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10)路漢腳小廟百姓公


溪湖史記第三單元黑白想黑白講(10)路漢腳小廟百姓公 



少年若無一擺戇,路邊哪有百姓公

英雄公:
關於英雄公,在小時候,我們有聽過長輩說,大概在清朝那時候過來的樣子,那時候過來聽說是從鹿港那邊下船過來,英雄公在大陸,拳頭很厲害,那時從鹿港過來,要教我們武術,就是從鹿港那邊打聽來的,打聽那些人較有錢或者有興趣學武? 就一路問到溪湖來。

那時溪湖稱湖仔內,我們姓楊這裏稱湖仔內,他從鹿港買一頭赤牛騎來的,因為是從大陸來的,所以講話那個腔調不一樣,結果他要教我們拳術,那我們這邊的人都聽不懂,但都很有興趣學拳術,以前的人如果學會一手拳術,人家就會說他可以爬上天上去了,表示很厲害,以前我們這邊有人學,但學沒有很多,那時的人很兇,為了一句話聽不懂,湖仔內的人就用打的,就把人打死了,有很多人功夫都很好。

這邊很多人都打不贏,可是猛虎不敵猴群,他從赤牛上跳下來,這條路大概有一尺寬而已,一條田岸路,有人在出入走動這樣,那車是不能通行的,那時就從赤牛身上 跳下來,然後拳頭就往赤牛身上打過去,結果牛就跌下田岸了,大家把他圍毆的眼睛都睜不開,後來看到有一個涵洞,就往那裡鑽進去,大家也拿了長棍等器具一直 往洞裏面打,打到他都出不來了,裡面都沒有水,之後也沒有死,到了晚上就逃了出去。

英雄公後面也就是湖西國小後面這一片,都是長滿了菅茅草的旱地,沒有種稻子,整片都是,我們以前都會升柴火,都會到這裏檢菅葉,有個女人來撿菅葉的時候看到 了他,英雄公就跟這位婦人說,請不要說出去,因為他全身都是血,女人看了之後,會怕,然後就說出去了,叫她別說,她還去說,講下去之後,就又被打,最後就 打死了。

打死以後,大家就給祂拜!之後,聽說很興旺。這邊的人,大家攏給祂祭拜、發落、計畫,給祂拜拜,很早就很興盛了。連發落,就是籌備的意思,大約有二十幾年了。重建好幾次了。
我跟你說,這個英雄公,這一、二年都我們在發落,撿錢要來花這些錢,很靈驗,像北勢尾、大突頭等各處都有人會來這邊添油香。對, 發落之後,做戲做好幾個月。
從我所知道的,英雄公頭一次戲是誰做的,你知道嗎?我們北勢尾的一個臭欽他們庄中央那裏,有人生病很嚴重,來這裡許願,如果讓他好,就會來幫他做戲,那時要做戲還找不到地,這裏還是老言他們的豬稠,之後才搭在我們田中央過去社區牌子旁邊,布袋棚就搭在那邊做,然後我就看說奇怪, 怎麼會有人在那邊做戲,我就很奇怪是誰在那裏做戲?幾次了。(楊堯麟口述)就過去看,他做的這是第一場。大約有二十年以上的時間哦。(楊堯麟先生口述)

這至少有一百八十年以上了。最早之前,簡單是用個菅草圍著。也有竹管,風雨和時間久了,就腐朽掉。重建差不多有二十年左右了。之前還有在廁所那邊,那時候有 建一間小小間的。
以前有用菅草圍著,然後又改成竹子,然後再遷移到溝仔邊去,溝仔邊有一棵榕樹,後來倒了結果把廟壓倒,才遷到這邊來,遷好。
唐山客 路漢腳
「紅柿若出頭,羅漢腳目屎流。」即句流傳佇民間的俗語,形容當初移民到台灣的唐山客,佇台灣無某無猴,若寒天一到,變成「有路無厝」,就無知如何過冬,
充分表達出移民的心酸。

1662 年施琅攻打台灣了後,康熙皇帝頒下了「移民三禁」,最主要是禁止帶家眷來台,所以來台灣的移民絕大多數攏是獨身仔,有的好運參平埔族的女子結婚,有的煞揣 ()無牽手,無家後,無田園,無頭路,最後只好淪為游民,迄()陣的台灣人稱呼即種人叫「羅漢腳」。
「羅漢腳」往往滯()無定所,天氣好的時,凊采 佇路邊、簷前跤倒咧睏,但是紅柿若出頭,表示立秋來到,天氣開始轉涼,從此日子就歹過了。

有的羅漢腳有穡頭(工作)就做, 來維持日常生活;若無穡頭通做的時,為著卜生活只好淪落變「乞食」,所以民間有「乞食伴羅漢」即句俗語。
羅漢腳仔佇庄跤(鄉下)的生活,若像「水流破布」,愈沖愈破。所以有的羅漢腳,只好流落街頭討趁,變成都市的「游民」,漸漸形成一種社會力,威脅著社會的安寧。
清朝台灣有兩大民變事件,朱一貴事件 (1721),林爽文事件(1786),主要的成員攏是「羅漢腳」,羅漢腳仔變成互人利用的工具,甚至生命白白來送死,真是使人同情。

「少年若無一擺戇,路邊哪有有應公」,即句民間的俗語是咧表示,唐山的一寡「戇少年」,當初並無三思而行,就離開原鄉,移民到台灣,一時舉頭無親,煞四界流浪,終其尾喪身在他鄉外里,變成孤魂野鬼的「有應公」受人祭拜。這是希望變成空,慘死在他鄉外邦的一段辛酸的故事。

羅漢腳仔「有路無厝」、「病無藥,死無蓆」、「死後,無人哭」。在生進前,舉目無親,四界流漢,死後更加無人辦後事,屍體暴露佇路邊,所謂「路傍屍」,任由風吹雨沃()。過去的民俗傳統,認為無倚無靠、無後嗣的鬼魂,因為無人祭拜會變成「惡鬼」。所以一寡民間善士,就替遮兮(這些)「路傍屍」收埋,起廟仔,並且定時祭拜,這就是「有應公」廟仔的由來。即款的廟仔,常常出現佇莊跤的角落,或者是田園邊、墓地的附近。
一般無了解的人,往往當做「土地公」廟。 其實台灣早期「祭厲」的風俗,相當的流行,無論佇鬧熱的大都市、亦是偏僻的田莊,攏設有「有應公」的廟仔。「有應公」又稱「大眾爺」、「大將爺」、「萬善爺」等稱呼。

「羅漢腳」是清朝台灣社會的一種特殊的角色;「有應公」卻是清朝台灣民間信仰中的一種特殊的神明。演變到尾仔,台灣有了「搶孤」的民俗,用即款的活動來祭拜、布施俗稱「好兄弟」的孤魂野鬼,這是一種「有求必應」的功利活動,嘛是一種「人道關懷」的普渡活動。(取材自網路) 

下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