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溪湖民藝戲曲史(3)戲園-溪湖座(下集)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溪湖民藝戲曲史(3)
戲園-溪湖座(下集)
1930年溪湖庄地圖就有記入"溪湖座"位置
「溪湖座」建造後︰
昭和四年左右(1930年代)建造溪湖座後,整條陰森森夜間不見人影的牛車路,漸漸形成一條街道,首先溪湖座對面一淈魚池(有業主),被填平建一排平屋店面營商青果、檳榔、日用雜貨等業,戲園(戲院)南邊向東地主(杜豬母)亦將原有魚池填平建一排平屋店面約五、六間,有剃頭店(大春理髮店)有麵店仔(竹竿串經營)等商店,二溪路入牛車路到戲園間,竹林也漸漸被剷除建店舖,王舅廟邊一帶竹林地主是汴頭"楊扁頭"等人擁有,他也在王舅廟邊向東建屋數間,營業玉突屋(撞球店)及販賣薪柴業,楊奈(外號西通)代書館也在此營業(後改營公共浴池),「瓷仔亮」也在對面向西建貯存貨物倉庫(光復後由林粉、先進等相繼營商飲食店現尚在營業)。
其餘竹林到台灣光復前,尚未全部剷除,記得日治,中日戰爭時期日軍戰勝時,學校有日間謂「旗行列」夜間稱「燈灯行列」慶祝行事,附近學生都到此取竹枝,製國旗小旗杆,那時曾發生過,小學生由竹欉上墜落被竹剌死慘案,當時此牛車路只自溪湖座以南較有建設,北方尚未有多大改變。
至台灣光復後,太平街就有很大的變化,原有竹林全部被剷除,初期被剷除後空地,由地主「扁頭」貯藏桂竹、薪柴場地(當時有一位田中里人楊姓單腳劈柴工,被雇用在此劈柴其劈技不亞於正常人,特記入此內為念)。
因鎮民戰時無暇整修,簡陋破舊房屋,戰爭結束後有改修亦增建之需,以當時鎮民經濟能力,最適當修建的房屋類是,選擇最經濟實用的「竹管仔厝」,因「竹管仔厝」建造簡單、迅速、便宜,一、二天就能建成,因此鎮內經營建造「竹管仔厝」業「竹寮」大風行。
到五、六十年代因台灣經濟大起飛,住的需求品格提高,興建房屋多傾向磚造亦鐵筋洋樓,為此竹寮商意漸漸消退,加之社會經濟佳,風化場所激增,因應時代,地主 將原桂竹貯藏場全部建造竹管店舖出祖,配合溪湖座觀戲人潮,形成人氣旺盛夜市場(被稱竹管仔市),同時應運而生是「酒家」「茶店仔」當時太平街此種風化營 業場所有將近十間其中"小西湖"."桂蘭茶室'較出名,其盛況聞名中部,據說也有台中客專程到此享樂。
到二十世紀末因電視迅速佔娛樂界,有線、無線共有一百餘台任你選,電影戲劇可輕鬆坐在客廳看,鄉村戲院因此無法存在,也無其營業空間,溪湖戲院已拆除,光復後新建泰山(原名大光明)戲院也改營超市,溪湖鎮內現已無戲院。
回顧八十年前,竹林密植陰森森人跡稀疏的牛車路到,建造戲院帶動到光復後,民國四、五十年代風靡中部地區,酒家茶店仔林立,燈光通宵達旦,牛耳娛樂界的不夜城太平街,自出現電視,戲院難存在,被拆除,酒家茶店仔也隨之消失後,盛況一時的太平街,今落寞到再度回復,人跡稀疏靜悄悄的老街!!
附記
溪湖也曾有二處臨時戲園
除以上兩座戲院外,溪湖曾有兩處臨時戲園,一處是媽祖廟前舊基督教堂對面米穀倉庫,記得是溪湖座新建不久,昭和四年左右(1930年),有心人眼看溪湖座營運鼎盛,就集資將米倉搭舞台、排椅橑佈置臨時戲園請歌仔戲團演出。

