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9)
人生經過八十歲月,回顧,日治、戰時、光復、 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生活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強韌的台灣人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為主題來分拆,談論,做為後代參考。
★
★★★★★★
人生步到八十回憶錄(14)
(1920-光復)溪湖工、商界概況
帶動溪湖地區發展工.商原動力製糖會社!!
明治製糖會社:
會社設於大竹圍,明治製糖會社,成立於大正八年十月(1919)由鹿港辜顯榮將私有糖四所合併成界線立。大正九年七月,因資金及業務問題,與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洽商,同年十月正式議定合併,並在溪湖設立750公頓之粗糖工場,至十年一月機器全部安裝完竣,開始壓搾。(資料來自台糖三十年發展史)。
製糖會社的存在,帶動溪湖農業經濟、商業的繁榮幫助不少,當時拓墾中的荒地,水利設施不足,致無法耕耘的土地,改種植甘蔗,雖俗說:「第一憨插甘蔗乎會社磅」,此流行鄉村諷刺語有一段小故事:林本源製糖會社的溪州工廠就曾盛傳「三個保正,八十斤」的笑話。由於蔗農多年經驗,對於自己生產的甘蔗多重,心裹早就有數,估計的生產量總八九不離十。有一車甘蔗入廠,過磅時,紀錄上的重量,與蔗農的概估數,差了一大截,在場三個保正不信邪,跳上原車,再磅一次,卻只增加八十台斤,「三個保正八十斤」,說明了當時蔗農被剝削的無比心酸。可是實際對農家收益增加不少。其他會社設立後,增加溪湖地區就業機會,有機會入社工作工員以外,也為推廣蔗田聘原料委員(俗稱總代),運輸(牛車),原料蔗採收工人,五份仔火車運輸系統工作人員等。
因從貫鐵路,道路都無通過溪湖境內,會社未設立前,溪湖只是處偏僻農村,會社設立後,有五份仔火車通往員林、鹿港、二林地區,展開溪湖擴大向外通往範圍,五份仔車雖是屬原料運輸小火車,為方便來往客商,其中員林、鹿港線兼有,時間制的運客營業。一般原料線,長長聯結的「烏台」(載原料蔗的平台車)後面也有附聯有柴椅的箱車,免費供蔗農乘坐。
烏台.牧童.拔甘蔗,昔時五份仔火車母(機關車),拖長如一條黑龍的滿載原料蔗烏台經過時,在草埔飼牛的飼牛囝仔(牧童),常常以拔甘蔗為樂,將行駛中的列車拔原料蔗,相當危險的動作。會社有嚴禁盜吃原料蔗規則,違者罰金自已種植者也不例外,為此雇巡察員經常巡邏鄉間,農民稱他「舖狗仔」。
據時代台灣-明治製糖株日式會社寫真帖(大正5年)
– (點入網路)糖業鐵道車輛 (點入網路)
★★★★★★★
荷蘭篇(2)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荷蘭語:Amsterdam[ɑmstərˈdɑm]
),是荷蘭首都及最大城市,位於該國西部省份北荷蘭省。根據2008年1月的統計資料,這座城市人口達747,290人;而該城市所處的蘭斯台德都市圈,大約有670萬人口,是歐洲第6大都市圈。其名稱源於Amstel dam,[7] 這表明了該城市的起源:一個位於阿姆斯特爾河上的水壩,即今水壩廣場址。12世紀晚期一個小漁村建於此,而後由於貿易的迅猛發展,阿姆斯特丹在荷蘭黃金時代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在那個時代,該城是金融和鑽石的中心。[8] 19和20世紀,該城擴展,許多新的街坊與近郊住宅區形成。
阿姆斯特丹是座水城,河網交錯,河道縱橫。有大小165條人工開鑿或修整的運河道。河道上泊有兩千多 家“名船屋”,雖然是船屋但設施齊全。乘玻璃船遊覽阿姆斯特丹才能真正體會水城的獨特韻味。遊船穿行在著的河道間,河道兩旁是典型的荷蘭傳統民居建築。特
點是房子正面和窗戶都是細長的,這是因為當時徵收房產稅是按門面的面積徵收,精明的荷蘭人為了節省稅都儘量減少正面的面由於門窄,大型傢俱物品需從窗戶進去,為此房上設有突出的吊鉤。阿姆斯特丹著名的運河有皇帝運河、
王子運河和紳士運河等。
積。由於門面狹小所以裝飾的心思都
放在了屋頂的山牆上。仔細觀察會發現各家的山牆都不同。阿姆斯特丹环城行船记- YouTube(點入網路看影片)
荷蘭的紅燈區
全世界性最開放的地方,荷蘭的紅燈是來阿姆斯特丹的遊客都想去看一下的地方。紅燈區有幾個部分,年輕漂亮的小姐們在一條遊客最多、也最狹窄的街道中各
自租一間有大玻璃櫥窗的臨街房屋,穿上非常暴露的內衣站在玻璃櫥窗裏,露出迷人的微笑,注視著每一個過往的遊客。當旅遊者們慕名而來觀光時,都左顧右盼,
感到非常的新鮮,這裏面還包括了很多白髮蒼蒼的老年人旅遊團。
青年機車隊
下回旅遊寫真簿(比利時)
網路圖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