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鎮史記2017年修正版
溪湖鎮史記(127):特刊:與溪湖國小洪校長座談(1)
座談內容:
溪湖公學校:
創校當初校址是在彰化廳二林上堡溪湖庄366番地(太平街向西入中環路起點,起約八十公尺範圍)由當時區長楊集先生與三塊厝區長李聲洲先生,發起創校,集資、募款購置校地,並積極籌蓋校舍。
校舍完峻於明治三十六年(民前九年)六月九日正式成立學校,校名為溪湖公學校。民國元年,校址遷移溪湖庄六十七番地(現電信大樓地點),後大正十七年(民國十七年)再遷校於現址.原有校舍留給庄役場使用。
溪湖公學校創校於1902年到本年已超有100餘年的歷史。當時全溪湖區二十四保(該時代中竹里尚屬中山里),人口約二萬左右,只有一所公學校(另一所小學校只收日人子弟),為崙仔腳七保學童方便,於阿媽厝設「分教場」(媽厝國校的前身)教學該區兒童。
校舍1933年有兩棟十間木造及兩棟磚造十間教室,至日治結束時,全部改建為磚造約四十餘間教室。本校值得驕傲的是擁有,當時在台中州內數一數二的壯觀校門(民國十九年建),與台中師範學校並美。
於1935年(民國二十七年)再建也是全州數一數二的大型鐵筋講堂,之前只有一座,木造蓋竹的「雨天體操場」用為各種典禮及集體活動場。
蓋講堂同年,擴展校庭建立運動場,動員五年級以上師生完成填平、整土工作。
蓋講堂同年,擴展校庭建立運動場,動員五年級以上師生完成填平、整土工作。
昭和八年(1933年)我們入學時,含阿媽厝分教場一年生男女全部共計只有約200人。
當時溪湖境內多數以務農為生,多一個八、九歲的兒童,男的可以飼牛,女的會帶小弟、小妹,等於多一個大人份的工作。因此除富裕家境及商家子女就學率較多以外,都不大理想。
班內相差五六歲比比皆是,甚至有女生未卒業就出嫁者,也有男生在學中,就向先生請假,娶某」等發生有趣的故事。
昭和十二年阿媽厝分教場,被颱風吹襲,教室全部倒塌,五年級學生約二十名分配到本校插班合讀。我們組(班)級人數增至六十餘名。
豪華校門是當時校長"阪本喜章"向州廳爭取建立的。據傳聞阪本校長家世是日本貴族後裔,因此滿有勢力的。
1935年(民國二十七年)阪本校長再爭取建築,也是全州數一數二的大型鐵筋講堂,之前只有一座,木造屋頂蓋竹的「雨天體操場」用為各種典禮及集體活動場。
蓋講堂同年,擴展校庭建立運動場,動員五年級以上師生完成填平、整土工作。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