另一處是平和街現消費市場內,市場改建前菜架仔(青菜攤位)南邊空地,大約昭和八年左右(1934年) 用木板條搭建一座臨時戲園,此戲園也專演歌仔戲,該時代無電視,收音機未普遍,民間娛樂只有聽講古,看戲而以因此應社會需求有此臨時戲園出現,在此演出歌 仔戲團印象深刻是,看到罕見的真水實景,舞台上演員渡橋由斷裂橋上墜落水中,在水中遊水場景很迫真,舞台上置水漕注滿水,三面用鏡照水漕中水,視覺中呈現 出,如一遍真實大海很有創意。(完) 
下回隨時代戲劇的演變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溪湖民藝戲曲史(3)戲園-溪湖座(上集)

溪湖民藝戲曲史(3
溪湖座(戲院)興衰記(上集)
 
                          溪湖座建造前太平街圖

"溪湖座"建造前太平街
溪湖第一座戲園(戲院)建於太平街,原址是柑仔園,園內有一棟醃製生牛皮兩間連磚造建物(昭和三年(1928年) 家父經營柑橘商,曾承祖此柑園,記得將醃製生牛皮建物,改營兔養殖場),該年代太平街尚無街名,被稱謂旺舊廟邊牛車路。
此路只是中街的店舖後面的通道,通到牛墟、菜市仔(第一代消費市場)昭和四.五年左右,菜市仔遷移街尾後,該址昭和八年建造溪湖庄役場(舊鎮公所)。
未建戲園(戲院)前,此牛車路自二林大路(現二溪路)入牛車路,路口處西邊是溪湖公學校創校原址(光復後利用舊校舍設置溪湖國校附設幼稚園),尚留有日式宿舍二、三間及一棟舊校舍外,長約一百公尺都是一遍陰森野生竹林,日間有牛車通往人行稀少,入夜甚少人通行。
三六九牛壚開市時,牛販牽牛都利用此路,記得當時過竹林以北,只有二座住家竹圍,圍住三合院(杜豬母大農戶)興(杜水龍兄弟合住大農戶)及由杜水龍住宅北邊小巷,通西有公灶(公設殺豬宰牛處)建物而以,其他三淈魚池、三處柑仔園,近牛墟南邊有一所公共礐池,用竹配合草袋仔搭建簡陋公共廁所(供牛墟人潮使用),其下面 有一深又濶糞池,聽說常常有人不小心滑下去(撥落屎礐)因此阮囝仔不敢靠近,以上是未建溪湖座,太平街未開闢前路況。
"溪湖座"建造後太平街
昭和四年左右(1930年代左右)建造溪湖座後,整條陰森森夜間不見人影的牛車路,漸漸形成一條街道,首先溪湖座對面一淈魚池(有業主),被填平建一排平屋店面營商青果、檳榔、日用雜貨等業,戲園(戲院)南邊向東地主(杜豬母)亦將原有魚池填平建一排平屋店面約五、六間,有剃頭店(大春理髮店)有麵店仔(竹竿串經營)等商店,二溪路入牛車路到戲園間,竹林也漸漸被剷除建店舖,王舅廟邊一帶竹林地主是汴頭扁頭等人擁有,他也在王舅廟邊向東建屋數間,營業玉突屋(撞球店)及販賣薪柴業,楊奈(外號西通)代書館也在此營業(後改營公共浴池),「瓷仔亮」也在對面向西建貯存貨物倉庫(光復後由林粉、先進等相繼營商飲食店現尚在營業)。
其餘竹林到台灣光復前,尚未全部剷除,記得日治,中日戰爭時期日軍戰勝時,學校有日間謂「旗行列」夜間稱「燈灯行列」慶祝行事,附近學生都到此取竹枝,製國旗小旗杆,那時曾發生過,小學生由竹欉上墜落被竹剌死慘案,當時此牛車路只自溪湖座以南較有建設,北方尚未有多大改變。
至台灣光復後,太平街就有很大的變化,原有竹林全部被剷除,初期被剷除後空地,由地主「扁頭」貯藏桂竹、薪柴場地(當時有一位田中里人楊姓單腳劈柴工,被雇用在此劈柴其劈技不亞於正常人,特記入此內為念)。
因鎮民戰時無暇整修,簡陋破舊房屋,戰爭結束後有改修亦增建之需,以當時鎮民經濟能力,最適當修建的房屋類是,選擇最經濟實用的「竹管仔厝」,因「竹管仔厝」建造簡單、迅速、便宜,一、二天就能建成,因此鎮內經營建造「竹管仔厝」業「竹寮」大風行。
到五、六十年代因台灣經濟大起飛,住的需求品格提高,興建房屋多傾向磚造亦鐵筋洋樓,為此竹寮商意漸漸消退,加之社會經濟佳,風化場所激增,因應時代,地主 將原桂竹貯藏場全部建造竹管店舖出祖,配合溪湖座觀戲人潮,形成人氣旺盛夜市場(被稱竹管仔市),同時應運而生是「酒家」「茶店仔」當時太平街此種風化營 業場所有將近十間,其盛況聞名中部,據說也有台中客專程到此享樂。
到二十世紀末因電視迅速佔娛樂界,有線、無線共有一百餘台任你選,電影戲劇可輕鬆坐在客廳看,鄉村戲院因此無法存在,也無其營業空間,溪湖戲院已拆除,泰山戲院改營超市,溪湖鎮內現已無戲院。
回顧八十年前,竹林密植陰森森人跡稀疏的牛車路到,建造戲院帶動到光復後,民國四、五十年代風靡中部地區,酒家茶店仔林立,燈光通宵達旦,牛耳娛樂界的不夜城太平街,自出現電視,戲院難存在,被拆除,酒家茶店仔也隨之消失後,盛況一時的太平街,今落寞到再度回復,人跡稀疏靜悄悄的老街!!
他另一職務是散戲五分鐘前啟開所有大門,開放讓外面待機囝仔群入內看戲尾。
未完待續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國家地理雜誌1920年3月號--日本國的台灣[轉貼]

