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11)受訪耆老陳伯宗

(1925年代竹製涼椅)


平和里(1)

間:88年5月21日(週五),上午十點至十二點

地點︰平和里鄭美桂老師自宅

鄭美桂老師﹙1

主訪人:李秀芳

可不可以麻煩您說一下朝鮮樓以往的情形。

美桂老師:

  這要問我的先生,他才會比較清楚,我先生的老家在頂寮的過湳,他的阿公就是麵線旺,他們家也算是貴族,因為溪湖有三旺,一個是頂寮麵線旺一個是田寮旺、在中山里靠近巫厝庄那裡、還有一個就是彰水路旁的油車旺的樣子

主訪人:

頂寮麵線旺、彰水路是油車旺,那田寮旺是從事什麼工作呢?

美桂老師: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主訪人:

所以您的公公在頂寮就是做麵線起家的?

美桂老師:

  我的公公有五個兄弟,他是最小的,他們家田地很多,我的四伯和前省主席謝東閔是同學,都是讀台中一中的,我的公公是唸台南商學院,他回鄉以後到公所就職,那時候是日據時代,公所就是街役場,後來他出來溪湖街上經商,開設碾米廠,就在現在的東環路附近,他都有參政,當民意代表或是鎮民代表。我的公公是懂得武術,會接骨和敷藥,他也都有證書和聘書,待會帶你去參觀他的文物,從他過世後我們都有把他的東西保留下來。有很多他的事蹟啦。

主訪人:

您的公公就是巫士先生?

美桂老師:

  巫氏宗親會就是他創辦的。

主訪人:

好像溪湖政界都是楊姓和巫姓為主,您認為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美桂老師:

  大突里的楊春木和楊滄浪,他們都是楊家的能人,還有楊維堯,他以前也是溪湖街長,他們這幾位以往都是貴族,有很多田地讓人耕種,像楊滄浪和楊春木是兄弟。姓巫的只有我公公和四伯巫長順,他們二個才有在鎮內當民意代表或代表主席副主席這樣。

主訪人:

其他巫姓的呢?

美桂老師:

  經營企業較多。

主訪人:

您認為您的公公和四伯從政的條件主要原因是什麼?

美桂老師:

  他們比較有受教育,加上出身望族。

主訪人:

頂寮的大地主和佃農關係,大致上是不是只有巫姓,沒有其他姓氏?

美桂老師:

  不一定哦,像我們的田地也是有給別的姓氏耕種啊。那時候我的祖父要往生的時候,田地有二十多甲。

主訪人:

據您了解,頂寮是不是有楊姓大地主?

美桂老師:

  頂寮大部份是頂寮巫姓的人的,至於大突頭和北勢尾,則都是姓楊的。

主訪人:

頂寮巫姓和湖仔內楊姓族群,您所聽到的關係如何呢?

美桂老師:

  有親戚關係啦,大家都結親戚啊,互相通婚。

主訪人:

以前有因為爭水源土地而有械鬥的事情發生嗎?

美桂老師:

  這個古時候可能有啦,後來就一直淡薄去了,在一起沒有那麼多的怨恨了。曾聽說我公公的哥哥和楊姓他們也有鬥過。

主訪人:

那個時候大致在日據時代嗎?

美桂老師:

  嗯,那個時候啦。

主訪人:

您們後來就搬出來了?

美桂老師:

  我先生唸初中的時候,他們就搬出來了。

主訪人:

是溪湖公學校?

美桂老師:

  那時候只有一個溪湖公學校,全鎮的人在讀的。湖南國小以前就是日本人在唸的小學。

主訪人:

那時候搬出來,是先搬到碾米廠那裡嗎?

美桂老師:

搬來朝鮮樓這裡,那是因為我公公和四伯那時候有錢,所以就把朝鮮樓買起來。

主訪人:

可不可以談一下,您們搬來時,朝鮮樓的情形,好比面積有多大?屋況如何?

美桂老師:

大概有百來坪,朝向市場,入口進來走廊型,有庭院,走廊在旁邊,這邊是庭院,再來後面都是房子,也是平房,從走廊到客廳時有階梯可以上去,地板都是木板,廂房裡都是舖榻榻米。

主訪人:

基本上是料理店?

美桂老師:

和現在的日本料理店差不多一樣。

主訪人:

那時候都是糖廠的人來這裡消費嗎?

美桂老師:

以前的情形不清楚。

主訪人:

您們搬來時有改裝嗎?

美桂老師:

木板廂房都有留下來。但是像這種用木板隔開再舖榻榻米的,時間久了都會腐爛掉,所以就改成用水泥舖底起來,再釘木板,上舖榻榻米,這樣比較堅固。

主訪人:

您先生他們搬來時,正確的時間還記得嗎?

