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昭和十二年(1937)溪湖庄案內記
沿革:
溪湖清朝時代置堡長,附近部落配置行政人員,專司轄區治安行政之任。明治二十八年八月設置保良局,明治三十年八月鹿港政務署管轄下,溪湖地區任命庄長,明治三十五年五月所配置轄區範圍是,溪湖、頂寮、大突、汴頭、田中央、西勢厝、崙子腳、阿媽厝、至大正九年十月一日因實施街庄制,納三塊厝、四塊厝(原屬埔鹽轄區三塊厝設有行政機關。)為溪湖轄區至今。
人口戶數
戶數 : 內地人(日人)35戶,本島人(台灣人)2,960戶,外國人(唐山人)17戶,合計3,012戶。
人口 : 內地人(日人)397人,本島人(台灣人)20921人,外國人(唐山人)88人,合計21,406人。
補述:內地人(日人)多數,集居於大竹圍明治製糖會社南宿舍,其他少數(只有二.三戶)經商者散居市區內,因此南宿舍設有,日人小學校。
所謂外國人即指割台讓日本後,始渡台來的中國大陸人,當時被稱呼「唐山人」多屬,廣東或福州人,從事工作多於小本經商,如燒油食粿(油條) ,賣杏仁茶,或以手工藝如修理時錶,裁縫.補鼎,補雨傘等謀生。其不屬於日籍被劃分為外國人,適齡兒童可以入學公學校接受日本教育。
產業:
溪湖地區,原來就地味豐鐃(肥沃)適於農作,昭和九年以來,各種農業發達,產額昭和十年農工商的生產總值是125萬餘圓,昭和十一年度達到168萬4千餘圓,生產額增加有43萬4千餘圓,在現在員林郡下算最富裕的庄。
有關單位的指導及農民自覺努力,並設施各種產業獎勵促成增產以外,努力建設交通機關的完成,預定將來漸漸建設成一處農村都市。
教育:
就學小學校(日人學校)男32名,女29名,就學率100%,就學公學校(台灣人學校)女287名,男1,150名,不就學,女1,097名,男1,090名,就學率50.9% 。(依照此記載,男女人數差距太大是否有誤? 需再查原書證實數字。)卒業生1,777名,卒業後狀況,小學校升上級學校31名,公學校升高等科23名,升上級學校46名,就職公家機關34名,醫師4名,農業公卒94名,其他小卒6名,公卒1,576名。
補述 :該時代溪湖地區百姓,多以農為生,並於大家族群居為習,注重經濟勞動。男童七、八歲就加入勞動工作,刈草.飼牛並需幫田間耕作,一般農家觀念,族中有一、二人能看批(信)識字就好,因此農家子弟就學率偏低,尤其是女童,多以「別人家神,識字無用」的錯誤觀念,多留在家中照顧弟妹,幫助家事,比男童就學率更低,除有識階級家庭以外,多數未就學。
衛生組織
溪湖小學校、溪湖公學校各派一名衛生婦,庄置掃除人員(清潔夫)8名,監督員員1名,專司轄內清潔工作,防止瘧疾及各種傳染病頗有積效,使轄內百姓能健康生活。
補述 :公、小學校醫務室常駐衛生婦一名,維護學童健康,除處理意外傷害外,並要定期施行學童體檢,及驅蟯蟲工作(多用海人草驅蟲)。
掃除人員負責街道清潔,並需清通街道排水溝及清除置於各店舖前的垃圾箱工作。該年代街道兩旁店舖前約三、四間,就設有固定垃圾箱,此箱垃圾每日需清除一次。
當時為普及環保觀念,年春秋兩季實施全庄境內大清潔(大掃除) ,家家戶戶大小總動員,住家戶內、戶外每角落必須撤底清掃,窒內寢具、衣服等拿出戶外日光消毒,下午清潔後檢查,由警察會同保正,按戶檢查並發給合格戶合格條紙張貼門戶,不合格戶者應受處罰。
昭和十二年溪湖庄醫療單位,都屬私人醫院,開業醫師有楊本「濟世醫院」山內(日人)「愛生堂醫院」楊維新「維新醫院」蔡禎祥「禎祥醫院」陳萬居「萬居醫院」楊維堯「神州醫院」其他明治製糖會社設有「醫務室」。