分享: 7Headlines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在eBay看到有人拍賣國家地理雜誌1920年3月號,該期雜誌刊登Alice Ballantine Kirjassoff訪問台灣的文章,內有60張當時的台灣照片,好奇之下就下標買回來,共花了美金23元(含運費)。

今天收到這本雜誌,保存完好,紙質在當時應該算很棒的,即使現在看來,也還是很高級的樣子,沒有泛黃,也沒有掉頁。封面長這個樣子: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裏面有許多汽車廣告,這是其中的Dodge汽車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還有大英百科全書的廣告,裏面已有花一塊錢就可以試閱,想買的時候才付錢的服務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那麼,1920年的台灣是什麼樣子?那時台灣已被日本統治了25年,縱貫鐵路已經在1908年通車,阿里山森林鐵路也於1911年通車,1917年開始向美國輸出蔗糖,1920年台灣留學生在東京成立"新民會",七月全島劃分為五州,二廳,屏東機場落成。

作者在這篇報導首先敘述對基隆的印象,他抵達時基隆下著雨,驗證了他所學來的知識--"基隆是世界第二多雨的港口",接著他搭火車上台北,才過了一個隧道(獅球嶺?)天氣就豁然放晴,讓他嘆為觀止(現在基隆氣候還是一樣)。

到了台北,作者很訝異台北不像一般中國的城市,街道寬廣,充滿西式建築,也很乾淨,人民衛生習慣也很好,他將之歸功於總督府規定每年二次大掃除,以及下水道等衛生設施完善,但令他不習慣的是噪音,不時有婚喪喜慶傳來的吵雜聲。

接著作者主要介紹台北市大稻埕、艋舺、台灣四大產業(茶、樟腦、原木、蔗糖)、交通工具、原住民生活習俗、及台灣歸日本統治後的進步情況,他認為最顯著的進步是交通、衛生、司法、教育、產業,以下是該篇報導的部分照片:

作者對台灣的竹筏印象深刻,發現台灣的竹子很粗大,所造的竹筏大於他在中國所看到的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台灣的人力台車很普遍,但大部分只用來運貨及老弱婦孺 搭乘,由於作者說曾在桃園地區搭乘台車,照片中的城門應該是桃園地區的某個地方,城門看起來很小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又是台灣竹子的妙用,要不是作者說明,可能想像不到照片中原住民扛著的管子是中空的竹子,做什麼用?運(carry)水用的,但怎麼運? 這麼粗重,用扛的 一定不容易,有可能是接起來當水管用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他看到的南部平原的平埔族,解釋說他們和荷蘭人及漢人加叉混血,所以長得和中國人很不一樣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作者花了約三分之ㄧ的篇幅介紹原住民,大部分的照片是原住民的人像及起居情形,這是原住民學校音樂課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當時每個來台灣的外國人都被告知原住民有獵人頭的習慣,但他發現當時原住民在日本的殺人償命政策下,已經不再獵人頭,但還可以看到一些部落展示以前所獵到的人頭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1920年的台北已經完成了總督府(1919今總統府)、博物館(1915二二八公園內)、總督府官邸(1901今台北賓館)、臺北州廳 (1915)、圖書館(1908)、地方法院(1900)等重要建築物,所以作者抵達台北市的時候,很訝異台北的西洋式外貌,有寬廣的街道、宏偉的公共建 築、漂亮的公園。

不過作者對這些都沒興趣,他希望看到一個充滿東方情趣的城市,但他失望了,僅能從城門去憑弔一番,因此這篇報導裡完全沒 有任何都市建設或城市景觀的照片,只有以下這張位於大稻程南端快要完工的防波堤,算是都市建設吧! (作者的觀察力果然是屬於國家地理雜誌的),依據照片中河道的彎曲程度及河中的沙洲判斷,我猜大概是在環河南路一段,成都路中興大橋橋頭一帶拍照的: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另外一張照片則是颱風過後的台北市某一角落,有個招牌寫著五福眼藥,照片裡竟然還有人留著辮子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他 下榻於大稻埕,所以對大稻埕的觀察比較多,認為大稻埕做為華人的城市,過於乾淨而顯得不自然,反而噪音讓華人的特性顯現出來,而且時時刻刻都有噪音傳來, 布袋戲、結婚、喪禮、生日等等,還有茶館裡的樂團,甚至在旅館後面的窄窄巷道裡,晚上還在上演華人管弦樂(Chinese Orchestra 歌仔戲嗎?),讓他睡意盡失,他慶幸日本人規定所有音樂活動必須在午夜停止,否則睡眠就要報銷了。以下照片是在茶館表演的樂班,表演的應該是南管、北管之 類的,有趣的是演奏者都是女孩子ㄟ,作者稱她們是福爾摩沙版的爵士樂團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另 外,大稻埕有兩項商業活動吸引了他,首先是製茶,那時台灣烏龍茶已經享譽美國,所以那個年代有關製茶、選茶的照片很多,因此就不掃瞄貼出來了,不過有一張 照片蠻有意思,原來茶葉輸出是裝在襯著鉛皮的盒子(lead-lined box)裡的(如下圖),以確保在海運過程中不被鹽分侵蝕或煙薰,他提到茶商在交付海運時,會留意同船還載有什麼其他貨品,以免茶葉遭到污染而報廢: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另外一個商業活動是什麼?請先看看下面這張照片,猜猜看是什麼?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賣西瓜?柚子?足球?砲彈?都不是,是鴉片也,一顆顆圓圓的鴉片是從印度進口的,扁扁細長的小包裹也是鴉片,從波斯進口。不過他解釋說鴉片是受到管制的,當時還有2%的台灣人有吸鴉片習慣。
楊照陽分享了 1 條連結