美桂老師:

我先生是民國25年生,唸國小大概是14歲,若剛唸小學時搬來,也大概是民國39年左右。

主訪人:

已經快光復了嗎?

美桂老師:

差不多哦,但不是一買就搬來,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搬來的,所以差不多是民國39年左右買的吧!

主訪人:

那麼是住多久後,才將朝鮮樓翻新呢?

美桂老師:

民國六十五年翻新蓋這棟樓房的,但後面還是當倉庫沒改建。但是隔壁改建時,撞到我們的屋頂,原本的屋頂是用杉木大木柱以粗鐵釘勾住,當樑柱構造,但被撞了之後中間的樑就斷了,後來就把它全拆掉,改成鐵棟厝。現在南面老三的部份全改建新的樓仔厝。

主訪人:

美桂老師,您小時候是住哪裡?

美桂老師:

  我是平和里人,娘家在農會對面,姓鄭。

主訪人:

姓鄭,在溪湖是稀有姓氏哦?

美桂老師:

  對啊,溪湖最早是我們鄭家和花家,花家住我們的隔壁,我們的老家都是三合院,花厝就是在汽車站前面。

主訪人:

您是說溪湖街最早來居住的就是您們鄭家和花厝?

美桂老師:

  不是啦,我們二家的房子比較傳統古式,是三合院。再來就是街上十字路口比較有厝較熱鬧,不然都是稻田。從我們朝鮮樓以南都是田地。還有大眾   這間以前也是有開旅社,也就是飯店的意思。市場就是前面這個,那時候都是用水泥柱架起來,上面覆蓋屋頂,覆蓋瓦片安全瓦,都是平房低低的。市場也是不久前改建的,黃金地當鎮長的時候改建的。

主訪人:

您所瞭解的溪湖街這裏的角頭老地名除了花厝,還有什麼呢?

美桂老師:

  鄭厝,我告訴你,你若走到農會那邊去,還有一個太平樂,那就是我叔叔開的菜店,以前的酒家。

主訪人:

它的建築型式和朝鮮樓很像嗎?

美桂老師:

  沒有,它的前面是樓房,後面是藝旦,藝旦就是有才藝的人,會彈琵琶唱歌,人又長得漂亮,有錢人家的少爺或達官顯貴,就招待在後面的廂房,也就是藝旦間,在那裏飲酒作樂,談琵琶唱歌。

主訪人:

它的外表看起來是巴洛克風格洗石子的立面嗎?

美桂老師:

  不是,是紅磚砌成的樓仔厝,樓仔的地板也是木板,太平樂的表面還留著,但改很多,已經看不太出來了。以前前面樓上樓下是擺桌椅讓客人用餐的酒家,後面是日式的,木板榻榻米,做得很漂亮。

主訪人:

光復後生意還很好嗎?還是只在日據時代興盛?

美桂老師:

  光復後就沒了。

主訪人:

那時候來光顧的客人除了在地人外,還有其它地方的人仕嗎?

美桂老師:

  別地方的人來的也很多啊,因為那時候菜店很少啊。我的叔叔那時候賺了不少耶,他的名字是鄭老奎,太平樂的老闆。

主訪人:

可否請您描述一下小時候看到溪湖街的情形嗎?請問您是幾年次的呢?

美桂老師:

  民國27年次,我小時候中街比較有樓仔厝,以前的彰水路從現在的豐盛麵包店以北的地方,都沒有什麼房子,很荒野,魚池窟水窟很多,到處長滿了菅芒草,我們做小孩子的,都不太敢走到那邊去。

主訪人:

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呢?

美桂老師:

  就光復後才一直發展起來的。

主訪人:

您知道中街名稱的由來嗎?

美桂老師:

  那個時候就是那條街最熱鬧啊,通媽祖宮。

主訪人:

在日據時期是不是又分街頂和街尾?

美桂老師:

  對。

主訪人:

怎麼分呢?是以員鹿路和平和街區分嗎?

美桂老師:

  以十字路區分,頂邊比較熱鬧,但是靠近媽祖宮也是平房較多,平和街這條街也是有樓仔厝,也有的是樓仔厝有的是平房,後來才又慢慢蓋起來。農會也大都是田地蓋起來的。農會對面有條巷子進去,以東是鄭厝以西是花厝,現在的路從劉厝前面拆一條從這邊來。

主訪人:

您知道溪湖街上是誰先搬來的嗎?

美桂老師:

  我不是很清楚。

主訪人:

您小時候曾到太平街一帶去看過嗎?

美桂老師:

  有啊,這裡有開一家五洋製麵條行,再上去有一家做大麵的,那裡有一條巷子進去,就是溪湖國小附設的幼稚園。這條街以前都是茶店撞球間很多,這裏還有一家戲園,這裡就是迄逃街就對。所以人家都說溪湖最多茶店。那太平路就都是大酒店,有藝旦和高尚的菜店女人專門陪酒,純玩樂不是隨便只為性關係。我覺得以前比較純樸,不像現在很沒品。

主訪人:

屠宰場的部份,您有印象嗎?

