壓在墳墓上,代表修繕之意的墓紙。一般來說,墓紙有兩種款式,一種是彩色的,稱為「五色紙」,是泉州風格。另一種則是純黃色,是漳州人所慣用的。
現代紙錢
現代紙錢通常印刷成現代鈔票的模樣,以神像取代新台幣的孫文像,港幣的匯豐銀行獅子像,或人民幣的毛澤東像。現代紙錢常見的肖像如玉皇大帝、閻王、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東嶽大帝、八仙、三官大帝、土地神、財神,甚至一些已故的名人,例如愛因斯坦、甘迺迪或瑪麗蓮夢露等等。
現代紙錢後面往往會畫上地府圖片,且其面額通常很大,由幾千元至以至數億不等。常常有人打趣說,陰間一定出現超級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其中,面額一萬、設計仿照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所發行美元鈔票的紙錢最為普遍和為人熟悉,其號碼一律為JO23456。
[編輯] 台灣新潮流:「發財金」
台灣在一些自詡為「命理老師」、「學者」的人,在電視、報章雜誌上口若懸河地推廣之下,最近台灣開始流行一些他們自產自銷的,介於「傳統紙錢」與「現代紙錢」之間的新式紙錢。這些新式紙錢多為五彩,上面繪有「財神」、「土地神」或者「符咒」等等,也寫著吉祥話、禱詞,其名稱為「發財金」、「財庫金」或「補運金」等等,被指稱為比傳統的紙錢,更能為神明所接受,也較可以有效祈福,可以讓財運更加旺盛、生意更加興隆。但這些新式紙錢比傳統紙錢昂貴不少,令人不禁懷疑這些所謂的「命理老師」、「學者」的用心。
這種紙錢在此般大肆渲染之下,許多商家、民眾都紛紛搶購,而各紙錢工廠、商店,也開始紛紛印製自製款式的「發財金」、「財庫金」等。
(完)
參考影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