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1,溪湖鎮重要歷史紀要 (1)「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溪湖工場」2,日文揭示板。


將 Google 設為首頁!

【每日】新聞 股市 氣象 星座 政治


三叔公黑白想黑白講


66歲退休年齡。60年一甲子。吃到老學到老,學習無止境。

人生三階段:


1 -30歲如旭日東昇學習期。嬰兒:四腳爬。

31-60歲如日正當中活動期。成年:二腳走。

61-全壽如夕陽美景收穫期。老年:三腳行。

第二單元︰溪湖鎮重要歷史紀要

1)日治時代明治製糖株式會社

明治製糖株式會社 (七十年見聞記)

溪湖製糖工場

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溪湖製糖工場設於大竹圍,成立於大正八年十月(1919)由鹿港辜顯榮將私有糖部四所合併成立。大正九年七月,因資金及業務問題,與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洽商,同年十月正式議定合併,並在溪湖設立750公頓之粗糖工場,至十年一月機器全部安裝完竣,開始壓搾。(資料來自台糖三十年發展史)

製糖會社的存在,帶動溪湖農業經濟、商業的繁榮幫助不少,當時拓墾中的荒地,水利設施不足,致無法耕耘的土地,改種植甘蔗,雖俗說:「第一憨插甘蔗乎會社磅」,此流行鄉村諷刺語有一段小故事:林本源製糖會社的溪州工廠就曾盛傳「三個保正,八十斤」的笑話。由於蔗農多年經驗,對於自己生產的甘蔗多重,心裹早就有數,估計的生產量總八九不離十。有一車甘蔗入廠,過磅時,紀錄上的重量,與蔗農的概估數,差了一大截,在場三個保正不信邪,跳上原車,再磅一次,卻只增加八十台斤,「三個保正八十斤」,說明了當時蔗農被剝削的無比心酸。

網路圖

帶動溪湖庄農、商業急速發展

可是實際對溪湖農家收益也增加不少,帶動溪湖市區急速成街,發展商業,以前,現溪湖市區是一遍荒蕪沙崙地,店舖很少,只在媽祖宮前幾間而以,多數用竹管做的店舖,因溪湖糖廠設立帶動商業起飛,溪湖街仔才熱鬧起來。

口述紀錄89511日的訪談民國前6年出生的後溪陳誥先生口中得到印證。

彰化縣文化局執行

承辦單位:施金山文教基金會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報告書撰錄

主持人: 阿公您有沒有聽過用石輛硤甘蔗?

誥: 以前在角樹腳的糖篰是辜顯榮時代,大和製糖會社,還沒有去糖廠工作的時候,辜顯榮是開糖篰,在角樹腳山寮那邊,我知道他有三、四個糖篰,大排沙農地、還有一個粘交厝,粘交厝是在埤頭,差不多三、四處。

不是用壓搾,那都是石輪硤的,家裡也布有種辜顯榮的甘蔗,小時候,跟著過去,才看到硤甘蔗,我看到的是用草當屋頂,有二個門,裡面有二個石輪在硤甘蔗,牛在拉。也有一個大鍋爐混石灰在煮糖,做出來的是黑糖。

誥: 以前店舖很少,多數用竹管做的店舖,是,溪湖糖廠設立後,溪湖街仔才熱鬧起來。

增加就業機會

牛車運蔗 網路圖

其他尚有,會社設立後,增加溪湖地區就業機會,有多數庄民入會社工作以外,也為推廣蔗田聘原料推廣委員(俗稱總代),運輸(牛車),原料蔗採收工人,五份仔火車運輸系統工作人員等。

因從貫鐵路,從貫道路都無通過溪湖境內,會社未設立前,溪湖只是處偏僻農村,會社設立後,有五份仔火車通往員林、鹿港、二林地區,展開溪湖擴大向外通往範圍,五份仔車雖是屬原料運輸小火車,為方便來往客商,其中員林、鹿港線兼有,時間制的運客營業。

載原料蔗的平台車..網路圖

一般原料線,長長聯結的「烏台」(載原料蔗的平台車)後面也有附聯有柴椅的箱車,免費供蔗農乘坐。烏台.牧童.拔甘蔗,昔時五份仔火車母(機關車),拖長如一條黑龍的滿載原料蔗烏台經過時,在牛埔飼牛的飼牛囝仔(牧童),常常以拔甘蔗為樂,將行駛中的列車拔原料蔗,相當危險的動作。會社有嚴禁盜吃原料蔗規則,違者罰金自已種植者也不例外,為此雇巡察員經常巡邏鄉間,農民稱他「舖狗仔」。