美桂老師:

  有,殺豬的地方。現在改在杜厝那裏了。杜厝就是從中街衛生所旁開一條新路以西,以西的田地很多,都是杜厝的,以前那裏就算是鄉下了。

主訪人:

溪湖街上有鄭厝花厝和杜厝,那麼大厝內您知道嗎?

美桂老師:

  我不清楚。

主訪人:

聽說大厝內就是以前的牛墟那裏。

美桂老師:

  牛墟就是在現在的地政事務所那裏以西,那裏有一個大賓館,就是以前的牛墟。現在有一條路通到媽祖宮口,風吹崎過來有一個大突頭庄,這個就是大突頭,風吹崎以西的地方也是大突里,最前面的大突里,大突頭的地方可能是溪湖的發源地,在謝厝那裏。

以前的人都靠力氣大和人多,佔來佔去,聽我的叔公在說,在他們那個時候,姓鄭的很少,怕外人侵略,連女人都要懂得怎樣使用土製槍械,常聽我的叔公,女人晚上要巡邏站崗,讓男人睡覺,因為白天要工作,都用一根竹管敲敲,怕盜賊來突圍。

主訪人:

您們姓鄭的在這裏有多少戶?

美桂老師:

  我告訴你,姓鄭的在農會前面鄭厝有一部份,大突頭也有一部份。

主訪人:

同祖先嗎?

美桂老師:

  不知道耶,以前往來很密切,現在就愈來愈疏離了。

主訪人:

所以整個溪湖姓鄭的就只有平和里和大突頭二處囉?有族譜嗎?

美桂老師:

  我們鄭家有建立族譜,但詳細資料要問我的阿叔他們才會知道了。

未完待續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10)受訪耆老陳伯宗

(清銅錢)


光華里〈2

主訪人:

那再請教一些共通性的問題哦,溪湖是不是有湖仔內之稱?

陳伯宗:

湖仔內算哪裡呢,湖仔內算埔鹽鄉這浸水庄的樣子。

主訪人:

埔鹽哦,那溪湖沒有嗎?

陳伯宗:

要是正湖仔內是埔鹽鄉的新水那裡,那一庄頭叫湖仔內,三個庄頭叫做新水庄。

主訪人:

那一帶有一處湖仔內,那你有沒有聽過那一帶有頂寮?

陳伯宗:

那裡沒有頂寮。

主訪人:

沒有聽過,那十八索的老地名有聽過嗎?

陳伯宗:

不知道咧,因為湖仔內那裡有一處牛埔咧,你說巫旗軍的頂寮那裡嘛,那裡有一條路彎進去,那邊叫做牛埔仔。湖就像以前溪湖高中那裡哦,湖東里以東,這好像較低田,那真正的溪湖就是我們潭底湖才是。

主訪人:

潭底湖在哪裡?

陳伯宗:

在中山里以北啊,就霖肇宮後面過去那裡。

主訪人:

荷婆崙嗎?

陳伯宗:

荷婆崙後面,那叫做潭底湖,以前溪湖的歷史就有寫,那是潭底湖啊。

主訪人:

所以真正的湖應該是在那裡。

陳伯宗:

崙仔厝湖現在就是咱們溪湖霖肇宮南邊,差不多五、六百公尺,那以前是員林人買的,後來又溪湖人買的,那裡有兩窟龍穴,以前開蓮花及水燭,咱們現在插花還有啊,一節差不多一尺長,不然是插美的,這叫做龍穴池,那裡有兩池啊,但是現在人家蓋別墅起來,有的囤起來。現在蓋別墅,楊牙科他爸爸先蓋的。

主訪人:

所以溪湖真正的湳底湖就在那裡。

陳伯宗:

不是,那裡是兩窟小窟的,大窟在我們那裡,現在我們那裡還一、兩甲地,一窟一窟都囤起來了,當我們是小孩子的時代,一個湖就是十多甲地,那也是我們的啊,我們就是四邊都是魚池,要進去我們裡面哦,計程車也不能進去,牛車才可以進去,之後重劃過後,才東西南北四條路進去,不然過去我們家……….

主訪人:

叫做潭底湖。

陳伯宗:

潭田湖是我阿公私人的湖,別人都叫他潭底存。

主訪人:

這位置在哪裡?

陳伯宗:

現在就溪湖高中過去那一帶的橋,向北邊啊,算是魚池都浮起來了,淺淺的而已,現在也還看得到,以前至頭看到尾看不到,只要抓魚哦,那魚池的魚要抓起來,就要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主訪人:

那麼多哦。

陳伯宗:

都用水車踏。

主訪人:

那你們那裡到底有多大?

