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32):戲曲.民藝-日據時代戰前-發聲.彩色(電影)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32):戲曲.民藝-日據時代戰前-發聲.彩色(電影)

1927年10月6日美國華納兄弟公司拍攝並上映的發聲《爵士歌王》影片也有人說是1926年華納公司拍攝的《唐璜》
爵士歌王海報

京劇(中國)
京劇又稱京戲,在台灣又稱平劇國劇,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布全國。京劇是十九世紀中期,融合了徽劇[1] 漢劇[2],並吸收了秦腔[3]崑曲[1][4]梆子陽腔[1]等藝術的優點,在北京形成的。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京劇的腔調西皮二黃為主,主要用胡琴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

京劇四大名旦,一般而言是指民國十六年(1927年)由北京順天時報》評選出的梅蘭芳
劇照1
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徐碧雲五位著名的京劇旦角中的前四位。徐碧雲雖然當時也是極為著名的旦角演員,但是後來的成就遠不及梅尚程荀,故而其名不為人知。[1]
但是也有一些專家認為,所謂《順天時報》評選京劇「五大名旦」的活動本身就是北平「瑞蚨祥」綢緞莊為了捧徐碧雲而發起的,而梅程尚荀的「四大名旦」的稱號應該在1927年以前就開始流傳了,無論如何,四大名旦代表了京劇旦行藝術的最高成就是可以視作定論的。
劇照2
四大名旦與當時梨園界的「通天教主」王瑤卿都有密切的聯繫,並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他的教導或影響。王瑤卿有一句概括四大名旦的話:「梅蘭芳的樣,程硯秋的唱,尚小雲的棒,荀慧生的浪。」程的唱腔、尚的武功、荀的表演是他們最突出的特徵,而梅蘭芳的樣並不僅僅指他的扮相、外貌,而是一種整體觀感[2]。在四大名旦中,程硯秋曾拜梅蘭芳為師。

參考文獻[編輯]京劇臉譜
京劇臉譜
臉譜起源與發展臉譜的畫法臉譜的種類臉譜的顏色臉譜的圖案
臉譜起源與發展
臉譜藝術與中國戲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十二世紀左右就出現面部中心有一大塊白斑的丑角臉譜。相傳在南北朝和隋唐樂舞節目裡就有「假面歌舞」,這假面具就是臉譜的鼻祖。但隨著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戴面具演戲越來越不利於演員面部的表演,藝人們就用粉墨、油彩直接在臉上勾畫,而逐漸產生了臉譜。

特殊技藝變臉
臉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它不像其他戲劇表演,演員的化妝必須重新在後台換粧或換上另外的服飾或以布幕隔開,才能再出場表演;「變臉」最神奇之處,在於短時間內變出多款面譜。川劇的演員運用「變臉」絕活,能不換場就變出五種臉相,不管喜、怒、哀、樂、或是驚訝、憂傷都可以在一剎那間變化出來,使得演員能夠將劇中人物的內心起伏,藉由臉相的轉變,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如果加上換場,川劇演員更可以再增加七到八個臉相來,增加戲劇的張力和震撼性。最知名的川劇變臉大師是彭登懷



歌舞伎-日本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藝術,起源於17世紀江戶初期,1600年發展為成熟的一個劇種,演員只有男性。 400年來與能樂  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歌舞伎是日本所獨有的一種戲劇,也是日本傳統藝能之一。 在日本國內被列為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也在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代歌舞伎的特徵是佈景精緻、舞台機關複雜,演員服裝與化妝華麗,且演員清一色為男性。

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婦孺皆知的美女阿國 ,她是島根縣出雲大社巫女(即未婚的年青女子,在神社專事奏樂、祈禱等工作),為修繕神社 ,阿國四處募捐。 瀟灑俊美,老闆娘一見鍾情,阿國表演時還即興加進現實生活中詼諧情節,演出引起轟動。 阿國創新的《念佛舞》,又不斷充實、完善,從民間傳入宮廷,漸漸成為獨具風格的表演藝術。

經過400年的歷史演變,古典化的歌舞伎已經成為日本傳統國粹文化的代表。在歷史上以寫歌舞伎劇本聞名的日本作家近松門左衛門,被稱為日本的莎士比亞,其數十本歌舞伎劇作,成為日本文學史的寶貴遺產。

 周作人曾驚嘆:日本摹倣中國文化,卻能唐朝不取太監、宋朝不取纏足、明朝不取八股、清朝不取鴉片。而日本的茶道、禪宗和歌舞伎,恰恰是這種兼收並蓄構成了日本文化的獨特性。在日本,文化保護方面有其獨到之處,然而走過了400年的漫長歷史,不知道歌舞伎這種淒涼的歌舞形式還能向前走多久? (《新聞週刊》)



初期歌舞伎裡,女形以華麗的獨舞來結束整天的演出,也就是在一天的演出最後節目(稱為「大切所作事」),是非常受到觀眾歡迎的節目,因此男角色也開始跳舞踊了。而到了文化文政時代,開始出現了「變化物」,也就是一人分飾多角的作品,而今日所演出的獨立舞踊作品,如「手習子」、「藤娘」以及「伴奴」等,大部分也是屬於這一類型。歌舞伎舞踊和
日本舞踊一起並行發展,也是這個時期的一大特色。


寶塚歌劇團
寶塚歌劇團日本的一個大型劇團,本部位於兵庫縣寶塚市寶塚大劇場。從1913年創立之初即以阪急電鐵的一個部門而存在,今日已成為日本具代表性的音樂劇表演團體。
寶塚歌劇團的成員全部均為未婚女性,結婚即意味著需要離開劇團。男角亦當然由女性「反串」演出。
公演內容通常都是由以戲劇為主的音樂劇加上以歌舞為主的秀所組成。
寶塚歌劇團月組大劇場公演《Paris Sette》(1930年8月)
(松竹歌劇少女部分之後,在1928年東京松竹音樂劇節松竹歌劇團 )加入作為第一個畢業班。 日本女性歌劇第一次是Danpatsu男人喜歡女同性戀 的需要的“十字架的美”的綽號,並在1930至1940年的國家獲得了普及,伴隨著“火雞”的綽號。 松竹Taidan 1942年後,劇團主持,於1955年通過電影女星日活和生產合同。 這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電影製片人,
Mizunoe Takiko(Mizunoe Takiko
1936年男役時代の水の江瀧子
松竹小女歌劇團
奧里TsuBan(奧里Tsusaka
オリエ津阪

1912年12月24日 - ),在日本的的演員松竹女孩歌劇布奇作為一個明星,1930 評論在同一松竹繁榮時期Mizunoe Takiko寶塚歌劇少女沙耶Fukuko蘆原邦子得到普及的“跨美”與等[1]。特松竹歌劇的黃金時代[2] [3]Mizunoe和順序被稱為人。松竹Taidan後,也出現在電影裡,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通過與戲劇公司主持。然後,日本舞蹈,我從桌上退役將上演導師。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