溪湖糖廠 連結網路

糖業:台灣發展的甜劑

Sugar:The Sweetener in Taiwan's Development

Jack F. Williams (魏廉思)作吳育臻 譯

本文主要論述糖業在台灣發展中重要角色。糖成為台灣的外貿商品,甚至可追溯到荷蘭人領台之前,而後經荷蘭人的鼓勵、鄭氏的推動、清代的持續發展,到日治時代因為引進新式糖廠,而奠下現代糖業的基礎,台灣光復後仍持續發展,1950年糖的外銷曾經佔台灣出口總額的80%,今日,台灣糖業雖因世界糖價的低迷以及是場的縮小而轉趨沒落,但糖業對台灣的經濟與農業發展的確有莫大的影響。

糖業生產雖然在清代已具雛形,但台灣糖業的規模與特色卻是在日治時代建立的,光復後這些特色經過或多或少的修改後大多仍因襲下來,包括集中管理的控制、原料採取區域制度、蔗農的角色、保證價格制度、糖分配制度等,此外,糖業對土地利用以及農業現代化均有深刻的影響。今日雖然糖業已經衰退,但台糖公司仍是台灣單一最大的公司,在經濟結構和政府決策上仍有重大影響力,影響農業、農民和一般經濟。

關鍵詞:糖業、原料採取區域制度、糖分配制度、台糖公司。

蔗田萬頃碧萋萋

「蔗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蘢蔥路欲迷;綑載都來糖部裡,只留蔗葉餉群犀。」

此詩見於郁永河的《裨海紀遊》,記載清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間採訪台灣糖部 情形的一首「竹枝詞」。

網路圖

今糖廠加一首「嘆息詞」做今昔比。

「煙筒三支煙濛濛,正午水螺準時放,日壓能力千噸,今剩一支做古董。」

糖廠最早有三根煙囪,高高矗立,成為溪湖鎮的地標;那三根煙囪,其中兩根是製糖工廠鍋爐用的,另外一根是酒精工廠的煙囪。早期的糖廠的壓榨設備需配合鍋 爐,鍋爐以蔗渣當燃料,所以需要煙囪排煙,早期較不注重環保,所以糖廠一工作,三根煙囪一排煙,燃燒完的灰燼也跟著四處飛揚。在日據時代,溪湖糖廠設有酒 精工廠,以製糖過程中的「穢蜜」,拿來提煉酒精,但光復後隸屬台糖公司後,就將生產酒精的工作移至別廠,溪湖糖廠的酒精工廠也就停工,之後便拆掉一根煙 囪,只剩下兩根煙囪,現在只剩一根。

會社邊陳水螺

日治時代「水螺」對於溪湖人生活有密切的影響,農民工作不必依賴生理時鐘,而是時間靠製糖會社所放出的「水螺」來調整,不屬於糖業公司住戶,若住在製糖工廠附近聽的到者,生活上也有產生某種提醒時間的作用,另一貢獻是五分仔車的行駛時間準確,在鐵路附近耕作的農婦,到火車汽笛聲就知道這班火車鹿港發十一點到這裡是十一點半要回去煮飯時間!

明治製糖會社創立百餘年,帶動溪湖的活氣,無限的商機,其三支煙筒是溪湖鎮的標,可惜應時代已消失二支,剩下來一支還是溪湖的標,也是一百年來溪湖鎮欣欣向榮的見證者,會社勇壯的「水螺」聲音,平時喚醒咱起居,指揮咱的工作作息,中午十二時分秒不差,水螺聲叫喊你停工吃飯,戰時嘟­- ­長嗚 通知咱即有危難來臨,嘟­­­­­­­­­­短嗚十聲 敵機已來襲報知大家快避難!!

與咱生活上如一體的「水螺」聲音自二次大戰結束後就消聲絕響,能人懷念你! 會社邊陳水螺!!

台灣糖業源自中國,中國的「糖法出西域,唐太宗始遣人傳其法入中國,以蔗準過漳 木槽取而分成清者,為蔗餳。凝結有沙者為沙糖,漆甕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為石蜜、 為糖霜、為冰糖。」(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赤崁筆談》之物產云:「唐大歷中,鄒和尚始教民黃氏造蔗霜法。其器用有蔗削、 蔗鎌、蔗凳、蔗碾、抬床、榨斗、漆甕之屬。今蔗車兩石矗立,狀如雙碾,夾取其 汁,想即蔗碾遺製。」