陳伯宗:

十多甲的魚池啊,光是我們那裡就十多甲了,現在四周魚池還有別人的,別人的差不多有五、六甲地。

主訪人:

  溪湖高中以北。

陳伯宗:

要去霖肇宮,中間那一條大園路過橋向北,也在那裡,所以真正霖肇宮的舊廟,頂邊以前都是魚池,當我們是小孩子的時候,都是魚池。

主訪人:

  所以所謂溪湖的湖………

陳伯宗:

應該是指那一個湖,溪就是西勢厝溪,現在溪湖橋要去二林的溪湖橋一直通,通到西勢厝南邊那一條,那叫做舊濁水溪。

主訪人:

您說的湖那邊,不是屬於現在溪湖的行政區域範圍囉!

陳伯宗:

好像是以前溪湖管到那邊去。也是大部分,現在那裡哦,在做什麼的也都是在溪湖,買賣也都跟溪湖有關,實在我們在埔鹽只有戶籍登記而已,做什麼都是在溪湖,就是去埔鹽那邊,遷戶籍請謄本等等才有去那裡,其他買賣都在溪湖,沒有在埔鹽。

咱們台灣光復以後,在做行政區域劃分時,就是以河流為準。像我們是埔鹽的打簾村,打簾村這樣招起來,我們的潭底就是在裡面,這旁邊一條溝過去,我們就變做豐澤村,豐澤村隔壁的四戶被打簾包起來,只有一面這一條溝轉這樣,就變成豐澤村,所以以前的行政區域不像現在路寬寬的,是以河流為準,我們旁邊都是溝比較多,所以潭底,打簾的村長,打簾的路邊都是我們的阿伯阿叔,但是我們祖厝就是在豐澤村,我們的人在做打簾村長,我們自己的古厝讓別人管,不同行政區域。

主訪人:

所以在日據時期……

陳伯宗:

日據時代是以河流為主,不是以道路。

主訪人:

所以下園你也了解就對了,那下篰呢,在做糖的糖篰,因為埔鹽不是也有舊式糖篰嗎?

陳伯宗:

下篰就是埔鹽國小以東啊。

主訪人:

它那一帶以前是不是都在種甘蔗?

陳伯宗:

我比較不知道,算是我也讀埔鹽國小啦,彰水路旁的埔鹽國民小學,國小以東就是下篰,頂邊叫篰仔,東西快速道路以南,這一帶叫篰仔庄,轉一圈來到出水溝,中華寺的出水溝。

主訪人:

所以它那邊以前是不是種甘蔗和硤甘蔗,你現在不太了解就對了。

陳伯宗:

甘蔗沒聽人在說。

主訪人:

那溪湖這邊你有聽過古早型的硤甘蔗的蔗車嗎?

陳伯宗:

我會了解這個的原因是什麼呢,民國四十幾年哦,我的阿伯在選議員啊,溪湖、埔鹽、埔心,這三個鄉鎮,每一個庄頭都要去,我來拜票啊,庄頭有能人什麼的,我都要拜訪,那我們是不買票的,全部以服務為目的,咱們沒有買票啊,民國四十幾年就做議員,做到五十幾年到六十幾年,之後這幾年才沒有做,所以溪湖埔鹽、埔心,三角頭的能人什麼的,我對這個比較了解。

主訪人:

陳先生請教你一下哦,東寮那邊是不是有一個乾仔溪?

陳伯宗:

乾仔溪就是現在東寮跟湖東里的交界處,原本在那裡。

主訪人:

它那一條好像是從很遠的地方,流下來的哦,是不是從中山里那邊流下來?

陳伯宗:

現在算是在頂寮橋那裡,叫做圳頭,頂寮橋彰水路以北,就是乾仔溪啊。乾仔溪就是嚴五醫生後面,那些田地以前也是我們的,後來又分給第三房,第三房賣掉,乾仔溪就是嚴五醫生來到頂寮橋以北,以東那些就是乾仔溪。

主訪人:

它那一邊為什麼要叫乾仔溪,聽說它水也很多嘛。

陳伯宗:

水很多,那條溪仔哦,水也都是從中山里再轉去哪裡呢,再上去,也是從埔心那邊來,那乾仔溪頂邊又有一條溝,在山仔腳那一條,那一條是我們會的時候才開始建的,那一條就是員林水利會,為了疏通我們水潭的水才開鑿的,那裡的水源就是從我們那裡開始的。

主訪人:

所以乾仔溪是早就有了。

陳伯宗:

早就有了,那一條以前就有了。

主訪人:

古早的乾仔溪嘛。

陳伯宗:

就是嚴五醫生後面那一處啦,叫做乾仔溪,但是旁邊那一條溝才算是乾仔溪,它的地名就是那一帶,那裡也有一間小小的廟,也是地基主。

乾仔溪算是東寮里跟湖東里的,也一部份屬於湖東里哦,再過去那裡有一個柵門啊,那就是乾仔溪那一帶,到柵門那裡就是湖東里囉。

主訪人:

所以它是東寮里跟湖東里相交界的。

陳伯宗:

要回去我們那裡,我們也有時候也會走到那裡去,從溪湖高中那邊哦,從溪湖加油站頂邊那裡經過。

主訪人:

陳先生,請問您知道風吹崎嗎?

