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2009年 清明,農曆 二零零九年三月初九︰公曆 2009年4月4日。
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是「清明」節氣的開始。「清明」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換算成國曆,約4月4日或5日。清明幾乎是唯一和節日連接的節氣,春光明媚,清明懷人,古人有清明踏青的風俗,此時宜多親近大自然,但天氣變化大,俗語說︰清明 谷雨,寒死老虎母,也要小心不要著涼。
清明時節,草木繁盛,百花齊開,處處給人清新明朗的感覺。《淮南子‧天文訓》有云:「春分後15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帝京歲記勝》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淨明潔,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倣傚,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
在台灣地區,清明掃墓有些人選在農曆三月初三,叫做「三日節」或「三月節」,這一天也稱為「古清明」。
古清明與清明時間大約都相近,前者固定在農曆三月三日稱為「死節」,後者並不固定所以叫做「活節」。
2 個節日都有人掃墓,但依習俗一年之中不能重複掃2次墓。
為何台灣會出現2個掃墓的節日,傳說是泉州人與漳州人因於清明日買菜發生糾紛,釀成械,經由官府調解,才分出漳州人三日節,泉州人清明日掃墓。
飼牛囝仔、塚仔埔、墓粿
在塚仔埔(墓地)最熱鬧是清明掃墓季節尤其是清明,平時寂靜無聲埔地,被掃墓人群來往,喧嘩聲音熱鬧起來。
掃墓人擔牲禮、祭品,擕鋤頭、鐮刀、掃手、水桶等全家老小總動員整修墓園,整理墓地周圍後,先以牲禮祭拜后土(土地公)後,移拜祖墳、酒三杯、墓粿有紅龜粿(吉利)、麵粿(長壽)、發粿(發財)等。金銀紙:四方金與金銀元寶。
【祭祖墓】
舊墳準備三牲(雞、魚、豬)
新墳準備五牲(雞、魚、豬、鴨、魷魚)
酒、飯、湯、六菜有豆乾、水煮雞蛋或鴨蛋、海帶、豬皮、米糕(高昇)、豆皮(土豆)、菜頭(好彩頭)、韭菜(長久)等類、三樣水果、糕餅及拜后土的墓粿,鮮花一對、香燭一對、鞭炮一串金銀紙(四方金、銀紙、庫錢、金銀元寶),另外要準備黃白紙或五色紙(挂紙用)。
燒金銀紙同時挂墓紙(整修房屋之意),然後放炮分墓粿(昔時備白色墓粿分發因此謂︰墓粿)後改分發「麵龜仔」還是稱墓粿,群童一聽炮仔聲就急速走來「逸墓粿」掃墓人先將「麵龜仔」有人有份分發後,剩下「麵龜仔」拋上空中任飼牛囝仔(牧童)搶,飼牛囝仔也撿拾此墓粿(麵龜仔)為樂,平時墓地常客是飼牛囝仔,有一點暗示他們尊重祖墓不要毀壞之意。
隨時代火葬風行,納骨塔林立逢清明節,無法以古法祭拜,只在塔前搭遮日棚,如公祭般的群體祭拜,在墓地掃墓、挂墓紙、搶墓粿場景也逐年,隨時代潮流而漸漸消失。
1 則留言:
三叔尊前:
我是朝興,因為醫生吩咐目前仍不宜涉足人多的地方,所以目前仍深居簡出;目前身體一切正常,體力也恢復得差不多了,惟後生晚輩讓大家擔心,心裡實在過意不去,特地向三叔報平安,請勿掛心!
敬祝安康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