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馬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轉載文)
牛頭馬面,是兩個鬼差,形象分別是牛頭人身、馬頭人身,負責捉拿、帶領陽壽終了的亡魂到地府,也有人說他們是負責把守地府中奈何橋的神明,生前犯罪的鬼魂通過,就推落橋下,讓橋下的毒蛇、怪獸吞噬。此說法與古埃及神話中,狼頭人身的地獄守門者阿努比斯相近,阿努比斯也會將不遵循正義的死者靈魂,餵給怪物阿米特。
牛頭馬面被認為是陰界神明(如東嶽大帝、閻王、城隍爺)的部下,在台灣,常被尊稱為牛馬將軍。有些人會向祂們燒紙錢,希望祂們不要為難自己的祖先。
[編輯] 起源
牛頭馬面之中的「牛頭」鬼差,源於佛教。《五苦章句經》:「鬼將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鐵城泥犁經》則指出:阿傍生前因不孝父母,死後在陰間被處罰,變為牛頭人身的差役,負責巡邏,捉拿逃跑的鬼魂。
「馬面」鬼差,源流不詳。《楞嚴經》:「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持槍矛,驅入城內,向無間獄。」有人認為,祂是馬頭人身的羅剎惡鬼,在地獄裏負責管理為惡的鬼魂。
也有人說「馬面」是佛教「馬頭明王」的化身,負責保護地獄安全。但被駁斥,「馬頭明王」本為觀音的化身,是佛教的護法神。與鬼差並無甚麼關連,「馬面」的源由應該是佛教傳入後,中國人創造出來,用以搭配「牛頭」的。
[編輯] 形象
有些廟宇會為彩繪或雕塑的牛頭馬面的形象美化,如新竹城隍廟的「牛頭馬面」造型,即為人的臉,但在帽上畫牛頭、馬頭,以為表示。而台北霞海城隍廟,則直接以「牛頭馬面」的形象示人。
牛頭馬面(取材自網路)
牛頭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廟中,均有牛頭 馬面的形象。 牛頭來源于佛家。牛頭又叫阿傍,其形為牛頭人身,手持鋼叉,力能排山。據《鐵城泥犁經》說:阿傍為人時,因不孝父母,死後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 捕逃跑罪人的衙役。 有資料說佛教最初只有牛頭,傳入中國時,由于民間最講對稱、成雙,才又配上了馬面。但也有資料說馬面也稱馬面羅剎,同樣來自佛家。但本人在查閱資料中,並 未發現印度神話中有馬面作為冥府差役的說法。密宗中到是有“馬面明王”的形象,但那是密宗佛教中的一位大神,相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和冥府差役相距甚遠。
結論:牛頭馬面取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勾魂使者的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