陳伯宗:

那叫做牛墟風吹崎。

主訪人:

那就是老地名就對了。

陳伯宗:

老地名叫風吹崎。

原本的牛墟是在圖書館這裡,之後才又移到展亞那裡,那原本這裡就做溪湖分局的宿舍,去那裡之後,牛墟就做不好,又搬到北斗,那風吹崎牛墟那裡的地主哦,現在楊家那裡蓋矮房子。

蓋平房之後,聽說賣一、兩間的樣子,就沒人要搬去住。可能是因為以前牛墟就是死牛多啊,牛在那裡殺啦,所以變窟,有人買兩、三間的樣子,買一買到最後沒人買,後來就長出牛草,一直長比房子還高,風在吹,那些草會哮,就一大堆的風聲,都跑出來,後來那一塊土地就便宜出售,賣給了展亞,展亞南邊較寬闊的頂邊也是啊。

主訪人:

展亞賓館在什麼路?

陳伯宗:

大同路。

主訪人:

所以展亞賓館後來也是賺錢啊,它是賓館嗎?

陳伯宗:

賓館就是我們說的旅社大飯店啦,那它那裡沒有飯店,一般說大飯店是住跟吃都有,那它只有住而已。

主訪人:

它只有住而已,這邊有什麼人會來住?

陳伯宗:

有哦,這邊較高級的名流和社團也會來這裡住。

主訪人:

所以現在還有在經營。

陳伯宗:

有啊,也有KTV啊,也有美容啊。

主訪人:

哇,現在發展成這樣囉。

陳伯宗:

那是男人的美容,說是護膚中心什麼的。

主訪人:

生意做那麼大就對了。

陳伯宗:

是經營的很好。

陳伯宗:

以前溪湖糖廠的員工多哦,來街上這裡消費,像茶店仔那些,是彰化縣最出名的,帶動溪湖的繁榮,說要去茶店仔就知道了,以前的人走茶店仔、菜店都知道啦,不像現在你說去賓館什麼的,時代在演變都不一樣了。

主訪人:

聽說以前日本時代,溪湖街上茶店仔很多連朝鮮樓都有,不知道有沒有以前的相片留下來哦?

陳伯宗:

差不多只有那幾個而已,都過逝的差不多了,有他們的後嗣而已啦,現在在戲院門口開電動玩具的,以前他老爸也有在開,那一天我跟他問,他也搞不清楚了。

主訪人:

他們的後代子孫也都不知道囉。

陳伯宗:

會啦,知道一點點啦,又另外一間死沒有多久,我去幫他辦後事的,他的兒子在做老師但是不講。茶店仔現在最後一間在喜樂,在中街這裡衛生所轉進去那裡,喜樂是現在溪湖最後的一間。

主訪人:

公所後面那一帶,為什麼叫第二市場?

陳伯宗:

那就是因為有一個人邀八個人做合作股東,做一個私有市場,但是做不起來。

主訪人:

所以你們稱呼它第二市場。

陳伯宗:

是溪湖的第二個市場,有八人出資,稱八大公司啦。

主訪人:

所以叫做八大公司哦。

主訪人:

是都在做什麼啊?

陳伯宗:

什貨店什麼都有,蓋一個市場租人這樣。

主訪人:

是楊連基老鎮長號召的,這是民國幾年的事情?

陳伯宗:

差不多五十年代的樣子,就在公所後面。

主訪人:

好,陳先生今天謝謝您的幫忙。

光華里陳伯宗先生等耆老訪問結束。

陳伯宗先生出生於埔鹽鄉定居溪湖鎮,教育界退休,熱心地方公益事業,一位傑出耆老。

1:溪湖湖仔內是指(大突頭、北勢尾、田中央、車店、竹頭仔、汴頭、大竹圍、阿狂厝、大厝內等)與埔鹽鄉湖仔內是有別,屬異地同名稱。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溪湖鎮耆老座談會紀實(9)受訪耆老陳伯宗


光華里〈1

訪問日期:民國88129日上午9

地點:溪湖國小教室

楊道政: 「旺舅伯」,之前是一位流浪漢,流浪漢住在「旺舅伯」廟附近旺舅伯是其中一位流浪漢,過世之後埋在那裏。

陳伯宗: 旺舅,只是稱呼而以,那這個「旺舅伯」他保佑了地區,不只是溪湖街,他只不過是一位地基主而以,但是很英明靈驗,溪湖全地區人都來拜,「旺舅伯」的廟是一間地基主的廟。

陳鴛鴦: 「旺舅伯」的生日是農曆三月初八日。

陳伯宗: 太平街以前溪湖最熱鬧的地方,不管吃的,娛樂的,夜市也都在這裏,溪湖太平街聞名全省,這裡是有牌的娛樂場所,妓女戶,茶店仔,酒家當時聽說有十八間

再來講到溪湖的幼稚園,這一個幼稚園自日本時期就已經存在,就是位在環中街的隔壁,從一條小巷進去,就是溪湖最早的幼稚園。

從幼稚園前面過去,就有一條大概沒有三米路,以前宰牛、宰豬都在這裡,是日本時代的「屠宰場」。

再來說牛壚,牛壚就是溪湖圖書館以北這些宿舍,分局的宿舍就是真正最早的牛壚,在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牛的買賣,早市為一、三、五,旁邊都有牛壚,買賣到十二點過後,到一、二點就散市了,後分局成立後遷至現在展亞賓館一帶(風吹崎)。

楊道政: 那時候聽他們在說,為什麼媽祖宮後面會蓋一間王爺宮,講那時候咱溪湖街仔四十幾年都賺不夠吃,一些錢都流到鹿港去,老一輩的人說蓋間王爺宮把那些錢攔住.。

陳伯宗: 八楊去捐獻這塊土地才蓋這間廟,它原本是五府千歲,不是慈惠堂,慈惠堂是慢慢才設立的,慈惠堂有委員,委員們認為說慈惠堂沒蓋廟怎麼可以,從花蓮的慈惠堂引神明來就對了,那引來之後,才發生口角就吵架,我是五府千歲啊,池府王爺、薜府王爺應變的,這廟是五府千歲的,那你又請比五府千歲還要大的神,但是

照理說也是要坐旁邊才對,最後卻把金母擺在中間,五府把祂擺旁邊,然後就發生口角、吵架,現在陳昌喜和光安診所中醫師陳格(雞屎先)等四人,這些後代的人退出來,原本的五府千歲五尊,自己蓋一間五府千歲廟安座,叫代天宮。

現在原廟也是五府千歲,樓下五府千歲,二三樓奉祀金母,所以對聯決定用五府千歲,不可以用金母,原廟也是五府千歲廟稱「奉天宮」,在湖東新建的稱「代天宮」。

間:89年1月4日(週三),上午九點三十分至十一點

地點:溪湖國小教室

主訪人:

  阿伯,你是否知道溪湖最早的打鐵間在那裡?

陳伯宗:

  打鐵間就在西門六角印和新山川這兩間,現在還有在做,不過都機械化了。

主訪人:

  這兩間算最久了?

陳伯宗:

他們是親戚,這兩間都是鹿港人來開的。

主訪人:

  他們是何時來這裏住的?

陳伯宗:

他們是前日本時代囉,那位歐巴桑80多歲了,就已經過世了。

主訪人:

  他們開打鐵間是和糖廠有關係嗎?因為糖廠需要做剷子、蔗圭和掘仔等。

陳伯宗:

  沒什麼關係,這算鹿港人,後頭和女兒在做的,一個姓王,一個姓施的,六角印姓施,新山川姓王。

主訪人:

  只有這兩間,都沒有了嗎?

陳伯宗:

  其他就較小間囉,衛生所旁邊那裡就一間,以經移走了,移到果菜市場那裡。

主訪人:

  所以打鐵都是以這兩間為主。

陳伯宗:

  這兩間為主。

主訪人:

  陳先生,為什麼叫西門?

陳伯宗:

  西門是西環路以西,所以叫西門。

主訪人:

  以前有沒有城,不然為什麼叫西門?

陳伯宗:

  西門就是西邊,以前叫做阿公厝,之後有湖西里,才改稱西門,這邊東門,東門叫做湖東里。

主訪人:

  還有東門喔?

陳伯宗:

  東門就是湖東里。算是一個庄頭的名字而已,那這個幼稚園是慢慢才開的,在西邊,他就稱它為西門幼稚園、一間成功幼稚園、一間志安幼稚園,溪湖的幼稚園最久的,是志安幼稚園。

主訪人:

  你說溪湖的幼稚園最久的是志安幼稚園這間嗎?

陳伯宗:

最早的幼稚園是溪湖幼稚園,是日本時代的公立幼稚園,但是他的房子拆的只剩下一間木板房而已。

主訪人:

  在哪一帶呢?

陳伯宗:

  就在我們的頂邊啊!

