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29)單元:糖業(3)日治時代四大製糖會社
日治時代四大製糖會社概述
明治製糖株式會社
四大會社於今日臺南縣境內各自擁有製糖所,其中明治與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的本社還設於縣境內。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成立於明治39年(1906),資本額為 500萬日圓,屬於三菱系財團。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成立不久,除收買麻豆附近屬於臺資之麻豆製糖(明治40年,1907)與維新製糖(明治43 年,1910),繼承其壓榨能力60噸與110噸的工廠外,並在蕭壠自設第一工廠(臺南佳里糖廠),於蒜頭設立第二工廠(嘉義蒜頭糖廠)。蕭壠第一工廠於 明治41年(1908)開始作業,是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的第一座糖廠。明治43年(1910),明治製糖株式會社選定了臺南廳溝仔墘庄設立第三工廠 (臺南總爺糖廠),並於該地建設事務所、郵局、醫務所、俱樂部、宿舍等大小建築,以作為會社總部所在,之後本社就由蕭壠移到總爺辦公。明治45年 (1912),位於總爺的第三工廠也開始運轉製糖。
在日後製糖企業的兼併潮流中,明治製糖株式會社陸續收買了中部地區的中央製糖(南投)與大和製糖(彰化),昭和2年(1927),更繼承東洋製糖旗下的南 靖製糖所(嘉義南靖糖廠)與烏樹林製糖所(臺南後壁鄉烏樹林糖廠), 日後為供南靖製糖所冷卻用水及農田灌溉,明治製糖株式會社乃於昭和12年(1937),在鹿寮溪攔築了鹿寮溪水庫(臺南白河鎮)。昭和18年 (1943),臺東製糖株式會社也被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合併。總計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共有七個製糖所,其中位於今日臺南縣境有蕭壠、總爺、烏樹林三製糖所,分別屬佳里鎮、麻豆鎮、後壁鄉。日後國民政府接收時,明治製糖株式會社被改組為臺糖第三區分公司,總爺糖廠為分公司所在。
在日後製糖企業的兼併潮流中,明治製糖株式會社陸續收買了中部地區的中央製糖(南投)與大和製糖(彰化),昭和2年(1927),更繼承東洋製糖旗下的南 靖製糖所(嘉義南靖糖廠)與烏樹林製糖所(臺南後壁鄉烏樹林糖廠), 日後為供南靖製糖所冷卻用水及農田灌溉,明治製糖株式會社乃於昭和12年(1937),在鹿寮溪攔築了鹿寮溪水庫(臺南白河鎮)。昭和18年 (1943),臺東製糖株式會社也被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合併。總計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臺灣共有七個製糖所,其中位於今日臺南縣境有蕭壠、總爺、烏樹林三製糖所,分別屬佳里鎮、麻豆鎮、後壁鄉。日後國民政府接收時,明治製糖株式會社被改組為臺糖第三區分公司,總爺糖廠為分公司所在。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
本屬臺資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由於初期營運不順,因此不得不引入日資。明治40年(1907),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遭日人堀宗一、荒景泰治、安部幸兵衛等 人收購,成了日資會社,資本額由30萬日圓增資為500萬日圓,本社總部也由岸內庄搬至新營庄(現新營市)。日人收購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後,將原岸內製糖 工廠的壓榨能力提高為550噸,明治42年(1909),岸內廠試製「耕地白糖」成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成為臺灣製作「耕地白糖」之嚆矢,
同年在新營庄新設製糖工廠(臺南新營糖廠)開始作業。大正元年(1912),岸內第二工廠開始作業,此廠在設置之初即有生產白糖裝置,主要專製白糖,之後
各工廠也陸續加裝設備,生產白糖,當時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所生產的白糖頗受大陸華南市場的喜愛。昭和11年(1936),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在急水溪上修 築了尖山埤(臺南柳營鄉),以提供新營製糖所冷卻用水與農場蔗園灌溉,昭和12年(1937),新營製糖所設置了第二工廠。總計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在今日 臺南縣共擁有兩個所四座工廠,主要分布在北邊的鹽水、新營兩地,新營製糖所則為日後接收時的臺糖第四區分公司所在地點。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並不只有在鹽水港廳建置工廠,該會社也向南面阿猴廳、東部花蓮港廳拓展,還承繼了許多製糖株式會社,並收購甚或無償取得大批土地,成了 日治末期的四大製糖會社之一。