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大庭是鹹菜巢

大庭是鹹菜巢

日治時代到大庭、湳底、阿媽厝一帶,厝前、曆後都是有「車輪笨」大的鹹菜桶。

冬尾空田、埔頂一片都是曬乾「芥菜」的特殊景觀,目的是使芥菜枯萎,準備醃製鹹菜。

農民在翻冬(十月冬)刈稻後,隨即開始種植芥菜,經細心施肥、管理,約二個月後就長大成熟可收成,芥菜是一種葉子大,顏色翠綠的蔬菜,煮後帶點苦澀,卻很有營養,有驅除體內毒素和清血的功效,芥菜另名「長年菜」,因此農歷過年,圍爐棹上不可缺的菜餚(意為久久長長)。

醃製鹹菜,咱溪湖地區是用大木桶作為醃製容器,先將底層起排列經曬枯萎的芥菜,每排滿一層即撒下粗鹽,再放第二層的芥菜,又撒下粗鹽,並用雙腳踐踏芥菜,目的是粗鹽與芥菜均勻分佈,以加速芥菜脫水和出味。

層層將芥菜排到裝滿一桶時,最上層覆蓋曬乾的芥菜老葉,並用大石頭重壓,以利芥菜脫水出味,此傳統古法,迄今還無其他方法可取代之。

經醃漬五、六天左右經乳酸發酵,聞到溢出香味,就表示醃製大功告成,可出桶。

此種醃漬法已有百年以上歷史,經醃漬芥菜營養成份蛋白質、糖、礦物質不易被破壞,保存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日治時代聞名全台的溪湖大庭鹹菜,目前因崙仔腳一帶全面改種植葡萄,醃漬鹹菜已停產,還是使人懷念,鄉村厝前、曆後都是有「車輪笨」大的鹹菜桶風景。

沒有留言: