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穀儲存,較為寬裕的人家建有倉庫「粟仔間」;一般人家都是佃農,繳租之後所剩不多,大都以「笳櫥」及「古廩畚」儲存。
「笳櫥」以粗片竹篾編製,正面設有方形缺口,以竹悍為骨架及樹腳,穀類貯藏於,可以與地面隔離以防潮濕。也有在「笳櫥」外表塗泥土,使之更加密閉,台語稱為「土庫」,雲林縣土庫鎮早期亦名「塗庫」地名即由此而來。
稻穀儲存,較為寬裕的人家建有倉庫「粟仔間」;一般人家都是佃農,繳租之後所剩不多,大都以「笳櫥」及「古廩畚」儲存。
「笳櫥」以粗片竹篾編製,正面設有方形缺口,以竹悍為骨架及樹腳,穀類貯藏於,可以與地面隔離以防潮濕。也有在「笳櫥」外表塗泥土,使之更加密閉,台語稱為「土庫」,雲林縣土庫鎮早期亦名「塗庫」地名即由此而來。
「笳櫥」以粗片竹篾編製,正面設有方形缺口,以竹悍為骨架及樹腳,穀類貯藏於,可以與地面隔離以防潮濕。也有在「笳櫥」外表塗泥土,使之更加密閉,台語稱為「土庫」,雲林縣土庫鎮早期亦名「塗庫」地名即由此而來。
稻穀儲存,較為寬裕的人家建有倉庫「粟仔間」;一般人家都是佃農,繳租之後所剩不多,大都以「笳櫥」及「古廩畚」儲存。
「笳櫥」以粗片竹篾編製,正面設有方形缺口,以竹悍為骨架及樹腳,穀類貯藏於,可以與地面隔離以防潮濕。也有在「笳櫥」外表塗泥土,使之更加密閉,台語稱為「土庫」,雲林縣土庫鎮早期亦名「塗庫」地名即由此而來。
「古亭畚」台語音ㄍㄨㄛ
ㄌㄧㄥ ㄅㄣ),以竹篾編製,外表再塗以泥灰,上面加蓋防雨,正面中間有一方氣口,供存取穀類,古亭畚有人以其形如鼓亭,故稱為「鼓亭笨(畚)」,亦有稱為「車輪畚」,這是因它以早期牛車作廢之木板車輪為底坐,故而稱之。
笳櫥
笳櫥
立秋納稼
立秋時節,農家的稻穀都已曬乾儲藏進了「粟仔間」,要把「粟仔」變成可以食用的「米」,還得經過許多器具加工,暫且按下,先來回潮〈春田四詠–穫稻〉所形容之「驕陽似火稼如雲,隨穫耕力最煩」,亦即詩人所云春田的收割與秋田的播種。 「秋田」是第二期稻作,台語稱為「穩登」或「晚登」,一般都在大暑至立秋時段插秧。清詩人陳肇興的〈秋田四詠–播種〉云:「納稼纔完便糞田,農家六月少閒 天,西疇乍見生孫稻,南浦還澆種子泉。浥露香秧爭出水,迎秋翠毯半含煙;何需競說占城穀,早晚三杯各有年。」
詩人開頭的「納稼」有兩種解釋,一是稻穀曬乾收藏妥當,其二是以稻穀繳納田租完成。早期一般做稼人大都是佃農,收割之後就得向「田東家(東家,台語音ㄊㄠˊ ㄍㄝ,即俗稱之頭家)繳租。緊接著即要「糞田」,在田土加肥料,準備第二期稻作插秧。
秋田播種整地與春耕略有不同,犁田之後需加另一個滾動作–「打碌碡」。因在秋耕時,一期稻子剛割下,禾根青翠堅硬 所預田土犁、耙之後了,必須再以「碌碡」碾滾。傳統歲時歌有云:「六月六,田東家打碌碡。」這是因為要搶在日照最好的時段(七至九月)讓稻穀快速成長,正 是詩人所形容的「隨穫隨耕力最煩」,所以連田東家也得親自下田下碌碡。「碌碡」(台語音ㄋㄚˊㄉㄚˋ)以成本製造長方形框,主要構件是中間木製圓軸,上面有七片木葉,形似「楊桃瓣」。操作時,農夫兩腳一前一後跨過圓滾軸,站立於橫框木上,駕牛牽引向前行走,木軸轉動即把禾根壓入田土底部。
有則傳說謎語說:「四角無四方,七角旋鈴啷,韓信上馬去,迫死草包王。」謎即是「碌碡「四角無四方」是指木框雖四個角,卻不是正四方形(長方形):「七角 旋鈴啷」台語「旋鈴啷」是指碌碡木頭圓滾軸轉動;「韓信上馬去」是指農夫踏立在碌碡木框上;「迫死草包王」把稻草根頭碾壓到泥土底下去,「草包王」與楚霸 王諧聲,借楚漢相爭的歷史故事,增加謎語的趣味性。
資料來源:民俗思想起–消失中的常民生活文化/陳正之 著.
★★★★★★★
參考影片(四部各點擊觀賞)
www.youtube.com/watch?v=Ze1DDZfjn74
2010年11月18日 - 上傳者:王明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