在eBay看到有人拍賣國家地理雜誌1920年3月號,該期雜誌刊登Alice...
amway541541.pixnet.net|由 amway541541 (amway541541) 上傳
原文楊照陽先生上傳
溪湖三叔公分享,收錄於"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 為歷史見證。感謝上傳者楊照陽先生。
溪湖三叔公黑白想黑白講製作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1958年台灣屏東收割甘蔗製糖出口實錄

這段紀錄片由英國的百代新聞社(Pathé News)拍攝於1958年,詳實紀錄了當時屏東平原種植的甘蔗從收割到製成蔗糖送往高雄港的過程。
影片一開始,鳥瞰台灣西南部屏東平原上的大片甘蔗田,火車載著數百名工人抵達甘蔗田,這些工人大部分是婦女,他們手持甘蔗刀在田裡熟練地收割一隻又一隻的甘蔗。然後用拖拉機將採收下來的甘蔗送去打 包成綑,再用火車將一包包綑好的甘蔗載往糖廠。甘蔗在糖廠被卸下後,便由抓蔗機和推蔗機送入餵蔗口,經由輸送帶送入工廠進行加工,在經過切割、壓榨、清 淨、蒸餾、結晶、分蜜等程序,便製成了砂糖。最後,一袋袋包裝好的砂糖(每袋的重量為100磅)由火車運送到高雄港的碼頭,裝船運送出口。
屏東平原夏季氣溫高、雨量多,非常適合甘蔗的生長發育,而冬季甘蔗收穫期時降雨很少,這對於甘蔗含糖率的增加極爲有利,因此屏東平原上佈滿了一片片的甘蔗田;屏東平原是台灣主要的產糖區之一,台糖的屏東糖廠的日榨能力高達3600噸,曾被稱作「台灣糖業新高山」。
詩人余光中在他的新詩作品《車過枋寮》裡,這樣描寫屏東甘蔗田的豐饒之美:
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裡,
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
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
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裡。
從此地到山麓,
一大幅平原舉起
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
長途車駛過青青的平原,
檢閱牧神青青的儀隊。
想牧神,多毛又多鬚,
在那一株甘蔗下午睡?
原本這段紀錄片是無聲的,我特地將它配上由陳達儒作詞、蘇桐作曲,發表於1937年的《農村曲》,此歌最初版本是由女歌手青春美演唱(發片時,她已遠嫁日 本),後來翻唱者眾,包括劉福助、洪榮宏、江蕙、方瑞娥等歌手都唱過這首歌,而我所採用的版本則是由著名台語歌曲創作人黃敏的女兒文鶯於1964年所演唱 的,當年的文鶯只有14歲。
關於拍攝這段影片的百代新聞社:
1894年,法國人查爾斯百代(Charles Pathé)與弟弟艾米爾百代(Émile Pathé)在巴黎創立了百代唱片公司(Pathé Records)。
1896年,百代兄弟涉足電影製作與發行,創設了百代兄弟公司(Société Pathé Frères),成為動態影像發展的先驅。
1902年,百代兄弟在英國倫敦創辦百代新聞社(Pathé News),專注於攝製紀錄片,並於電影院播放,但隨著電視機的發明與普及,百代新聞社最終在1970年停止拍攝影片;在這數十年裡,百代新聞社累積了3500個小時的歷史影像,所紀錄的事件超過了9萬筆。

楊永川分享了張哲生影片很珍貴影片值得永存,感謝提供者。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90耆老楊永川電腦繪溪湖門牌對照表


90耆老楊永川 電腦繪溪湖門牌對照表
  • 人氣指數:119
  • 記者:尤宏源 溪湖 
  • 分類:地方
  • 日期:2015-03-07
  • 新聞摘要:
    溪湖戶政退休人員楊永川,在民國79年時,聽兒子的提議下,使用電腦製作了一本記錄日據時代,和現在的門牌對照表,在那個電腦還沒有普遍化的年代,楊永川的用心,更是讓佩服,現在高齡90歲的他,更是溪湖戶政的一部活字典,成為戶政人員 尋訪老資料時最好的寶庫.