《辭海》:「自唐世得熬蔗糖法於摩揭陀國。」

《本草綱目》、《赤崁筆談》和《辭海》裡頭的三段話,好像將製糖之法設限在唐 代,其實遠在南北朝或是更古老的年代裡,中國人就已懂得製糖之法,至於是否和唐 代所傳進的「熬糖法」雷同,那就不得而知:

荷蘭時代平埔族蔗廍..網路圖

荷蘭時代平埔族工人與蔗廍牛車..網路圖

晉嵇含《南方草木狀》云:「諸蔗,一曰甘蔗,交趾所生者。圍數才。長丈餘,頗似 竹。斷而食之,甚甘。搾取其汁,曝數日成飴,入口消釋。彼人謂之石蜜。」南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九,餳餉章>記載許許多多「煮糖」的方法:「煮白 餳法」、「黑餳法」、「琥珀餳法」、「煮餔法」、「食經作飴法」、「白繭糖法」 、「黃繭糖」。

上述兩則記載,皆出自西元二六五 ------五八一年六朝時期的文獻。

糖的原料是「甘蔗」,據史學家、植物學家的考據,此物原產地非中國也。一般咸認 為它來自印度或中南半島到印度一帶,西元前一世紀左右傳入中國。

荷領時期的糖業政策

至於甘蔗及製糖之法何時引進台灣,眾說紛云。現只能依文獻史料及各朝代的社會背 景來推敲。

元代至正九年(一三四九),南昌汪大淵在其所著的《島夷志略》一書有台灣原住民 以「煮海水為鹽、釀蔗漿為酒」的記載,由此可印証台灣的原住民最遲應在十四世紀 就已懂得種植甘蔗。一般學者皆引述此書,然後擴衍道:「台灣的甘蔗最初是由中國各朝代的移民所移植過來的。」

有人說:「遠至宋元兩代,台灣已有閩粵的移民,閩粵盛產甘蔗,人來了,植物也跟 著人飄洋過海。」

《台灣之糖》云:「萬曆崇禎之交,因福建飢荒,鄭芝龍移災民數萬于台灣給銀開 墾,我國人最初移民之農作物當為甘蔗。」

糖業鐵道車輛1.古早照片60餘張.連結網路

1926年糖廠一景..網路圖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溪洲製糖所溪洲糖廠,1909~1953 Keishu Factory of Ensuikou Seitou K.K.. 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溪湖工場溪湖糖廠,建於1921年,2002年停產,轉型 ...

下次介紹第二單元溪湖鎮重要歷史紀要(2)1898年戍戌年大水災

今日推薦網路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2)影音片

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5/5) ..8.39分鐘連結網路

【台灣百年人物誌】八田與一4.39分鐘連結網路

★★★★★★★

新設日語專欄

お爺さん達の旅行に役達つ外来語勉強

每日三句外來語

德國,ドイツ

1, ハノーバー漢諾威

2,ニュルンベルク紐倫堡

3,ライン萊茵河

漢字日語讀法(有分「訓讀」和「音讀)..連結網路

舉例︰

訓讀︰

大和(やまと)大阪(おおさか),神戶(こうべ),靜岡(しずおか),廣島(ひろしま),博多(はかた),福岡(ふくおか),長崎(ながさき),新潟(にいがた),金澤(かなさわ),青森(あおもり)。

日本(にほん,にぽん)東京(とうきょう),京都(きようと)北海道(かいどう),奈良(なら),四國(しこく),九州(きゅうしゅう),

阿蘇山(あそさん),別府()。

推薦網路日本“昔ばなし”

まんが日本昔ばなし

「納豆」11 分鐘學習聽力.連結網路

きょうの日本昔話學習閱讀

病気のお見舞い朗讀..連結網路

(探病人)

 むかしむかし、吉四六さんと言う、とてもゆかいな人がいました。
 ある時、庄屋(しょうや)さんが風邪をひいてしまいました。
「庄屋さんは口うるさいから、見舞い(みまい)に行っておかんと、後で何を言われるか分からんからな」
 村人たちは次見舞いに出かけましたが、ひねくれ者の吉四六さんは、みんなが見舞いを終えた後に、一人で出かけました。

日本の諺學習了解文意

(にほんのことわざ)(日本俗語)

生は寄なり死は帰なり

(せいはきなりしはきなり)

生是寄死是歸

人が生きているのは、天から命を授かって一時的にこの世に身を寄せているにすぎない。そしてやがて死んでいくのは、この仮の住みかを去って、天地の本源に帰ることである。

人的生存是,將天所賜之命一時的寄生此世而以。然而終於死去是,指離開此暫住處,回歸天地本源。

譯者︰田舍の小()父さん(溪湖三叔公)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