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橋下一道青光


溪湖史記第十單元:見聞歷史:橋下一道青光

一道青光浮搖在橋下!!
1950年代溪湖境內大小河流、沼澤都未受污染,魚蝦成群水中遊,到處都可釣到魚,垂釣是忙碌工作之餘暇,可陶冶精神,放鬆身心之絕佳戶外活動。

那年代下班後就騎腳踏車到附近河川、沼澤垂釣成習,大自然釣場有頂寮湳堀,此處有四、五沼澤野堀互相通流,南邊有一排水溝闊約二丈,向西流到大突尾、新庄仔埔、埔鹽水尾,溝兩岸大部分都是密茂竹欉相當涼爽,竹模間有數處可適合垂釣場地,湳堀與此排水溝都是我常選的釣場。

另一處是舊濁水溪溪湖橋腳西邊溪堀,及外四塊厝排水溝水門下通入溪一帶下遊,以上不描述不可的最懷念古早清淨河川的情況。

網籠魚

下班後主要垂釣目標是鯽仔魚,到黃昏七點左右可釣到一斤餘,七點以後日落時刻是土殺、鰻、鯰魚等無麟魚出遊覓食時間,本來二支釣竿再加一支,魚鈎換土殺鈎,釣竿尾加掛小鈴,魚餌改用「土蚓蛇」全部作業就緒後看看天星,點一支煙靜靜等鈴聲響。

此時隱約聽到嚓嚓聲音,向西看約三十公尺前方一座橋,橋下一道青光浮搖閃爍,慢慢向前來並發出嚓嚓聲,天空無月,微弱星光,溪埔四周無人,昏暗中傳來暗公鳥喀喀聲,欲收拾釣具也來不及,壓制急劇跳動的心臟,自覺要冷靜應付事態變化,等幾分鐘,宛若過一年之久。

終於看到,浮搖閃爍燈光已到對岸,詳細看是一個人帶充電式燈光坐在汽車內胎上木桶內,是放暗釣的人,嚓嚓聲是用手推進桶舟聲音,看是人不是什麼鬼魅,互相打招呼笑笑收場。虛驚一場, 無驚無驚!!


附註︰
放暗釣是黃昏時將能進不能出的竹製鰻筒,放入河底引誘鰻魚入筒捕鰻法,通常是黃昏放釣,翌晨收竹筒內鰻魚。
鰻 魚也叫白鱔,屬魚綱鰻鱺科,有河鰻與海鰻之分,河鰻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淡水中,海鰻則終生生活在海洋中,體型也較河鰻大得多。鰻魚游泳速度極快,降河而下時 都集結成群而行,平時生活都是各自分散。鰻魚無鱗,渾身分泌著一層厚厚的黏液,黏滑異常。生活於渾水中的鰻魚體色青灰,生活於清水中的級魚體色青黃,肚皮 白色。

鰻魚的習性:
淡水中的鰻魚,喜歡在夜間和雨天游泳覓食,白天膽小怕光,常棲息於深水的土塘中和陰暗處。鰻魚口腔邊有細齒,食性基本以功物性食料為主,如蚯蚓、各種動物的內臟、水生昆蟲及一些底棲小動物等。它們對腥臭味具有敏感性。
鰻魚屬於周緣性淡水魚,對海水的適應能力極強,亦可生活在淡水。平時棲息於河川、湖泊、池、沼或河口,白天躲在石岸或者土洞裡,晚上出來覓食,屬於夜行性魚類。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5zk732.html

鰻魚的習性:
淡水中的鰻魚,喜歡在夜間和雨天游泳覓食,白天膽小怕光,常棲息於深水的土塘中和陰暗處。鰻魚口腔邊有細齒,食性基本以功物性食料為主,如蚯蚓、各種動物的內臟、水生昆蟲及一些底棲小動物等。它們對腥臭味具有敏感性。

鰻魚屬於周緣性淡水魚,對海水的適應能力極強,亦可生活在淡水。平時棲息於河川、湖泊、池、沼或河口,白天躲在石岸或者土洞裡,晚上出來覓食,屬於夜行性魚類。


鰻魚


釣魚奇談
釣魚不用釣桿,而有撈不盡的收獲!騙人,是天方夜談麼?信不信由你,看下面影片!

是天掉下來的麼?不是,是地下湧上來的!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