主訪人:

所以湖西里舊地名是阿公厝,後來還有西門的說法、東門就是指現在的湖東里。

陳伯宗:

  對,阿公厝算是湖西里。

劉麗慈:

  那湖西里也可以叫西門。

陳伯宗:

對,一般叫西門,西門是現代的名詞,以前是阿公厝。

主訪人:

  不過,不是還有一個阿狂厝的說法嗎?

陳伯宗:

  阿狂厝是日本時代的。

主訪人:

  那是阿公厝的說法比較早,還是阿狂厝比較早?

陳伯宗:

  阿狂厝是走音去的,像溪湖的媽厝里,以前叫做阿媽厝,阿媽的房子,現在叫做媽厝里,但是現在的媽厝里有三個庄頭,真正的阿媽厝是一庄,那它這個有三庄。

主訪人:

  所以最早是阿公厝就對了,然後走音變做阿狂厝。

主訪人:

  以前街上的豬仔墟現在怎樣了?

陳伯宗:

  豬仔墟就在公所那邊的路,鎮公所這是一條路,路的南邊這裡,是豬仔墟,大約有二十間,都用竹管蓋的。豬仔墟就是有養小隻豬仔、也有豬母啦。

主訪人:

  那牛墟呢?

陳伯宗:

  太平街北段的西邊,西環路這邊都是,牛墟就是那裡全部都是,算是圖書館以北到這裡都是,連警察宿舍那裡都是,圖書館以北到西環路,那裡全部都是。再來就是豬灶,在衛生所上面這裡,那是殺豬的,屠宰場就對了。再來是茶店仔,在公所那裡下來,豬仔墟以南,來到我們較頂邊新路那一帶,和公所過去到第二市場,第二市場那是慢慢私人才蓋的,大約就在那附近,差不多以溪湖戲院為中心,茶店仔差不多在這附近,現在叫金憶KTV,原本是第一公共食堂,員林客運南邊現在往台北、往高雄那一間,那是第八公共食堂,農會對面喔,現在吳代書那裡,是東方樓﹙更正太平樂﹚,再來公所對面較南邊一些,那間樓仔也舊舊的,叫做聚英樓﹙更正東方樓﹚,這以前都是很出名的。

主訪人:

陳先生,剛剛說的食堂,位置是否可以跟我們講一下。

陳伯宗:

  第一就是溪湖戲院南面。

主訪人:

  公共食堂是大家一起吃飯的嗎?

陳伯宗:

  不是,是菜店,現在的酒家啦。

主訪人:

那第二間在那裡?

陳伯宗:

第二間在農會南邊這邊,這是第八公共食堂,公所斜對面這裡,叫做東方樓。

主訪人:

  公所都沒移過嘛!那時候是庄役場嘛。

陳伯宗:

  對,都沒移過,公所對面這間是聚英樓﹙更正東方樓﹚,是銀宮戲院﹙更正銀宮旅社﹚的老闆開的,再來楊小萍他爸爸開的那間茶室叫桂蘭,衛生所轉角附近,再來小西湖在這附近。

主訪人:

那離您的店面很近囉!

陳伯宗:

  但是在我來這邊之前,差不多三十多年前,茶室有20多間,菜店10多間,但現在都已經快搬光了。這些是比較出名的。

主訪人:

  所以是日本時代最出名的就對了。

陳伯宗:

  以前有一間溪湖戲院,之後才又新蓋一間泰山戲院,泰山戲院以前叫做大光明戲院,之後改做泰山戲院,是現在的省錢超市。

主訪人:

位置在那裡呢?

陳伯宗:

  在平和街,第一零售市場南邊。

主訪人:

什麼時候成立的?

陳伯宗:

也換了好幾次了,這也是在日本時代就蓋了。

主訪人:

日據時期就有了,所以溪湖有兩個戲院,在溪湖座附近,菜店這麼多哦,那在泰山戲院這一帶有嗎?

陳伯宗:

沒有,這一帶之前有一間茶店啦,在巷子底哦,小姐沒事就做手工藝,一天可做30多件。

主訪人:

他為什麼買那麼多?

陳伯宗:

在那裡做,剛好可以賭博啊,那女人才有的可以賺錢,不然有的沒有賺啊,那閒的話,老闆要是比較好的,你們可以賭博,也可以做手工藝品,做一做送給客人,客人還會給小費。

主訪人:

所以這邊就是茶店較少就對了,那咱們這一帶老地名講起來也沒幾處嘛,西門、東門、阿公厝,那這都沒有其它的老地名了嗎?

陳伯宗:

沒有,其他沒有。

主訪人:

所以也算是很單純就對了,那住的人都也以楊姓為主嗎?