當時庄也設置公醫,負責庄民保健工作,及預防花柳病傳染工作(定期檢查妓女身體) ,由囑託開業醫師擔任,楊本、陳萬居兩位都曾任過公醫,楊本也曾擔任溪湖庄長。
其他牙醫有「篤信齒科醫院」,西藥房有信安堂、仁德堂,漢藥房有回生堂、保安堂、源壽藥房支店、仁壽堂、讚興漢藥房、志遠漢藥房等。
文通
文通,四通八達,明治製糖會社線鐵道,通往員林、鹿港以外,東方有「不二商會」乘合自動車(公共巴士)通往員林,西方有二溪乘合自動車通至二林,伯記乘合自動車是於溪湖為中心,專駛鹿港、北斗,北方有彰溪乘合自動車專走彰化,並兼營由溪湖發車,經大村、花壇通往員林線。
重要道路 :
彰化道路 溪湖至頂寮間(東寮乾溪仔橋) 16町
鹿港道路 溪湖至頂寮間(西寮角樹腳橋) 18町
員林道路 溪湖至巫厝間(東溪) 25町
北斗道路 溪湖至阿媽厝間(三角仔) 1 里10町
二林道路 溪湖至田中央間(溪湖橋) 30町
備考:間=6尺=1,8182m 町=60間=109,09m 里=36町=3,9273km
補述 :昭和12年時代除通往,鹿港,二林道路已開闢為直路以外,彰化、員林、北斗等道路,尚需迂迴村莊彎曲古道通往。如彰化道路由現信善街通往彰化,至戰時約昭和十四、五年始,因軍事上需要,動員保甲百姓,以義務勞動方式,開闢直而寬有20米的道路,以備軍隊大型車輛、戰車行駛,因此被稱謂陸軍道路。
員林需經後溪莊內(現後溪巷)通往員林,此路也配合戰時體制下,始開闢為直路。
北斗道路,為經濟價值考量,三塊厝仔至三角仔段未去彎取直,保持彎曲狹路,尚留于昔時道路原貌。
當年行車道路,為當地居民方便,多數迂迴村落而設,路彎而狹,路面以玉砂利(石頭仔)舖設車道,便車行駛,有石頭仔路當時可說最佳通行路。
火車:
地方發展,需靠交通暢通,製糖會社五份仔車(小火車)除經營員林、鹿港線以外,原料線小火車載運甘蔗、糖列車尾端,常連結簡單乘客車箱,無料供沙山、二林、漢寶園、埔鹽等地區蔗農乘座,引入不少鄰近鄉庄農民在溪湖市區交易商機。
*乘合自動車(公共巴士):
鐵路之外,庄道路有「不二商會」乘合自動車通往員林,西方有二溪乘合自動車通至二林,伯記乘合自動車是於溪湖為中心,專駛鹿港.北斗,北方有彰溪乘合自動車專走彰化,並兼營由溪湖發車,經大村.花壇通往員林線。
各經營者獲得路權各自營運,乘合自動車則現代的公共巴士,乘合自動車上,運轉手(司機)以外,置穿制服女車掌(服務小姐)一人,賣票.收票並在各停留所(停車站),以親切聲音告知乘客到達站名,照顧乘客上下車。
數家乘合自動車商會數年後,因應戰時體制被令合同營運,光復後成立為員林客運公司。
貸切車行(計程車行)
:其他昭和初期只有三台貸切仔(計程車),分別在中街營連,記憶中有東芳樓南鄰的「陳在南」,現衛生所南邊「杜氏兄弟」,「楊永隆」等從事貸切仔營業,至昭和12年已在現員客車站附近增有「蔡」.「楊」.「榮華」等三家貸切車行。
戰時中也奉令合同經營。
人力車:
人力車是日人常用的交通車輛。日本明治維新初期,出現在日本街頭,用人力拖行的車,車身是金屬為主形如糞斗,置二輪直徑約四台尺,裝入輪胎鐵輪,頂上附有摺合式的遮日帆蓋,可遮日、也可避雨,車前有二支平行拖車柄,車夫拉車柄載客行走。人力車是該時代最方便的交通車輛,車只能乘坐一人,主客,醫生(早期醫生有往診患者家之習俗)、老婦人居多。
當年本鎮有人力車執照伕車樹根、海洋、阿仁等從事此行。戰時最節省能源的交通工具。
其他運輸,交通工具:
其他運輸業務有「保阪運送店溪湖出張所」.「元記運送店」.「仁順運送店」等,主要運輸糖類並兼其他託運貨物,營業處所都集中在小火車站周圍。
當年溪湖地區尚未有「土拉庫行」則貨運車行,配達貨物多用手拉車送至顧各處,顧客另付車伕配達費。
鐵馬: 鐵馬(腳踏車)是最普遍被利用的百姓交通工具,當年用以載人.載貨廣及各階層庄民最多利用的文通工具。
市區有謝基舟.吳江.吳串等經營鐵馬店較出名,戰時也被迫合同經營,戰時車胎用配給制,數量不多,因此路上常看到,鐵馬的車輪捲草繩行走奇景。
將來發展業地
近年來斷行改正市區,為備建設現代化都市基礎,促逵商店舖的美觀,,更視數年來,一般庄級轄內,民間要求設備水道呼聲下,庄當局亦認定有其必要,並已進行規劃建設調查中,此工程如果完成,對於市街發展有很多的祈望。
補述 :設備水道工程計劃,因同年七月七日發生中日事變,而停止進行。
建設市區現代化都市案,昭和三年間將消費市場遷建街尾後,市區急速發展,街頂有媽祖宮.牛壚,並有原來商業繁榮基礎,而街尾,因新建歐式現代市場,而帶動欣欣向榮氣勢,南北商場平衡後的「中街」陸續興建二樓店舖。
新市場附近,原只是有幾戶低厝仔住家,因市場建立而商氣蓬勃,建新市場同時,農業組合也在市場對面興建磚造二階店鋪六間,街尾(現平和街)東西兩排陸續建起商店,昭和十二年已成為溪湖市區最繁榮商區。
昭和十二年代,除市仔(消費市場)遷建於街尾,平衡商區發展以外,已進入生產全盛階段的明治製糖會社,引進外來人口.造多商機,對於商業發展影響力也不可忽視。
為迎合接待往來外客,娛樂界發展最迅速,菜店(酒家)林立,中街有「東芳樓」.「湧泉閣」.東門有「新開樓」.「大笑亭」.「太平樂」. 「一心亭」 (戰時改營為旅館號「溪湖旅館」),「朝鮮樓」.西門有「祝樂天後改西美樓」據我所知是很古老的菜店,建物門面亦刻「西美樓」固定樓名.依該案內記,記述之「祝樂天」是接「湧泉閣」停業後在該址營業,該案內記「街圖」記入西門有祝樂天? 之前「祝樂天」是否租西美樓店址營業,後來移遷「湧泉閣」停業後店址營業,當時年幼未曾聽說也無印象。
旅館有中央旅館.日丸旅館.集英旅館,其他有供行商旅人的簡易旅館販仔間一間。
街區商店有公司組織的「英美公司」.「萬全公司」兩家都直接向日本內地.香港等地,輸入南北什貨直銷及批發的大商家。
其他尚有杏林.益興.益發.協益.等十餘家乾仔店(日用雜貨店),金紙.香店有許傳成.新玉春等兩家,布店有黃合成.施成發.長義.義成.益發.施葛.等,當時部分布店也有兼染布行業。
當年街區很明顯分為中街至市場是一般商家佔多數,娛樂界多在東門,西門可以說是屬工業街區,如牛車店有楊永昌.源永昌.蔡道.謝忠等四家,打鐵店有山川.魏金自在.六角印等著名鐵工場,其他油車間.農具加工都在西門。
一般全民娛樂處所有「玉突屋」(撞球場),劇場有「溪湖座」多數演十日一檔的歌仔戲,新接檔戲團按慣例必須踩街宣傳, 數名旦角著戲裝乘人力車遊街是當年宣傳方式,並每天派人在全街打鑼宣傳日夜開演藝題(演出劇情)。
近代化行業有南山寫真館,楊永潘的唱片行。
其他 :
有台灣電力會社溪湖變電所及駐在所.八堡圳水利組合溪湖駐在所.溪湖劇場.溪湖信用組合.溪湖郵便局.消防組等建設物。其中郵便局本來非集配局,本年經遞信當局認許下昇格為集配所,並預定遷局於溪湖街內。
依據昭和12年4月15 日發行日人小松豊的「溪湖庄案內記」資料李秀芳小姐提供,
楊永川譯.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