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32-2-2)民俗藝陣續篇:南北管



戲曲.民藝:民俗藝陴(下)
阿媽厝︰振興社,南、北管
獅陣和南、北管,差不多有五、六十年了,差不多我十幾歲,師傅是路上場仔,他現在也不在了,地點不確定,大部分在三塊厝仔和公埕練。阿媽厝沒有獅頭,沒有在武獅,只有武館,晚上在練拳頭。
館名振興社︰有宋江陣時有獅陣,全陣出場時有一百零八人,差不多是日本時代末期,還沒有戰爭的時候就有了。宋江陣也是有畫臉的,現在少年仔也有在練。
南、 北管光復後才開始學,我還是小孩子時,我很喜歡樂器,有一些長老就說,這樣請一位先生來教,差不多民國四十一年請湳底一位陳庭先生來教南管,教了一段時 間,我們在學的速度很快,他的功夫還教不到一館,就被我們學光了,起初我們有十六個人在學,因為功夫被我們學光了,所以才又請北管的老師來教,請一位田尾 溪仔頂林文串來教北管。
我是學南館、北館,一些「外江」南管是民國四十年,北管差不多是四十一年,北管也是學一館,先生就教完了,所以有請一些「外江」的先生來教。
「外江」是請鹿港人楊目仔先生來教,「外江」正名是京戲,是京戲的系統,館名是耕樂社,樂手現在還有八名
阿媽厝是耕樂天布袋戲,是耕樂社分出去,現在已經無布袋戲,耕樂社也休三十幾年沒有演了,最近四、五年前要選里長時,才又開始登記,各庄頭開始登記,阿媽厝是想說以前原本的這群人再來運作看看,所以就去登記,有人在娶新娘,我們就會去。(陳石港口述)
西勢厝︰車鼓陣、獅陣、南管
獅陣振興館,武館就是獅陣,那是打拳頭,車鼓陣的老師是,從埔鹽請來的,叫劉八仙仔,車鼓陣老師叫蔡首。
汴頭也是,西勢厝迎熱鬧,汴頭會來幫忙;汴頭迎熱鬧,西勢厝也會幫忙,同館號都會照顧同館號。汴頭、阿公厝都是,田中央那裡有的是振興館,振興館的師父是埤頭路口厝人,蔡奪。
下記附錄︰(取材自網路)
北管
北管相傳為15世紀傳入福建後,盛行於漳州地區,取代了本有的北管地區音樂。到了台灣。17世紀之後,由福建及廣東等地傳入台灣的非閩南或客家系統音樂聲腔及戲曲,都被歸入北管的範圍;相對詞為南方音樂的「南管」。
17-19世紀,北管音樂或借重音樂伴奏借重衍生的人聲戲曲台灣大為流行。並延伸出「四平」和「亂彈」兩種劇種,不過,因為前者接近失傳,因此20世紀後之北管戲,於台灣皆稱為亂彈戲。不只此,北管還大大影響台灣本有的歌仔戲與布袋戲地方戲劇。
老梆子腔、皮黃腔、吹撥腔之北管戲雖於20世紀中期後不復流行,不過21世紀的台灣仍會在迎春、迎神、廟會、新居落成、婚禮、壽慶、甚至喪禮時聽到嗩吶、椰胡、鑼、鼓北管樂器吹奏的八音、醉扶登樓、醉八仙、遊將令等北管曲牌。
在明清兩代,中國各地有許多新興的地方聲腔向南傳播,其中,在清代初年經由廣 東、福建傳至台灣的北方語系戲曲,統稱為「北管」,其傳入的時間約在乾隆、嘉慶年 間。
北管的範圍其實包含了兩個劇種:亂彈、四平,但傳統的四平戲已在日據時期消失 ,因此,現今多把「亂彈戲」等同於「北管戲」。
演 出(演奏)北管的團體,有職業的劇團「亂彈班」,及業餘的社區劇場「子弟團 」,在日據時期全台的亂彈班曾多達三十團,北管子弟團曾經多達上千團,如今職業團 只剩「新美園」一個老人劇團,子弟團雖然因為民間廟會、喪祭等需要,仍然有數百團 ,但大多數只能演奏器樂曲而不學演戲,並有職業化的傾向,可以說,北管的戲劇面瀕 臨失傳,而北管的藝術面則日益淺薄。
北管的演出形式可分為下列三種: 1.排場:又稱擺場,只唱奏而無動作的表演,也是子弟團最常見的表演形式。 2.出陣:俗稱陣頭,在神誕廟會遊行中,隨隊伍做流動式的表演。 3.梨園登臺:為完整的戲劇演出,於廟會慶典時在廟前的廣場搭台,粉墨登場。
從戲劇型態上來看,北管戲可以分為三種: 1.扮仙:在任何形式的北管演出之前,都要先演扮仙戲酬神。 2.正戲:即主要的演出戲碼,約有兩百齣左右。 3.小戲:指演員較少,以笑鬧或歌舞表演為主的小規模戲曲,通常在深夜演出。
從 聲腔上來做區分,亂彈戲可以分為「福路」與「西路」兩種:福路戲為亂彈腔系 統(或稱「西秦腔」),主要伴奏胡琴是「提弦」(又稱殼仔弦);西路為皮黃腔系統 ,主要伴奏胡琴是「吊規仔」(近似京胡)。除此之外,北管的聲腔還有附屬於西路的 「吹撥腔」,扮仙戲、武戲中的「崑腔」,以及幼曲、小戲中的「弦索腔」(明清俗曲 )。
北管有四大音樂型態:唱腔、鑼鼓、吹牌、絃譜,其在「戲曲演出」之外,亦有「 獨立演奏」的場合:
北 管戲的唱腔以「板腔體」為主,如福路的【平板】、【緊中慢】等,西路的西皮 、二黃等。北管唱腔中屬於「曲牌體」的有崑曲、幼曲(弦索)等。基本上,北管戲的 唱腔都可以拿來清唱,而在子弟團在排場或出陣中,清唱的曲目也多不出戲曲唱腔的範 圍,僅有幼曲多用於清唱,許多曲目不出現在戲劇演出之中。
絃譜即「北管絲竹樂」,由旋律性樂器如胡琴、笛等演奏,在戲曲演出中,絃譜是 以單曲形式被拿來作為「過場樂」,在子弟團的排場中,絃譜有更完整的演奏,這時, 曲目的安排以套曲為主,可用到搏拊、柷、箏、琵琶等「幼傢俬」。
戲曲「武場」是北管鑼鼓樂的主體部份,另有一些「套曲」是供純演奏用的,如「 蝴蝶雙飛」。半職業的「大鼓陣」是專門演奏吹打樂的樂團,其鑼鼓自成一個系統,叫 作「大班鑼鼓」。
吹 牌即「嗩吶曲牌」,北管嗩吶曲牌在戲曲演出中,可分為「牌子」與「過場譜」 。「牌子」有固定的鑼鼓及曲式規範,配合起兵、交戰等不同的戲劇情況而有特定的專 用曲目;「過場譜」襯托一般戲劇行動反覆演奏,曲目的使用及鑼鼓的添加很自由。現 今北管嗩吶曲牌最常見的演奏場合,是在子弟團的排場或出陣時,俗稱「打牌子」。
北管的樂器,在戲曲後場中分為文場、武場:
文場指的是旋律性的樂器,有「吹樂」類的嗩吶、海笛、簫、笛等,及「弦樂」類 的提弦(又稱殼仔弦、椰胡)、吊規仔、二弦(又稱帕思)、三弦、秦琴、揚琴等。
武場指的是打擊樂器,其中以打鼓佬為領導,打單皮鼓(亦稱噠鼓、總綱)、梆子 (又稱扣仔)、拍板,指揮整個樂團與演唱者的搭配。武場的器樂尚有通鼓、大銅鑼( 子弟鑼)、手鑼(又稱小鑼)、響盞(類似京劇的小鑼)大鈸、小鈸。
南管︰
在台灣民間音樂中,俗稱的南管其實是高甲調,因為高甲戲在台灣普遍稱為南管戲,而真正的南管只有在少部分的館閣中活動,極小眾人口在演奏而已,因此筆者在 未曾接觸過南管以前,在民間音樂,也是以為相思引,四空北仔,慢頭,將水等曲調就是南管,其實真正的南管是幽雅的室內樂,結構嚴謹、精緻。其音樂性豐富, 以曲牌分類,內容深如大海。
南管的記譜只有琵琶譜,洞簫與二弦的旋律是不在譜中,因此有"簫弦法"出現,所謂簫弦法並無定法,卻有些規則可循,主要在熟悉了各滾門與大韻後便能發揮自 如,初學者需要以多聽多練習入門,沒有捷徑。南管的彈撥樂器只提供音樂的速度與音樂骨架,旋律由簫弦完成,其中保留了空間讓簫弦發揮,尤其簫的空間更大, 因為二弦只是助簫之餘韻,因此有南管前輩稱洞簫可謂"南管之魂"。洞簫加潤飾音的方式有些是彈性發揮,有些是有規範原則,要分辨清楚,不然會貽笑絃友,例 如"連枝帶葉"須一氣喝成,有寸聲、貫、摺等等。
有人建議南管記譜方式應該改變成時下熟悉的五線譜或簡譜,筆者認為要注意原來琵琶譜中的標示指法,琵琶指法與簫弦法有一定關係,若譯成現代譜,只譯音階將 會失去簫弦法的原則關係,南管風味會改變。筆者學習過程中曾經以譯譜入門,後來發現沒有琵琶指法無法連貫簫弦法而花時間學習工尺譜。
高甲調
高甲戲沿襲自南管梨園戲,採南唱北打之演出形式,保留唱詞溫婉旋律柔美的南曲唱腔,及舞姿優美細膩的梨園身段,並加入北方之鑼鼓武場打擊樂器,以增添劇情內容張力及聲勢效果,因此高甲戲又名【交加】戲,為名符其實南北交加之戲劇,在台灣興及一時。
高甲曲調雖然有不少曲排採自南管,而簡化之,也有不少曲排名稱一樣,曲調卻有所差異。高甲調曲子不長,與歌仔調一樣有反覆旋律,因此容易記憶。例如:慢頭、相思引、、將水、福馬、雙閨等等。也有與南管同者如:三千兩金、短相思、北調等等。
台灣高甲調雖然源自中國,經過時代的變遷,自成其風格與特色,與目前大陸的高甲調相差甚遠。尤其早期在台灣文人與樂師的合力創作下,諸多台灣創新的劇本與曲詞,增添了高甲戲的豐富內容與文化特色。
在 台灣將高甲稱之為南管戲,算是簡易後的南管,維持南管的音樂 曲牌旋律,配以北管鑼鼓,是劇情更為緊湊熱鬧,因此可謂南北交加戲,其維持南戲的唱詞音樂柔美部分,有時也唱南管大曲,大部分曲調都簡短化,例如四空北取 自四空管的北調曲牌,慢頭也將南管慢頭修改簡化,雖然使用相似曲牌名稱,其音樂旋律卻不盡相同,尤其台灣早期南管戲正流行之時 ,規模大的南管劇團,有聘請南管樂師及鹿港詩人作曲填詞,創作不少台灣特有的高甲曲調與劇本。台灣的高甲戲具有獨特的發展與風味,相去中國甚遠。
高甲調應用於其他傳統戲曲也很多,例如歌仔戲,布袋戲等,高甲調的演奏方式已經加入了椰胡,也多用笛子取代洞簫,在戲曲上比較"熱管",用琵琶的也是少數 了。在高甲戲曲中每首唱曲前都加了一段一樣的前奏,俗稱:士破頭,士ㄚ一X士一士六工 六一士(263523216 132 ),在職業的戲團則只用六一士(6 3 2 )便開始起唱。
舞獅
「舞獅」娛樂性極高,逢年過節,尤是在迎神賽會中,是不可或缺的遊藝,所以舞獅
在早期即很興盛。傳統的獅陣大都由武術館組成,若是一般社團也都要聘請武師來教拳腳功夫,目的是藉以鍛鍊成員的身體。
臺 灣的獅陣大概以新竹為界分北部獅與南部獅;北部獅的嘴巴可以啟閉自如,下軋以竹篢製成,所以又叫「篢仔獅」,表演時採高姿勢舞法主要內容有十八節依序是: 獅獅、獅咬蚤、睡獅、獅翻身、踏八卦、獅過橋、宰獅、救獅、桌頂功夫、桌頂探井、獅切血、咬水果、搶金錢、咬青、獅接體、拜廟、四門到底等項目。
 點擊觀賞影片(1)南管上

下回藝陣篇:街頂拼街尾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