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楊照陽講溪湖歷史(5)
在溪湖訂根造夢 91.12.1.a77-1 *楊照陽 *(取材自網路)
姓楊的族親團結度聞名全臺灣
早期除了天災之外,就是種族械鬥和土匪搶劫,姓楊的族親,他們
的團結度聞名全臺灣,因為北臨大突社番,西臨二林社番,南有番
婆庄、竹塘、田中大武郡社番、東北有巴布薩族半線(彰化)社番,
頂、下番婆(臭水番花路)東邊的客家人和漳州人。
參考圖片(網路轉載)
清代在漢人與原住民交界地帶設置的警戒與防禦措施。臺灣「防番」
之設施,始於鄭成功創設之屯田,1766年(乾隆31年)設立理番分
府後,由理番同知管理 隘寮,充任隘番等事,1788年設立隘勇,沿
山番界設土牛溝,在要衝地帶配置隘丁、設立隘寮,做為對番人警
戒、防禦措施。
清代統治臺灣的初期,曾依土著民族漢化程度的深淺分為土番和野
番(山番),其後又依土著民族歸化與否分為熟番和生番、已歸化
的土著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西海岸的平原上,而未歸化的土著民族則
多居住在中央山脈一帶,於是自閩粵二省移民到臺灣的漢人,即稱
居住在平地之土著為平埔番,而稱居住在山地的土著為高山番。
因為4面都是潛在的敵人,為了生存下去,唯有兇狠好鬥的武力可
以憑借。所以練武功的風氣很盛行,有勤習堂、振興堂、宋江陣、
打棍仗(打墟仔)、打拳頭(空手對打)對陣。
尚武的風行,一方面可以防身,一方面可以抵禦外侮,所以祇要
在阿公厝(姓楊的聚集中心)發生任何盜賊或外力侵入,祇要喊
叫或敲擊聲(竹管或鐵器),就可以集體動員,讓外侮者死得很
難看。所以一般人都說姓楊(羊仔)的,他們的羊角很尖,最好
不要惹到他們,因為他們愛恨分明,有恩必還、有仇必報。
因為姓楊的族親很團結,而且是非分明,所以百年內的閩客械鬥、
漳泉械鬥,祇有外圍的族人有參予,所以犧牲不是很大,因為人
多勢眾又集中,所以外族一向採退讓態度,否則中部的拓墾史,
一定會更慘烈的改寫。
楊氏宗祠四知堂﹙點入網路﹚
出自東漢名士楊震 ,西元108年(東漢永初二年)春,他調任東
他在荊州刺史任內薦舉的官員,聽得老師楊震到來,晚上王密
便悄悄前去拜訪,並帶黃金十斤作為禮物。雖然東漢時的一斤
相當於今天的250克左右,但金十斤也相當於今天的五斤金,
等於好幾根金條了。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舉
薦表示感謝,二是想請這位老上司以後再多加關照。楊震當場
拒絕了這份禮物,並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
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道:“幕夜無知者。”楊震立即生氣了,
說: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十分羞愧,
只得帶著禮物,狼狽而回。“四知”成為千古美談,其後人以此
為堂號效法祖先的清廉家風。
編後語
本堂楊照陽神父在去年交付了一個重要的任務給傳協會:盡快將本堂歷史整理出來!當時傳協會主席林義榮弟兄便快馬加鞭的成立了堂史編纂小組,其中包括有執行 小組及編輯小組兩組人手,進行堂史資料的收集及確認。在這期間,有一位關鍵性的人物,他的出現及熱心協助,使得收集堂史資料的困難度大幅下降;這位大功臣 就是隱居在本堂地下室的楊榮惠老師。由於楊老師曾擔任過善導週刊的記者,且在成主教任內擔任教區新聞秘書,直到民國七十四年才離職;加上他本人博學強記, 因此楊老師本身就等於是一部本堂的活歷史。透過他的協助,終於能夠將堂史的大綱整理出來,而且還有很豐富的許多照片可以讓我們緬懷過去長輩的努力,以及天 主的恩澤。
耆老楊照陽講溪湖歷史結束。
下次推薦楊忠銘親堂到南安縣夾水頭珠山拍攝最近珍貴照片
溪湖三叔公開講部落格編輯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