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耆老座談會紀實(113) 西勢里,番婆里(3)


耆老座談會紀實(113) 西勢里(3)

時間:8938日,早上九點三十分至十一點十五分

地點西勢里:受訪者自宅

訪談耆老:蔡三賀 年齡八十一歲

網路圖

主訪人:劉麗慈

訪談內容篰,糖廠總代,蔡氏族譜補述資料

主訪人:

阿公,您有沒有聽過糖篰?

蔡三賀:

草篰!就是糖篰,在頂寮附近。

主訪人:

西勢厝有糖篰嗎?

蔡三賀:

沒有。

主訪人:

溪湖有聽過就是頂寮這一個糖篰嗎?

蔡三賀:

對,那是鹿港辜顯榮他們家的。後來日本政府來開設糖廠,日治會社一半的股份給辜顯榮他們。日本人來台灣開有七間明治會社,他們的店號有七間。現在糖廠,日本時代稱作會社。

主訪人:

在日本時代有配合糖廠種甘蔗嗎?

蔡三賀:

有啊!以前若要插甘蔗,就要跟糖廠打契約。你若插,他們就會幫你剉。

主訪人:

沒有規定一定要插嗎?

蔡三賀:

有,戰爭時候。戰爭時候,叫你插,你就要插,不然就會被捉去打。

主訪人:

就是以前有兩種方式插甘蔗,一種就是他規定你插,你就要插。

蔡三賀:

按圖來看,這圖若要插,你就得插甘蔗。

主訪人:

圖要的範圍有多大?

蔡三賀

看他們是要一百甲,還是要七十甲。隨他們的規定。看一年是要插多少。

主訪人:

他們規定這湖要插,你們就要插甘蔗。

蔡三賀:

他們會來找你。

主訪人:

劃分方式是畫在地圖,還是直接去田作一個標示。

蔡三賀:

在地圖畫,在地圖上作記號,作紅色、黃色記號。

主訪人:

畫起來的部分,這圖要插,大家就要插。

蔡三賀:

他們就會找是哪一塊田,是哪一戶人家的。

主訪人:

他們是指誰?

蔡三賀:

就是總代。

主訪人:

是不是會社在每一個庄頭都有一個總代。

蔡三賀:

沒有每一個庄頭都有總代。以前長壽也是,老平也是。

主訪人:

就是會社跟總代交待,哪一圖要插,總代就會看是誰的田,再跟那些人說要插甘蔗。

蔡三賀:

然後就要打契約,蓋手印。

主訪人:

河東那裡是有人說,是鼓勵插甘蔗,而不是用強制。自己的田要種田,就種田,若要種甘蔗,再去跟會社的人說。

蔡三賀:

那是在戰爭的時候才用強制的,沒有戰爭的時候是看你要不要插,要插就插,不插也沒關係。

主訪人:

日本時代,有戰爭才有強制,沒戰爭就隨人的意思。所以,在沒戰爭時,為了鼓勵插甘蔗,就有獎勵幾甲連,譬如三甲連、五甲連。

蔡三賀:

是有分三甲連、五甲連,看五甲連一分地要補助多少,三甲連一分地要補助多少。愈多甲連,補助就愈多。

主訪人:

補助是補助什麼?

蔡三賀:

就是給錢。看一分地多少錢,五分多少錢、三分多少錢,這個樣子。越多分地,就補助越多的錢。

主訪人:

鼓勵大家的田連在一起插甘蔗,補助就會比較多,不要有一小區,一小區這樣。

蔡三賀:

總代會找地主尋問是否要種甘蔗。總代有人說是原料委員。原料委員就會去找誰要插甘蔗,因為可以賺錢,做一萬斤可以抽多少佣金。

主訪人:

就是可以抽取佣金。

蔡三賀:

對,以前做原料委員都是有錢人,都可以賺到錢。一萬斤甘蔗可以賺多少錢,不過,他們得請工人來剉甘蔗。

主訪人:

以前就是想要插甘蔗的人,就跟總代說,他們會請人來插甘蔗嗎?還是要自己插。

蔡三賀:

以前是自己插甘蔗,現在才是會社來插。以前是要兩截兩截切成一段來插,請工人來插。

主訪人:

自己插甘蔗,不然就是請工來插甘蔗。

蔡三賀:

自己請工就要自己出錢。日後會社才來採收,有算工錢。

主訪人:

會社的人會幫忙採收。

蔡三賀:

原料委員會請人來剉,看一綑多少重、多少錢。

註一:《蔡氏族譜/濟陽衍派》

洛陽橋(網路圖)

彰化縣溪湖鎮西勢里子孫歷史上僅知祖先住福建省泉州府(市)晉江縣東石群(鎮)錦亭萬安祝地方,蔡襄公之後裔前子輩不詳,後字輩第六代祖開始蔡樹奪在大陸家鄉過世,第七代祖蔡德椅、蔡德聲胞兄弟帶家父第六代祖神主來台,坐帆布船從王功沿海起港岸找親族堂叔父,受堂叔照顧、牽成,首先居住彰化縣二林鎮塗厝厝(現在溪湖鎮、二林鎮、濁水溪、糖廠鐵路橋至代馬橋段),於清朝未戊戌年發生大水災,全莊被洪水流失,族人四散其中蔡德聲祖當時夫妻、子被洪水流失,後部份聚集溪湖鎮西勢厝定居現在部份分散寶島、全球定居。


洛陽橋(網路圖)

距金近千年在北宋時代,中國的建設非常落後,交通橋樑缺乏,以致祖先在家鄉“洛陽江”渡船出入為生,往返之間,時常發生沉船之災。有一天,突然風浪來襲,全船翻落之剎那,忽然聽到天空上飛鳥大叫的聲音說:“這艘船裡有蔡大人在船內,船不可沈。”,船內的人開始找那一位姓蔡,始終找不到即有一位懷孕婦女說出夫家姓蔡,船內的人全部向那位婦女跪下,要求那位婦女發誓說:“如果我們這艘船能平安無事,渡過洛陽江,我這個兒子出生後,若有成就,誓在萬安祝地方,建造洛陽橋以感恩之盛情叩謝。”不久婦人生了蔡襄公,蔡襄公在幼時讀書認真,且聰穎非凡,終於考上進,蔡進士號“端”,受皇帝延任為朝廷重臣,並將皇妹配于成郡馬爺,數年之後回鄉完成母親的心願建造洛陽橋。但嫉妒的人向皇上奏,皇上誤信讒言蔡進士是位貪官貪國稅要造反,皇上召蔡進士回皇宮,皇上妹妹送洛陽橋藍圖給胞兄,可惜蔡進士仍在途中遭派兵殺死,北宋皇帝追封他為蔡忠惠進士,建造廟寺在洛陽橋供眾人膜拜,為蔡進士忠惠廟。凡『濟陽衍派』全皆是先公祖蔡端公之後裔。