    打擊下圖看彰視新聞影音報導
    90耆老楊永川 電腦繪溪湖門牌對照表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九旬翁 見證溪湖70年變遷

    九旬翁 見證溪湖70年變遷
    2015/3/8 | 作者: | 點閱次數:101 | 環保列印




    字級: 大字體 一般字體 小字體
    • 溪湖鎮第一份門牌對照表,出自楊永川的手。圖/凌筠婷
    【本報彰化訊】彰化縣溪湖鎮九十歲的楊永川是戶政事務所「鎮所之寶」,他是台灣光復後第一批戶政事務所人員,見證溪湖鎮從日據時代到現代的種種變革,記憶都成歷史。

    從「番社」重畫為道路門牌時,六十四歲的他用黑白電腦做出第一份新舊門牌對照表,率先推動「預留門牌」概念,造福溪湖鎮民。

    「彰水路以前是飛機戰備跑道,叫做『陸軍大路』。」楊永川是道地溪湖鎮人,民國十五年出生,小時候接受日本教育,十八歲到高雄岡山飛機工廠工作,日文很溜,也懂漢字。二十歲適逢台灣光復,他回家鄉後考進戶政事務所,成為戶政事務員,一做四十四年。

    「溪湖以前很多沙丘,濁水溪旁都是稻田、魚池,孩子牽牛走過堤防,夕照下的畫面好美。」楊永川對溪湖有說不盡的感情,過去戶口調查很詳細,不同姓氏的聚落很分明,每戶人家從哪裡來、有多少人,做什麼事他瞭若指掌,「溪湖糖廠鐵路帶來了商人,也帶動了溪湖發展」。

    溪湖因商業進駐,房子一間間蓋起來,楊永川說,日據時代民宅以「番社」概念群聚,沒有門牌,信件送至番社內雜貨店,各自去領。

    房子變多後,道路重畫必須加門牌,如何對照與整理變成大工程。

    當時六十四歲的楊永川向兒子學習程式語言,用第一代黑白電腦畫出清楚的番社與新門牌對照表,並將空地門牌預留,對照表花了整整一年才完成,他說:「政府養我一輩子,這只是一點回饋,同事工作更方便」。

    戶政事務所主任王翠琴說,這份對照表對同事幫助非常大,「至今無人畫得出第二份」。

    楊永川耳聰目明,高齡近百還經營部落格「三叔公黑白想黑白講」,由他口述、兒子代打,紀錄過去至今溪湖鎮點點滴滴,和他的心情。像過去溪湖鎮獨有的「暗燈」比賽,在他的部落格中也看得見。

    楊永川認為自己很幸福,能看飛機、電腦、網路從無到有,「以前哪想得到世界會變成這樣,我不寫,有些東西就消失了」。




    更正:報紙番地誤植"番社"更正為"番地"。電腦打字是以"速成法"自己打的。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慶祝2015年元宵節特別報導



    2015臺灣元宵燈會




    今年於2/273/15在大台中炫目登場,主辦單位今年以「低碳、智慧、文化城」出發,注入秋紅谷概念的水池造景;用山海、花都的意象,象徵臺中豐富多元的觀光特色。三大燈會場地皆有大型羊燈,象徵羊年「三陽開泰」的意義,以千燈萬火點亮大台中。2015的主燈「吉羊納百福」以全身金的俐落造型現身,依據遠古金文「羊」的象形文字創作,搭配腳下象徵臺灣發展步步高陞的山巒,總高度達23.4公尺的金羊以昂首姿態配上一對雄糾糾的大角傲視大台中,既時尚又討喜!而每年小朋友最期待的小提燈,則以著名的白羊與黑羊的故事為發想,創造俏皮可愛的小提燈「小可」與「白白」。
    taiwan0936333467.blogspot.com/2014/03/2015-2015227-31517.html
    內有2/27 晚上八點即時現場報導影片!!! 

