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趣味語(3)


網路圖

台語用字多數是借音字,久居台灣朋友可能猜也能猜的出,如何發音及其含意。用字表達台語真難,尤其是如我笨才,昐望網友共同來研究趣味的台灣話,及其妙趣.獨特價值!

腔調(彰化縣為為例)
大約,分有泉州、漳州兩種口音。

泉州腔調
泉州口腔較重音,所謂海口音,多數在彰化縣沿海一帶所謂海口人的口音,海口音亦有差異,尤其是鹿港腔最有強烈的特式。
鹿港人到處,一開口就知是廘港人。
一般泉州系,如鹿港發音是切尾音發聲。
鹿港人則,尾音牽長,說鹿港N,尾音牽長發音特式以外,人.物名稱也有不同之處,如囝仔鹿港人稱干仔,袋仔稱銅櫃仔等。
漳州腔調﹕
漳州口腔輕聲音,稱謂內面腔,多數集居於員林、埔心、永靖一帶居民的口腔。
其音調,舉例如下﹕員林發音為灣林永靖發音煙靖田尾發音為田馬、等。
話尾加一音,也是內面腔特式。
如例“請你吃拔仔喂“、過來這邊喂等。
海口腔與內面腔,同一句話發出音調,很有趣的比較如下。
例如一句“要去街尾買馬尾
海口腔音:
說:襪去雞尾買馬尾。
內面腔音:
說:嘜氣圭馬馬馬馬。

據知澎湖也有很趣味的台語。
男人說查驃,女人說查母,黑說腰,褲說寇等。

參考資料
泉漳械鬥或稱漳泉械鬥是發生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的台灣(台灣清治時期),祖籍福建的兩大閩南語族群泉州人與漳州人)間的武裝衝突。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故漳州話被稱為內埔腔亦稱內面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故泉州話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1]」的說法,僅在臺灣中部地區符合此一分布[2]
清代官員李逢時(生卒:1829-1876,字泰階,噶瑪蘭廳人)於1860年代,特作七言古詩

〈漳泉械鬥歌〉,表達對台灣歷來許久漳泉火拚現象的感慨。
〈漳泉械鬥歌〉詩云:「漳人不服泉州驢,泉人不服漳州豬。終日紛紛列械鬥,田園廬舍相侵漁。臺灣自昔稱樂土,漳人泉人久安處。邇來強悍風氣殊,更望何人固吾圉。甯長敬,林國芳,挾富挾貴無王章。艋川搖動鯨鯢竄,蟲沙猿鶴罹奇殃。我聞干豆有古寺,土人於此驗災異。今年鐵樹又開花,械鬥從中有天意。天意冥冥不可解,紅羊換劫總堪駭。殺人如草死如眠,骷髏屯積血飄灑。君不見,漳人泉人鷸蚌持,粵人竟得漁人利,漳人是豬泉亦豬。又不見,長敬國芳號令行,漳泉各受二人制,泉人是驢漳亦驢。」
            2001/10/2
                    溪湖三叔公

下回:上傳紅葉當艷2008年九洲賞楓紀錄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