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義士是中華民國遷往臺灣後使用的一個歷史名詞,指以特定方式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投奔中華民國的軍人或者平民。
義士分類
韓戰期間,屬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俘中,有一萬四千多名選擇來到臺灣,其中第一批於1954年1月23日由韓國仁川港搭美國軍艦抵達基隆(此日是為123自由日,後來該紀念日於1993年正式改名為「世界自由日」),至1月29日為止,共計有1萬4千多人到臺灣,從此「反共義士」這一名詞在臺灣正式大量使用。此後,中華民國政府設置各種安置、獎勵義士的辦法,特別是針對駕機、駕艦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共義士,更採取巨額獎金的獎勵措施。
1991年,中華民國政府終止動員戡亂後,不再視中共為叛亂組織,反共義士也漸次成為歷史名詞,而對於一些劫持民航機來臺者,不僅不再有相關獎勵,並為了配合國際反劫機公約與本國反劫機法律,而改以劫機罪名判刑入獄。
駕機
主條目:國軍與解放軍間的駕機叛逃事件
合計共13架飛機,16名中共解放軍空軍飛行員:
- 1985年8月25日:蕭天潤駕轟-5轟炸機,從山東膠縣起飛,降落於韓國裡里市。1985年9月20日抵達臺灣。
- 駕駛員蕭天潤駕機到韓國,因油料耗盡迫降在裡里市郊外的稻田,撞死了一名農夫,機員一死二傷,另一名傷者痊癒後帶著死者骨灰被送回中國大陸。蕭天潤則送台灣。
六義士
「六義士」指1983年5月5日自中國大陸劫持民航機降落到南韓漢城春川美軍飛彈基地,被中華民國政府稱為反共義士的卓長仁、姜洪軍、高東萍、王豔大、安偉建及吳雲飛等6人。南韓當時以違反國際反劫機公約與國內法的罪名判處徒刑,將其羈押一年三個月後驅逐出境,遣送到台灣。該航機原本是由瀋陽飛往上海的中國民航296號三叉戟客機。機上有9名機組人員,96名乘客,其中3名日本人。
- 後來在台灣,卓長仁、姜洪軍與施小寧因投資失敗,涉嫌於1991年8月16日綁架並殺害前國泰醫院副院長王欲明之獨子王俊傑,而分別被判處死刑與無期徒刑。2001年8月10日,卓長仁、姜洪軍遭槍決,結束生命。
- 歷史名詞:1988年後,為尊重國際反劫機的行為標準,對劫機者,中華民國政府採取人機分離的方式,將劫機犯留下來服刑,服刑屆滿或假釋後遣返原國或原地。「劫機義士」從此成為歷史名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