    人潮開始湧進,烏日主燈越夜越美麗!!
    提供全台灣各地廟會慶典/年貨大街/元宵燈會/文化節/音樂祭/演唱會/園遊會/ ... 主燈區位於臺中市烏日高鐵特定區,依往例於傳統元宵節當日(2015年3月5)開燈,
    回顧2012年起連三年日本組隊來台參加元宵燈會因由
    1,東日本大震災
    東日本大震災是指日本2011311發生的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及其伴隨而來的海嘯餘震所引發的大規模災害。受災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北北海道關東日本東部地區,特別是距離震央最近的福島岩手宮城,這3縣的沿海地區遭到強烈的海嘯襲擊,大部分離海岸不到3公里的地區被海嘯淹沒,使許多沿海城市與人造設施遭到摧毀,僅宮城一縣死亡、失蹤人數便接近11,000[1],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不僅如此,劇烈的海嘯還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發生,這些狀況使得該震災成為日本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經濟損失最嚴之一。
    2,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
    zh.wikipedia.org/zh-tw/臺灣對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及各界反應
    中國媒體人認為台灣的捐款應納入整個中國的額度(中國所捐3.7億日圓遠遠低於台灣捐款至少180億日圓的額度),此言一出即引發現場譁然。日本資深記者山際澄夫當 場反駁「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這是事實!」在座的韓國學者也質疑「台灣和中國為什麼要混為一談?」山際並表示「捐給日本最多的是台灣,比美國還多!但 是(日本)政府卻呈現外交腦死(思考停止狀態),竟然未(登報)感謝台灣?!」此事立即引發在日台灣人抗議,經媒體報導後,迅速在日本與台灣引發直接(匯 款)與間接(納稅)捐助人的反彈。[177]
    有網友在Youtube上傳標題《日本節目:「在日本最苦的時候, 這當中 捐款給日本最多的是台灣!」》的影片讚揚山際對該發言的立即澄清。[178][179]
    3,日本政府並未對中華民國(台灣)以首相的名義致謝
    日本政府並未對中華民國(台灣)以首相的名義致謝,疑似遭到中國打壓所導致。
    由居住在東京但從未造訪過台灣的廣告設計師木坂麻衣子,在Twitter發起「謝謝臺灣計畫」,預定募集一百萬日元以在台灣的報紙刊登半版廣告。到427募集完畢為止,共募到了19,245,494日元,以其中238萬日元分別在《聯合報》及《自由時報》購買半版(寬32公分x24.8公分)的版面刊登廣告,節餘款轉捐贈給日本紅十字會[3][4][5][6]
    53,感謝廣告於《聯合報》及《自由時報》登出[7][6]:標題是「感謝,台灣」;內文為「您的愛心,非常感謝。我們是永遠的朋友。東日本311大地震時,您的支援使我們覺得相當溫暖。我們將永遠記得這份情誼!」。
    此感謝廣告刊出後,在日本國內掀起感謝台灣的熱潮,官方及民間紛紛利用各種場合、活動及賽事向台灣表達感謝[8]

    4,“台灣 ありがとう”日人對台灣感謝聲音。
    2011311下午246分發生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矩震級9.0, 所釋放能量約為矩震級7.61999南投集集921大地震126倍)。
    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堪稱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國民外交。中華民國政府與台灣人民捐助至少日圓200億元(外交部報告數字為新臺幣68.4億(因捐助管道有別且各時期匯率差異而有6673億元等不同估算),居世界第一,且超過有捐款的其他93個國家總額。由台灣寄出的救援物資保守估計亦超過上千公噸「東日本大震災」之援助堪稱日本政府及日本傳播媒體對此向台灣表達感謝之意。[1][3][2][4][5](點擊看詳文)
    《中視新聞》台灣燈會6日在彰化縣鹿港鎮開幕,包括日本東京迪士尼、集英宮七番弄等國內­17支隊伍的踩街為燈會熱身。東京迪士尼為感謝台灣311的積極賑災,還把首次海外­演出獻給台灣,吸引大批遊客湧入鹿港小鎮,體驗難得的嘉年華式遊行,台灣歷史上的新史記。