補述資料

(1)台中州員林郡溪湖庄長 蔡河清

分類:台中 州士紳



出生:1879/02/29

住所:台中州員林郡溪湖庄自西勢厝

經歷:
台中廳溪湖區長
員林郡溪湖庄長
資料出處:
連雅堂序:人文薈萃, (中文) 1921/07/20 P.263


(2)楊有為

蔡河清前任溪湖區庄長楊有為親筆履歷書


住所;彰化廳二林上堡溪湖庄二十番戶

戶長;楊有為

明治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生

1,自明治十四年二月五日至仝廿三年入小學校授業先生秀才楊雪琴

2,自明治二十四年至仝三十三年耕農並商業從事

3,自明治三十四年一月十日蒙眾佃人推舉為公共大義圳長至三十七年

4,自明治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溪湖區庄長被命云云

右之道相違無之候也

明治三十八年一月六日

楊有為

備註:「楊有為」是溪湖街神洲醫院楊維堯醫學博士父親

楊維堯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也曾任溪湖鎮長

(3)蔡宏勇藥師 提供資料

<!--[if gte vml 1]> 2011/11/25 20:20:59

[塗厝]即現今西勢里與草埔之間.開墾於西元一七三二年,當時河南濟陽東石派蔡氏第十二世孫蔡自顯首先入墾,居於今舊濁水溪西岸,傳三子, 長子遠蓁、次子遠捷、三子佚名,再傳三代為樹全(一七八三~一八四九)等七房,第四代為德談(一八0七~一八六九)等十八房;第五代傳世能於一八九九年發 生大水災,全村被夷為平地,蔡氏族人四處避難,分別遷徙「三角仔」(在今溪湖境內三房第四子遷該處)、鹿港、貓仔干(在今西螺境內)等,至大水退去,「三 角仔」村人陸續每年返回復耕,唯僅有單身之蔡嘴一人回到西干蓋一芧草屋(時稱虎尾寮,為△外觀之簡易芧草屋﹞定居,族人其後陸續遷回,而繁衍至今。《東石 玉井蔡氏長房三惟諒公派下家譜》載:12代世彬至台灣布袋嘴莊,14代住東港埔,15代住嘉義縣佳裡保佳里莊、笨港等地;16代住鹽口港、杯仔腳等地,至 18代為止。這也是虎尾寮蔡氏同祖的記載。   其二,東石鎮蔡氏分三個支派:一東埕,號錦亭;二西郊,號西霞;三爐內,號銀爐。東石鎮東埕村《莆陽蔡氏家譜》(原名《錦亭蔡氏中五房文翼公派家譜》)中 有:“東石蔡氏十房大宗昭穆排字行:詒書芳自運,樹德世攸長。崇尚期承志,創垂冀克昌。簪纓遺燕翼,紹述紹儀容。萬派朝宗委,千支裕後祥。”“東石蔡氏十 房大宗冠字排行:卿仲子孫,永膺多福。緯武經文,安邦定國。名重士林,功高紫閣。鳳起蛟龍,蘭芳桂馥。”這也是鹿耳門虎尾寮族譜記載輩字行。   順便指出,莆陽係指莆田,晉江東石鎮蔡氏稱《莆陽蔡氏家譜》,說明其先祖來自莆田。

「溪湖鎮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共113篇全部轉載結束

傳承的使命

歷史的形成是累積土地地上世世代代 的生活經驗。其中承載著人類的悲歡離合,朝代的興衰成敗及文明的演進。後世子孫可從歷史中觀察,省思領悟出新智慧而創造出更進步的文明。可見史料對人類永續發展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我們每一個人對歷史應負起保存及留傳下一代的責任。

本記述,依據民間發掘出來的鄉野史記,是眾人合作努力成果,感謝財團法人施金山文教基金會的承辦(尤其是 主訪人 李秀芳小姐),及各單位的協助。更要感謝溪湖鎮各耆老們將他們的觀察與親身經歷,粹煉沉澱的生活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盼這份資料得為歷史文化注入鮮活的考證諮詢力量,且能為後輩們留最真實、親切的鄉土史記,是做為先代人傳承的使命

「溪湖鎮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共113篇全部轉載結束,與我「七十年我見我聞」及各位鄉親回應寶貴資料等2008年開始蒐集編製於google」,「yahool」以「三叔公黑白想黑白講」題名,部落格「溪湖三叔公開講」名稱敘述已五年兩部落格共計來臨(85,303位)網友捧場,非常感謝!!

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結束就可以說溪湖鎮史記已完成一段落(如有新資料會隨時補述)


下次預定登載「人生步入八十路程回顧集」敬請共同來回顧檢討,日治、戰時、光復、民主,各不同時代不同體制下經過辛酸、艱苦、饑餓、容忍,無奈的往事點點滴滴

下回登載「人生步入八十歲月路程回顧集」

三叔公開 講部落格 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