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25) 附錄2水利(1):濁水溪與林先生廟




   
可連線網頁的電子書!一書()在手如擁有一探不完、求不盡的圖書寶庫! Google 設為首頁!
【每日】新聞  股市  氣象  星座  政治  (雅虎網)
序 言
身在台灣島上的咱,不管原住民、新住民,早來慢來,同住台灣的居民,都必須知道,咱四百年間,遭受波濤起伏,克服萬難,過去歷史。關于台灣史記的書冊多種,如一一閱讀,非常費時,因此利用退休閒餘,依據各類史記,以通俗的台語七字四句連方式,著重「事」.「時」.「地」配入句內,(因此每句不限七字)以便連結”電腦”尋覓意願詳文,此辛酸錄也可當”索引”作用。
並藉此能使島民,深省過去,思考將來,如何祥和相處,同心一致,為台灣前程而努力。初次以台語四句連來表述,如有,句詞、錯字應更正之處請多多指教。
★★★★★★★
台灣四百年歷史辛酸錄(25)附錄2水利(1):
濁水溪與林先生廟
林先生廟
先生有「台灣大禹」之尊稱,與八堡圳同留台灣水利史。
原名施厝圳的八堡圳在 開鑿初期屢次引水都失敗,眾人正望水興嘆之際,眼看功敗垂成時,有一位自稱林先生的老叟出現授與圖說,教導重行開鑿,並以「土工法」施工後,歷時多年,終於圳水豁然而通,大功告成。老翁不願居其功,只自稱「林先生」鄉人準備千金欲酬謝之,老叟卻已功成身退不知去向,後來鄉民為感念其遺澤而在圳源頭附近,﹝ 即源泉村員集路林先生廟現址﹞恭建祀祠,迄今已有二百七十餘年。
先生廟為一重檐歇山頂式建築,內供奉傳奇的林先生祿位,左右並配祀開圳有功的施世榜黃仕卿。此廟曾於民國八年重建,六十四年奉謝東閔主席指示撥款再次重修,每年中元節水利會與施氏後嗣及當地居民均在此祭拜,以感念其開發水利之恩德;由於施氏興修八堡圳水利之功勞最偉大,故彰化農田水利會例年亦撥款祭祀。
施世榜
彰化平原在漢人尚未墾殖以前,住著二個平埔族群,那就是乏福郎族(Favorlang)及洪雅族(Hoanya)。他們的農業生產採用輪耕休田制。 後漢人入侵墾殖後仍以平埔族的輪耕休田、陸稻耕作的農業經營方法。從一七一年至一七三五年在此二十五年間,彰化的耕地增加了一萬一千餘甲的土地。這些耕 地的增加與水圳的開發有極密切的關連。
八堡圳是由施世榜所開發 .
施世榜字文標
施世榜字文標,一六七一年(康熙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出生,卒於一七四三年一月二日(乾隆八年),享年七十三。 施世榜在台灣發展史上興建八堡圳,引濁水溪水灌溉彰化平原十分成功,另外他又以墾戶「施長齡」之名,在彰化平原從事墾殖事業。其父施東為康熙半線地方之墾 首,並兼營糖業,販與日本,致富。施世榜在一七二六年加以擴大並買下鹿港大片塭地,兼事魚蝦養殖,定居鹿港,為其子孫奠定傳世基業。
施世榜見到台灣中部有高山,其水流落差大,水源充沛到氾濫成災,但是到了乾季卻又沒水。所以於一七九年開始建造水圳,來解決灌溉問題。自鼻仔頭(今彰化縣二水鄉)設圳頭,挖掘渠道,引用濁水溪的水來灌溉農田。