    5回顧2012年龍年新春特別節目 



    龍主燈總高約20,主體週邊祥雲環繞,猶如祥瑞之氣,雲氣冉冉上升,卿雲爛縵,瑞藹紛臨,表達出「龍翔霞蔚」之意境,《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意­如龍乘雲氣,遨遊寰宇,甘霖普降,帶來五穀豐收,萬物欣欣向榮氣象。
    鹿港慶嘉會燈月燦芳菲蓬島呈福瑞八方喜來歸龍翔彩霞蔚萬物生光輝。
    2012-12-06-2012 彰化鹿港燈會踩 -1踩街團體:鹿港藝陣(鹿港小九天、發現舞蹈劇場、玉渠宮三姑六婆高蹺陣、集英宮七番弄)、日本(東京廸士尼度假區、東京
    「傳統芸能花乃實會」、三重縣安津YOSAKOI,街舞團隊、名古屋DOMANNAKA街舞團隊、北海道YOSAKOIRAN街舞團隊、高知縣YOSAKOI SORAN舞團隊)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台灣觀光遊樂區協會、傳練堂綜藝團

    www.taiwan.net.tw/2012TaiwanLantern/1/program1.html - 頁庫存檔
    2012台灣燈會綵排儀式程序表. 時間:10125 ... 鹿港慶嘉會; 燈月燦芳菲; 蓬島呈福瑞; 八方喜來歸; 龍翔彩霞蔚; 萬物生光輝 ... 22:03, 2012台灣燈會閉幕典禮開始 ...
    吸引千萬人次 彰化燈會熄燈 明年新竹見 2012-02-20 01:11 
    中國時報【鐘武達/彰化報導】
    一二台灣燈會隨著主燈「龍翔霞蔚」最後一場演出,十九日晚上熄燈畫下圓滿句點。這場吸引超過千萬人次欣賞的燈會,閉幕式由交通部觀光局長賴瑟珍、彰化縣長卓伯源主持 ,卓伯源將台灣燈會燈籠傳遞給新竹縣長邱鏡淳,相約二一三年燈會新竹見。
     「二一二台灣燈會」,號稱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展期最長、主燈量體最大、內容最豐富,本月六日主燈開燈首日當天,參觀人數就突破百萬人,十一日美國迪士尼踩街表演更吸引一四五萬人次到場。
     十四天的台灣燈會期間,造訪鹿港小鎮遊客累計逾千萬人次,這股熱潮也為地方創造約百億餘元經濟產值,創下台灣燈會廿三年的新紀錄 ,不少民眾都說值得。
     台灣燈會閉幕儘管是最後一場,但演出依舊震撼,閉幕式除有日本宮城縣閃雷太鼓團及韓國傳統鼓舞團表演,「 龍翔霞蔚」主燈秀,鐳射燈光、磅礡音樂及絢麗煙火,更為鹿港夜空留下永遠的美麗,現場滿滿觀眾驚呼連連,也盡是不捨。
     卓伯源特別向所有參與的人員致謝說,這次燈會期間動員超過二萬人次的警察、七千五百人次的志工協助燈會服務、一千人次衛生醫療服務人員及七千五百人次的清潔人員都是燈會成功的幕後功臣。
     明年新竹見!
    閉幕式最後在依依不捨中,卓伯源將象徵台灣燈會的燈籠,傳交給新竹縣長邱鏡淳,大家相約「二一三台灣燈會新竹見 」。 
    2012鹿港燈會閉幕式加碼演火Show - YouTube(點擊觀賞影片)
    youtube.com16 小時前 - 3 分鐘 - 上傳者:soonmiss
    閉幕式煙火Show. ... 20120219-2012鹿港燈會閉幕式加碼演火Show
    台灣燈會在鹿港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