不過因投資太過積極,成本控制不得宜,以致後來許多轄下工廠被迫出讓給其他製糖會社,是四大會社中實力較弱的一個。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橋仔頭工場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是臺灣新式製糖業之始祖,該會社設立之初即認為甘蔗原料全委由農民供給是極為不利之事,因此採取大肆收買耕地,以擴充自營農場之政策,此 舉讓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在四大會社中擁有最多的土地。明治末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共有橋仔頭(高雄橋頭糖廠)、阿猴(屏東糖廠)、後壁林(高雄小港副產加工 廠)、灣裡(臺南善化糖廠),三崁店(臺南永康糖廠),車路墘(臺南仁德糖廠)等新式製糖工廠,從糖廠分布來看,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勢力範圍主要在臺灣南 部,尤其是曾文溪以南的區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後來兼併了埔里社製糖會社及臺北製糖會社,才向北拓展了勢力範圍。昭和2年(1927),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因債務關係進而收買了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旗下的旗尾(高雄旗山糖廠)、恆春(屏東恆春糖廠)兩工廠,自此除新興製糖外,凡曾文溪以南的製糖所全部歸臺灣製 糖株式會社所有,昭和3年(1928),灣裡製糖所又增設第二工廠,接著廢止了左鎮改良糖廍的製糖業務,將該糖廍原料採取區編入車路墘與灣裡兩製糖所。 及至日治末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會社十多個製糖所中共有三個所四座工廠是位於今日臺南縣境內,主要分布於溪南區的善化鎮、永康市與仁德鄉。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
斗六工場
明治39年(1906),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成立, 先於斗六廳五間厝設立粗糖工廠(雲林虎尾糖廠),其後又收買日本下關的大里製糖所。不過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之後投資失當,加上政治、經濟因素,使得會社虧 空嚴重,會社主要人物乃賄賂勾結國會代議士,提出砂糖官營論,企圖引誘政府接收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治株式會社,想藉著產權轉移,矇蔽會社虧空破產的內幕。 此項陰謀後來被揭穿,明治42年(1909),參與的會社人物與代議士等遭到拘捕,社長也舉槍自盡,此即為轟動一時的「日糖事件」。
「日糖事件」爆發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乃由藤山財團總裁藤山雷太所接收。藤山財團接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後,除增建、擴張虎尾工廠的規模,使其以 3200噸壓榨能力成為全臺產量最多的製糖工廠外,還大肆兼併了東洋、新高、昭和、帝國等製糖株式會社,繼承了近二十座的製糖工廠,成了製糖會社兼併戰爭 中的大贏家。不過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所擁有的製糖據點多在臺灣中、北部,以南糖北米原則而言,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的地點最為不利,因此在接收後的國民政府 時期,因原料推廣困難而告併廠或廢廠者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所轄工廠最多。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於今日臺南縣境僅擁有玉井製糖所(臺南玉井糖廠)一座,該廠最早可追溯至臺資永興製糖轄下工廠,位於噍吧哖(玉井),之後永興製糖於大 正2年(1913)被日資的臺南製糖收買,噍吧哖工廠也歸其所轄,並與二重溪改良糖廍(壓榨能力120噸)合併。昭和3年(1928),該廠被昭和製糖所 繼承,昭和製糖日後又遭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兼併,玉井製糖所乃歸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所有。
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並不只有在鹽水港廳建置工廠,該會社也向南面阿猴廳、東部花蓮港廳拓展,還承繼了許多製糖株式會社,並收購甚或無償取得大批土地,成了 日治末期的四大製糖會社之一。不過因投資太過積極,成本控制不得宜,以致後來許多轄下工廠被迫出讓給其他製糖會社,是四大會社中實力較弱的一個。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橋仔頭工場