陳伯宗:

楊跟陳。

主訪人:

那他們的聚落………

陳伯宗:

  算是溪湖就是楊仔,以前楊仔的人多,鎮長姓楊的人做,那我要是做鎮長,當然牽成自己的人,當初七個課長,就占五個姓楊的,現在就是這樣溪湖分東南,東南方的那間廟,永安宮現在改建中,咱們現在的福安宮是西北,西北就是姓楊,東南就是姓陳,永安宮啦,永安宮的關係十七庄嘛,都是以姓陳的較多。

主訪人:

所以溪湖媽祖宮就是以西北的福安宮、東南的永安宮,這兩間為主。

陳伯宗:

這兩間最大的媽祖宮,但是番婆庄那裡也有一間媽祖宮顯光堂,但是那一間較小間,我現在說的都是公的,這都是公的哦,私的咱們就不要講了,私的很多啦。

主訪人:

這間也是媽祖宮就對了。

陳伯宗:

顯光宮啦!那裡是草仔埔啦,那裡是庄頭的草仔埔,屬於番婆里,番婆有三庄,草仔埔是一庄,但是顯光堂屬於永安宮爐下。

主訪人:

它的信仰圈也是永安宮的信仰圈。

主訪人:

  算媽祖,那王爺就是分做代天宮跟奉天宮,奉天宮有主神五府千歲,廟公做老大啊,但是你不放啊,我常常就沒有接啊,所以我在湖東這裡又分一間,叫做代天宮,那信徒認為,廟公你常常做老大,你沒有做到死都不願意放,後來就死了,現在才換別人做。

主訪人:

不過奉天宮廟不是還沒蓋好嗎?怎麼蓋那麼久?

陳伯宗:

那就是主持的人過逝了,別人接不下去。

主訪人:

所以蓋不起來。

陳伯宗:

之後霖肇宮和澤民宮都蓋起來了,這邊還蓋不起來,就是管理人員的問題。

主訪人:

所以它那個是奉天宮就對了,那代天宮已經蓋了。

陳伯宗:

代天宮在湖東那裡。

主訪人:

那也是很早分的嘛。

陳伯宗:

也蓋慢慢的。

主訪人:

差不多什麼時候分的?

陳伯宗:

差不多有三十年左右了。

主訪人:

那它是拜那一個王爺?

陳伯宗:

五府千歲,南鯤鯓分尊那個,但是這奉天宮就是又請慈惠堂的金母回來,去花蓮請金母回來,才分開,請金母來鎮殿。

主訪人:

奉天宮有哦。

陳伯宗:

本來是五府千歲啊,但是金母來沒有去旁邊,就要坐大位啊,主神到最後就是被換下去,那信仰五府千歲的有意見,後來就分出去為代天宮。

主訪人:

哦,就是這樣哦,才會變成主神是拜金母。

陳伯宗:

一個廟宇裡面最大就是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最大,那主任委員之後才請這些總務做顧問,現在就是裡面堂主我最大,一個廟裡面就是主任委員最大,再來委員啊,那委員之後才聘任辦公人員、堂主、總務的這些。

主訪人:

  所以現在堂主比委員還大?

陳伯宗:

還大,他們現在有的沒有的都結怨啦。

主訪人:

很可惜哦,不然它那間廟蓋起來應該很大間才對。

陳伯宗:

它那個建築形式叫北方式,媽祖宮這種的叫南方式,媽祖宮前面這些修建工程都標出去了,因為要做醮。

主訪人:

所以要修建的比較漂亮就對了。

陳伯宗:

那頂寮一間通天宮,那間也是五府千歲。

主訪人:

那間是從哪裡來的?

陳伯宗:

頂寮以前是窮庄,之後就做黑手的,又作鐵馬,那做鐵馬旺起來以後,大家就賺錢,現在最有錢的是見誠,見誠工業社,總收入占全溪湖的百分之六十,不管什麼生意全部都算下去,百分之六十咧,算是姓巫的能牽啦,叫做巫耀明啦,這間占全溪湖的生意百分之六十,那溪湖鐵馬就是他,再來羽毛是大洋,以前是真正溪湖的代表商號。

主訪人:

大洋現在還有出產嗎?

陳伯宗:

有,大陸那邊還有三、四間,大陸那邊還比較大。

主訪人:

那為什麼都移到國外呢?

陳伯宗:

沒辦法啊,咱們台灣的工資貴啊,他們現在要做生意啊,都隨便做就對了,那溪湖羽毛就是大洋最大,鐵馬就是見誠最大,見誠他們的鐵馬之前是做小童車小台的,小孩子在騎的那種,大家都做大台較多,小台沒人做啊,那它就做小台的外銷到美國去。

未完待續

注︰座談會中所講公共食堂是日據時代配合戰時體制,酒家﹙當時稱料理店、菜店﹚的統一稱呼,非一般大眾食堂。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