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史記:第七單元:舊農業時代(1):(1)囝仔的職業
傳統農業時代
傳統農業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採用人力、畜力、 手工工具 、鐵器等為主的手工勞動方式,靠世代積累下來的傳統經驗發展,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居主導地位的農業。 是採用歷史上沿襲下來的耕作方法和農業技術的農業。 傳統農業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徵,在當今時代依然發揮重要作用。
農家父母順應大自然環境將子女帶大,兒童在大自然環境及遊戲中獲得處世道理,啟發創造力,養成,勤勞、學識、合群、自強觀念。
日治時代台灣人受教育限制,因此多數囝仔都繼承父業,農家繼續從農,商家繼父業經商。但該時代農家,除富裕地主以外,多數是佃農,收穫後,繳納地主就剩下不多米糧維持生活。
尤其是該時代,封建思想以多子多福關念下,多數農家子女成群,生活貧窮,為減少頭嘴及考慮子女前途,將子女以師仔工名義,安置有技藝處,學習技藝,(師仔工無薪,需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想一藝在身不怕無飯吃,事不知,現今牛耳商界的大財閥,都隱藏在此環境中生長的,他們在此境吃盡苦頭,強忍學習,體會世間冷暖,不靠高學歷,發揮潛在才能以,英雄不怕出身低,摔開高學歷主義,經營之神王永慶,航運之王張榮發都是隱藏在此環境,生長的代表傑出人才。
舊農業時代職業,因行業尚未多元化,多數行業都是世襲制,父從農子繼農業,家經商子接繼商業,如杲一家從事兩行業,兄弟各憑其長分開經營沿襲下去,或合作經謍。
舉例:
家歷代從事製粉.製麵業及田主身分收租為業,其中長子自小就從事製粉.製麵業,承繼祖傳手工製麵技藝,頗有成就,後代子孫就世襲其業沿續下去,並以承繼祖傳行業為榮。
次子自幼就跟名師學文,讀書有成,從事溪湖區庄長等公職,其子女也多數受其陶冶從事文職鎭長,醫師,老師等職業。
明治三十八年手寫履歷書(蔣敏全先生提拱)
現代科技.通信發達,高等教育普遍,行業多元化時代,年青人各有理想.見解因此世襲制度漸漸被淘汰,已不可能存在。
但有利必有敝,高學歷者都希望,從事白領階級職業,不願意勞動.流汗行業,因此造成,職業分佈情況不平衡,白領階級職業人員過剩,願意月入3萬.4萬,而屈就現職,勞動.流汗行業者缺乏嚴重,如建築土水工日薪三千元,月入約8萬.9萬也很難找到人,因此重勞動工作就依賴外勞,致使台灣失業人口(台灣失業率2016年3月為3.89%之高)。
育子警世詞
現代父母驚拚輸,盼兒望女龍鳳求,
教子方式已變樣,只求升學補不休,
父母拚得血汗流,不甘呼子舉掃手,
子欲什麼都應求,養成只樂苦難受,
未嗜苦味青少年,歡樂享受不輸人,
艱苦飯碗不願捧,只求白領較輕鬆,
田野工作靠老人,粗重聘用外國工,
老輩去逝變孤帆,依靠父母難再望,
自謀生計無半項,奢侈習慣不願放,
為生被誘黑暗巷,社會激增犯罪人,
亙信社會已難再,放火欺詐樣樣來,
見義勇為正義派,人間多疑惹身災,
勤儉守法變憨呆,奸巧歹徒得橫財,
正邪難分亂世界,古道良俗被貽害。
學藝三年四個月出師謝森山故事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