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是臺灣新式製糖業之始祖,該會社設立之初即認為甘蔗原料全委由農民供給是極為不利之事,因此採取大肆收買耕地,以擴充自營農場之政策,此 舉讓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在四大會社中擁有最多的土地。明治末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共有橋仔頭(高雄橋頭糖廠)、阿猴(屏東糖廠)、後壁林(高雄小港副產加工 廠)、灣裡(臺南善化糖廠),三崁店(臺南永康糖廠),車路墘(臺南仁德糖廠)等新式製糖工廠,從糖廠分布來看,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的勢力範圍主要在臺灣南 部,尤其是曾文溪以南的區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後來兼併了埔里社製糖會社及臺北製糖會社,才向北拓展了勢力範圍。昭和2年(1927),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因債務關係進而收買了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旗下的旗尾(高雄旗山糖廠)、恆春(屏東恆春糖廠)兩工廠,自此除新興製糖外,凡曾文溪以南的製糖所全部歸臺灣製 糖株式會社所有,昭和3年(1928),灣裡製糖所又增設第二工廠,接著廢止了左鎮改良糖廍的製糖業務,將該糖廍原料採取區編入車路墘與灣裡兩製糖所。 及至日治末期,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會社十多個製糖所中共有三個所四座工廠是位於今日臺南縣境內,主要分布於溪南區的善化鎮、永康市與仁德鄉。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
斗六工場
明治39年(1906),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成立, 先於斗六廳五間厝設立粗糖工廠(雲林虎尾糖廠),其後又收買日本下關的大里製糖所。不過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之後投資失當,加上政治、經濟因素,使得會社虧 空嚴重,會社主要人物乃賄賂勾結國會代議士,提出砂糖官營論,企圖引誘政府接收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治株式會社,想藉著產權轉移,矇蔽會社虧空破產的內幕。 此項陰謀後來被揭穿,明治42年(1909),參與的會社人物與代議士等遭到拘捕,社長也舉槍自盡,此即為轟動一時的「日糖事件」。
「日糖事件」爆發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乃由藤山財團總裁藤山雷太所接收。藤山財團接掌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後,除增建、擴張虎尾工廠的規模,使其以 3200噸壓榨能力成為全臺產量最多的製糖工廠外,還大肆兼併了東洋、新高、昭和、帝國等製糖株式會社,繼承了近二十座的製糖工廠,成了製糖會社兼併戰爭 中的大贏家。不過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所擁有的製糖據點多在臺灣中、北部,以南糖北米原則而言,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的地點最為不利,因此在接收後的國民政府 時期,因原料推廣困難而告併廠或廢廠者以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所轄工廠最多。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於今日臺南縣境僅擁有玉井製糖所(臺南玉井糖廠)一座,該廠最早可追溯至臺資永興製糖轄下工廠,位於噍吧哖(玉井),之後永興製糖於大 正2年(1913)被日資的臺南製糖收買,噍吧哖工廠也歸其所轄,並與二重溪改良糖廍(壓榨能力120噸)合併。昭和3年(1928),該廠被昭和製糖所 繼承,昭和製糖日後又遭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兼併,玉井製糖所乃歸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所有。
★★★★★★★
參考影片:2部
剝削與發展談日治時期的糖業(下) 國家教育研究院89年前(點擊觀賞影片)
www.youtube.com/watch?v=kjArwBCKIK0
2013年5月23日 - 上傳者:MLCSHC02
版權為國家教育研究院所有,有助於師生在教學上之使用。 切勿利用此影片營利或從事其他非法行為,如被舉發,後果請自行負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