(圖為八堡二圳在二水的取水口)
www.taiwanus.net/history/3/43.htm
所以於一七九年開始建造水圳,來解決灌溉問題。自鼻仔頭(今彰化縣二水鄉)設圳頭,挖掘渠道,引用濁水溪的水來灌溉農田。
黃仕卿主導策劃八堡圳開築功勞大
黃仕卿
黃仕卿鼎力協助施世榜完成八堡一圳啟用
《彰化縣志水利篇》記載:「十五庄圳,在大武郡保,康熙60年庄民黃仕卿築」。
後來「十五庄圳」改稱「八堡二圳」,是由於引流於同一條溪水──濁水溪,可見其在八堡圳開築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當施世榜於開築濁水圳(即施厝圳)之時期,黃仕卿在此之前,便領有「東螺社」及「大武郡社」的墾植權,其領域範圍,包括二次大戰終戰前
的南投縣名間鄉緊靠濁水溪的部分、臺中州員林郡(二水、田中、社頭、
田尾、埔心及員林地區)。幅員廣大,對水利建設的需要,由此可見一斑。同時,由於社商在當時多是地方上的領袖人物,權勢、財富皆相當可觀,能出面鼎力協助 施世榜,無論是在資金還是人力方面的調配,再加上吸收了施家的水利技術,使得十五圳的開鑿工程進行得格外順利。於是同樣在歷經了十年的開鑿時間後,於八堡 一圳竣工後的第二年,十五庄圳(即八堡二圳)便能完工啟用。
埔心及員林地區。由於社商為當時地方上之領袖人物,所以能出面鼎力協助施世榜,使得開築十五庄圳工程,格外順利,於八堡一圳完成後第二年,即西元 1721年,也完成啟用。
此後,黃仕卿遷居到大武郡社大武郡西保之大坡心庄(今埔心鄉黃厝),其後代子孫繁衍於埔心、員林一帶。
★★★★★★★
先生」所傳授予施世榜的治水工法
堰堤土工法
先生」所傳授予施世榜的治水工法叫做「堰堤土工法」。其器物的名稱叫做「石苟」苟,台語音ko5,是一種導水工具。二水人又將之稱為「籠仔苟」或「壩籠」,是「林先生」指導施世榜如何引導水流,導水入圳的人工導水法。
籠仔苟或「壩籠」
一、緣起
壩籠(石苟)的發明使用,是源自於八堡圳引水源頭(今濁水溪中游南投縣名間鄉與竹山鎮交界名竹大橋附近),為解決水位豐枯變化大的問題。每逢春夏季豐水期,常因河水瀑漲,河道流向變更改道,而影響下游平原灌溉水源;然而,秋冬季時又雨量稀少,必須增加輸水速度及水量以供農用,於是便創造出這種人工變更水道及攔堵水流的祕法。
二、使用材料
材料是竹藤、木板或竹,以及石塊
此工法主要使用的材料是竹藤、木板或竹,以及石塊。先用藤紮木或竹,編紮成上廣下狹狀如筍的器具,俗稱「苟」。然後,於使用時,依照由上游往下游的方向放置,連結成圍,並且以大小石塊填入壩籠內攔倒溪水,因此這項工具又名「石苟」。
三、類型
編紮石苟通常需要熟練的綁苟老手
石苟依其型體可分為「角苟」和「圓苟」兩種。
1.角苟頭寬十二尺。體積較大,承力也較大,則使用圓木為材料。
2.圓苟頭寬七尺,高度約六尺,亦可依需要加減。但其高度最大規格為十二尺。圓苟因體積小用桂竹。
編紮石苟通常需要熟練的綁苟老手,也就是綁苟師傅,每粒苟依其苟型及大小平均至少要需要師父及其工人共二位以上。
四、發包流程
每年年底水利會會舉辦公開招標,把翌年的導水工程發包出去,決標後得標包商就要依約接受水利會指揮施工,年度工程得標包商即需用牛車將所採購的大竹 (搭臨時便橋用,通常用麻竹) 、圓木、桂竹、藤竹 (紮苟材用) 、稻草 (裝填石縫間之空隙以減少漏水,影響流速及流量) 等預為堆積。包商包下年度工程,在未發生災害之前,尚須預製數粒苟作為應急之需。
除此之外,包商還要提早與在地二水鄉或鄰鄉溪州下水埔 (大庄) 一帶的施工師傅,如:綁苟師傅、下水師傅、天牛絞盤師傅等等,送禮金 (定金) 預作合約,以便掌握人力來源,避免臨到關頭卻無人可用。至於小工、打石工,則由師傅自行臨時招聘。萬事都齊備後,只待施工通知,便可以開始進行石苟的編製了。
五、使用時機及使用情形
石苟使用時機一切都要視溪水變更水道或攔堵水流而定。每年秋冬枯水期 (十月至翌年五月),雨量稀少,河流乾涸,為了減少輸水損失,同時增加輸水速度,延長引水圳路需變更水道的時後,即會使用。
另外,在春夏豐水期 (五月至九月),常常因為設在河床的臨時攔水壩籠被洪水沖毀,使得河水流水瞬間變更方向。此時,便必須及時變更水道,開挖新的引水道,導入水圳內。而這些變更水道或攔堵水流的工程,就必須使用到石苟了。
使用上,通常以角苟為主,圓苟為輔。將圓苟置於角苟與角苟內側,填補空隙,以輔助角苟功能的不足之處。至於「天車」(WINCH)主要在帶水下苟時使用,是控制苟的方向的重要工具,同時亦是豐水期人工下苟時所不能缺少的工具。
人工下苟安放的方法
人工下苟安放的方法,在枯水期時不必分上下游,任何一個方向均可安放。因為施工容易,一天之內可以安放百粒苟。然而,如果是在豐水期的時候,則必須由下游 循上游放置石苟。安置石苟時,苟頭的正面需要五至六人,苟尾二人,苟之兩側各一人,合計至少得十至十五人搭設一個石苟。同時,安苟需要熟諳水性,且老練的 下水師傅從旁指導,並配合水利人員監督安置。在豐水期下水搭苟因為施工不易,一天下來往往做不到十粒。至於苟中填塞石塊的工作,那就要交給填石師傅了。 

(點擊看影片)



www.youtube.com/watch?v=Ju4_74TRaHw
201177 - 上傳者:PTS 台灣公共電視
濁水溪,流穿八堡圳的木製閘門,三百多年來,哺育彰化平原上一畝畝稻田, ... 正值孕穗,中部卻遭逢春旱,就連水圳頭的農家,都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