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吟叔公故事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吟叔公故事


吟叔公廟仔湳底里

陳慶隆:
湳底現在是這樣啦,有一個吟叔公啦,那也算是廟仔。
主持人:
在哪一帶,在庄頭、庄內、庄尾?
眾耆老:
在路那裡啦。
主持人:
主委你說那個叫什麼,那一處的神?
陳慶隆:
那以前也是一位醫生啦,來到這裡後過世,就把他埋在那裡。
主持人:
那叫做………
陳慶隆:
吟叔公。
主持人:
外地來的,那這樣也拜很久囉,吟叔公是不是拜很久了?什麼時候不知道?
陳慶隆:
那算醫生啦,以前他那個墓那一帶有草,那人要是有怎樣哦,就去拜拜,草吃下去就好了。
主持人:
草就是拿去做藥草,那到底多久不知道就對了,
陳慶隆:

  那很久囉,我不知道。


陳姓做了一件善擧
就這樣感恩,他在此行醫濟世多年功德,溪湖崙仔腳人誠實淳樸,“陳姓“做了一件善擧,不將吟叔公送去有應公廟仔合祀,將一異鄉人單獨奉祀小廟,安其靈位,長享香煙。
吟叔公也可能感恩大家,將仁術.仁心化入附近草類繼續庇佑大家平安!
此溫馨故事,將永傳杏林美談。


參考資料:
為什麼用「杏林」來代稱醫學界?
/心語
【明慧學校】 無論是中醫或西醫,「杏林」一詞已經成為「醫學界」的代名詞了。許多醫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有的名醫家中都掛有杏林春暖、杏林高手、享譽杏林等匾額,這是稱頌醫生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意思。

那麼,為甚麼用「杏林」來代稱醫學界呢?
根據《太平廣記卷十二董奉》上記載,「杏林」一詞的來源,是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
董奉是東漢末至三國時的東吳名醫,醫道高明,有妙手回春之術,並以高尚的醫德修養聞名於世。董奉與華佗、張仲景同負盛名,被譽為「建安三神醫」。

董奉後來到豫章廬山隱居。他住在山裡不種田,每天為人治病,分文不取。重病的人被他治好,董奉就讓患者種植五棵杏樹,治好病況輕的,就種植一棵。這樣經過了幾年,已經有十萬多棵,成了一片茂盛的杏樹林。他讓山中的鳥獸都在杏林 中嬉戲,樹下雜草不生,就像是故意把草鋤光一樣。

當杏子成熟後,董奉用草在杏林裡蓋了一間倉房,還告訴人們︰「想買杏子的 人,不用告訴董奉,只要把一罐穀糧放進倉房,就可以自己取走一罐杏子。」曾經有人放進倉房的糧食少,卻拿走很多杏子,這時杏林裡突然有一群老虎吼叫著追出 來,那人非常害怕,急忙提著杏子逃跑,卻在路旁翻倒了。回家一量杏子,剩下的杏子正好和送去的穀糧一樣多。

如果有人來偷杏子,老虎會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裡把他咬死。死者的家人知道是因為偷了杏子,就把杏子送還給董奉,並磕頭認錯,董奉會讓死者再復活。

董奉每年賣杏得來的穀糧,全都用來救濟貧窮人家,及提供給旅行在外缺少路費的人,一年能發出去兩萬多斛穀糧。相傳董奉在人間三百多年才仙去,他的容貌仍然像三十歲的人。

董奉有精湛的醫術卻不重名利,為人樂善好施,他崇高的醫德被人們敬仰、傳頌,成為千古佳話。因此,「杏林」也就成為醫學界的代稱了。

杏林三聖故事影片

張仲景、華佗、董奉,並稱為「建安三神醫」,但正史上卻未見史家為仲景立傳。此為國醫張步桃、董延齡等,深深為其抱憾。但雖有此憾,仍不減醫聖張仲景為後世中醫奠定之偉大基礎。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